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摘 要: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是指紅河流經的紅河縣至河口縣段,包括紅河、石屏、建水、元陽、個舊、蒙自、金平、屏邊、河口、綠春10個縣、市,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這一戰略思想的提出,為推動紅河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促進我州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展了新的視野,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綠色經濟走廊;建設;經濟發展
我州是云南省的經濟大州,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較為齊全,農業發展光熱資源條件優越,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較高,發展條件較好,是云南省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為打造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典定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基礎,同時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對于我州實現全面小康,縮小南北差異,具有現實的緊迫性。
個舊是我省、我州重要的工業城市,在全州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以資源型城市轉型為契機,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對于加快個舊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一、個舊實施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的有利條件
1.具有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
個舊是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份,近年來,我市牢牢抓住資源型城市轉型,橋頭堡戰略建設等機遇,全面啟動實施“二次創業”,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147億元,工業總產值368億元,財政總收入21億元,完成地方一般收入8.6億元,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有色金屬工業地位進一步突顯,其它產業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市處于最好的發展時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為下一步個舊實施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2.具有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方便快捷的交通等基礎設施
隨著雞個一級公路、冷清二級公路、冷墩至紅河、紅河至元江二級公路的通車、元陽至綠春、蔓耗至金平二級公路建設,個舊已成為紅河州內地通往南部邊疆縣和滇西南的交通要道,形成了個蒙半小時經濟圈,經濟發展的內外交通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為產業布局、開發,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創造了良好條件。
3.具有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較強的科技支撐能力
個舊科技人才聚集,現有各類科技人員15000余人,各類科技人才,特別是工業技術人才貯備豐富,有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和管理的專門人才,為個舊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技撐。
二、個舊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對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的意義認知程度低
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目前只體現在州、市兩級相關政府部門的工作意見上,對其內涵還沒有統一和權威的解釋,包括區域范圍、發展模式、產業發展方向等,僅有模糊的感知。
2.州、市兩級政府目前還沒有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發展的統一規劃,缺乏具有指導性意義的規劃和方案。
3.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與發展綠色經濟的要求相距甚遠、工業產業結構仍顯單一
個舊目前的工業產業結構仍然是以有色金屬工業為重點,“兩頭”在外特征明顯,其它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相對發展緩慢,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有色金屬工業的原料、產品受國際國內市場影響大,風險大,波動大。綠色產業經濟的結構和發展模式尚未建立。
4.現代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農業發展緩慢,基礎薄弱
個舊由于耕地面積有限,僅有18萬畝左右,工業、城建與農業生產用地矛盾突出,因此規模化、產業化農業發展受到制約,一家一戶仍然是目前個舊農業最主要的生產方式,農民增收的渠道少,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低,農業生產方式落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三農”問題仍然是我市主要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
5.產業發展受政策的影響和制約因素較多
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制定出臺,特別是環保、土地政策的嚴控,對以有色金屬工業為主的個舊影響巨大,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困難,節能減排壓力大。
6.生產經營方式粗放
多年來,我市的產業經濟發展,重速度,以量取勝,經濟發展科技含量低,生產經營方式落后,特別是有色金屬民營企業科技裝備差,技術落后,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民營企業發展任重道遠。
7.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發展嚴重滯后
目前我市除云錫集團和云河藥業有限公司、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唐人生物發展有限公司、巨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少數幾家生物產業企業外,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緩慢。
三、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的建議
1.以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和個舊資源型城市轉型為契機,全面總結和反思我市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起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個舊產業結構特點,開展發展綠色經濟的大討論,促進我市經濟發展融入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
2.針對個舊實際,在鞏固提高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我市發展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發展方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按照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構建經濟與環境和諧的綠色經濟,加快形成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和持續服務業為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改造和提升現有的工業結構,不斷延長產業鏈,依靠科技促進工業、農業提質增速,大力推廣清潔低碳生產和生活方式,在鞏固現有生物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生物藥材種植、加工為主的新興產業。
3.編制個舊市實施《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的發展規劃
建議由市發改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編制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以及產業發展布局,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
4.組織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的目的、意義、提高全社會的認知程度。
5.以紅河干流馬堵山庫區綠色經濟走廊為突破口,推進我市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建設步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