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奇
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無車日”最早是由法國發起的,其宗旨是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了解汽車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危害,鼓勵人們在市區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車或步行。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在1998年9月22日自愿發起在當天棄用私家車,成為了法國第一個“市內無車日”。后來,法國首創的無車日在2000年2月被歐盟納入環保政策框架內,9月22日亦因而成為“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 此后,這一活動迅速擴展到全球。
據權威部門統計,到2009年年底,我國就已經有1.8658億輛機動車了。按每車每年3萬公里計算,每年排放的污染物達到137304.222萬噸!由此排放的溫室氣體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于2007年9月16日至9月22日開展,活動主題為“綠色交通與健康”。據悉,活動期間,北京、上海、青島等已簽署承諾書的108個城市的政府領導帶頭“拒絕”小汽車,采用并鼓勵民眾也采用步行、自行車、公共汽車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2012年世界無車日,昆山市承辦了2012第三屆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序幕賽,舉行萬人大眾綠色騎行活動。2013年的無車日,恰逢中秋節后的首個工作日,上海市也將不再設置“禁行區”,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倡議市民低碳出行,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在世界各國,世界無車日產生了程度不同的影響力。在比利時,據環保部門監測,在無車日里,首都布魯塞爾的噪音降到了平時的1/6到1/8,空氣中的微粒和二氧化氮降到了平時的1/3到1/4,其他有害物質也大幅減少,城市空氣更清新了;在俄羅斯,無車日的活動始于2008年,莫斯科等十多個城市參與其中,政府通過發放大量半價的公交車票以及禁止機動車進入城市主干道來支持這一公益活動;在泰國,2013年的世界無車日,曼谷市長素坤潘帶領民眾騎上自行車從皇家田廣場出發前往中央世界商場,提出“公共交通共同出行”的口號,呼吁使用公共交通,減少使用私家車。
目前,世界無車日的推廣舉步維艱,但是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環保的觀念正在逐漸深入人心,過度排放汽車尾氣的現象也在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