劉吉波
重慶酉陽,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以上,雨量充沛,四季花果飄香,是植物的王國,天然的氧吧。土壤不含鉛、汞、鉻等重金屬,呈微酸性,有機質含量高,硒含量高,無污染。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所產茶葉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富有保健作用。其產茶歷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在清朝初期,宜居茶就因其泡之湯色碧綠、飲之唇舌生香而成為向皇宮進貢的茶葉,至今宜居一帶還保存著樹齡近1000年的古茶樹,具有豐富而悠久的茶文化淵源。
一、茶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酉陽立足資源優勢,緊緊圍繞重慶市“七大百億級特色產業鏈”建設和酉陽“六大十億級特色產業鏈”建設總任務,以綠色發展為理念,著力培育經營主體,狠抓基地建設,強化科技推廣應用,做大精深加工和茶葉品牌打造,大力發展茶產業,是重慶市茶葉生產重點區縣。截止當前,全縣共有茶葉種植農戶1.75萬戶,茶葉種植面積達5.78萬畝(其中采摘面積4.16萬畝),年產茶葉(毛茶)2733噸,產值1.8億元。主要品種有巴渝特早、福鼎大白茶、名山系列等品種,重點分布在宜居、銅鼓、木葉、大溪、五福等鄉鎮。
二、主要做法
1.強化基地建設,劣實基地規模。一是優化產業布局。按照“大基地、小單元、多主體、單品種、集群化”布局模式,在適合茶葉產業發展區域,鄉(鎮)政府部門重視,農戶積極性較高的鄉鎮,引導多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發展茶產業。二是劣實基地規模。依托重慶果蕊茶業有限公司、酉陽曦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慶金線茶業有限公司、重慶恒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梭欏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酉茗堂茶業有限公司、酉陽縣豪勝農業有限公司等農業企業在宜居、木葉、銅鼓、大溪、五福、龍潭、花田等鄉(鎮)建立茶葉生產基地。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對新建優良品種標準茶園集中規模達200畝以上的業主,按照每畝600元的標準給予茶苗、肥料補助。四是整合有關涉農資金,改善茶葉基地排灌設施、生產便道等基礎設施。
2.強化科技推廣,提高科技水平。一是開展品種試驗。引進鐵觀音、金觀音、黃金桂、奇蘭、福鼎大白五個高香型茶葉新品種18萬株,建立試驗基地30畝,開展品種適應性等對比試驗,選育適合我縣大面積栽培的品種進行繁育推廣。二是選用優良品種。全面推廣巴渝特早、福鼎大白、黃金茶、龍井等高香型優良品種,基地良種覆蓋率達100%,無性系繁殖達65%。三是推廣主要技術。認真落實“化肥農藥雙減”措施,在茶葉基地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推廣物理殺蟲燈、性誘劑、生物源農藥、誘蟲板等生態病蟲害防治等生態栽培技術,打造綠色茶產業。四是推廣機耕、機剪、機采等機械化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壯大經營主體,實現標準生產。通過財政金融貸款貼息政策,運用少量的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入茶葉產業發展,引導鼓勵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建立標準化茶業基地和茶葉初、精加工廠,對茶葉加工設備進行改造、技術升級,開展品牌創建、管理創新等,把茶葉產業鏈條拉長,達到茶產業快速發展和經營主體逐步發展壯大的目的。在扶持政策上,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年度貼息最高限額為10萬元,專業合作社年度貼息最高限額為20萬元,農業企業年度貼息最高限額為50萬元。
4.做大精深加工,促進產業發展。充分整合特色效益農業、現代農業發展等涉農資金,幫助龍頭企業建立初精深加工廠房,對茶葉加工設備進行改造、技術升級,實現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扶持企業做強做大。一是對當年新購置并投入運行的成套茶葉加工設備(50萬元以上),按實際購置額的1/3予以補貼,同一主體最高補助不超過60萬元;二是對當年新建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冷凍或保鮮庫按300元/平方米標準予以補貼,同一主體最高補助不超過60萬元。
5.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業效益。一是積極引導、支持龍頭企業注重茶葉品牌策劃,重視品牌打造和品牌宣傳,提升企業形象,打造企業自主品牌;二是規范區域品牌的制定、準入、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護機制和體系,深化茶葉品牌形象建設,強化品牌宣傳力度,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對當年獲得全國名牌農產品(馳名商標)、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的,按20萬元/個標準予以獎勵;對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按10萬/個標準予以獎勵;對獲重慶市名牌農產品(著名商標)、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按3萬元/個標準予以獎勵;對獲綠色農產品認證、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的,按1萬元/個標準予以獎勵。
6.加強產品宣傳,拓展市場空間。一是通過購物網站、微博、微信等電商平臺對茶葉進行宣傳,擴大銷路,形成新的銷售渠道,促進茶葉消費;二是鼓勵企業更多的參與到各類電商促銷活動中,借助電子商務市場熱度為茶葉品牌加溫。三是舉辦茶葉展銷活動,積極宣傳我縣茶葉品牌,推薦茶產品。今年,我縣組團參加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現場交易茶葉82公斤,現場交易額7.15萬元,意向交易茶葉1665公斤,意向交易額284.5萬元,簽訂訂單3單,訂單數量150公斤,訂單額19.5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浙江、貴州、山東、福建等地,與浙江、福建、湖北、山東、北京、深圳等地的內地客商和意大利、英國、印尼、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有合作意向。
三、取得的成效
1.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截止2016年底,全縣茶葉種植面積5.28萬畝,其中采摘面積4.04萬畝,同比增長5%、7.4%。今年,我縣在大溪鎮金線村、龍潭鎮棗木村、五福鄉五福村、高橋村、銅鼓鄉李陽村、花田鄉茶香村、張家村等鄉鎮計劃新建生態茶葉基地1萬畝,目前已完成春栽面積5000畝,計劃秋栽面積5000畝。
2.科技應用明顯提高。巴渝特早、福鼎大白、黃金茶等優良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新植茶園良種覆蓋率達100%,無性系良種覆蓋率達100%;物理殺蟲燈、性誘劑、生物源農藥、誘蟲板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在茶葉基地得到全面推廣應用;茶園機械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等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
3.經營主體逐步壯大。目前,擁有茶葉縣級以上龍頭企業8家、專業合作社33家;擁有茶葉加工企業8家,手工炒制作坊30多家。今年,在五福、龍潭、銅鼓、大溪、小壩等新建茶葉加工廠5個。主要產品有綠茶、紅茶、白茶、藤茶等,系列產品種類達到80多個,年加工茶葉2800噸,縣內外銷售網點達到3000多個,產值6億元。
4.品牌打造初顯成效。近年來,酉陽茶產業以品牌建設為突破口,品牌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7家茶葉生產企業獲QS認證,已形成“宜居雙池”、“宜居毛尖”、“酉茗堂”、“酉茗香”、“紅井”、“果蕊思”、“酉宜香”、“武陵桃花源”、“楓香天池”、“高旗白茶”、“不名山藤茶”等茶葉品牌。酉陽曦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宜居毛尖”曾于2009年獲“國家茶葉食品展覽金獎”,重慶市酉茗堂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被評為第十五屆重慶名特優新產品迎春展銷會“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生產的“酉茗堂毛尖茶”在第三屆亞太茶茗大獎賽中獲金獎,重慶果蕊茶業有限公司獲國家有機產品(有機茶)認證,重慶不名山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不名山藤茶”2016年被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選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擴大,產品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顯著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茶產業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