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亦陳
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調控反饋,導致許多教師無法很好地把控數學課堂。所以,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調控反饋”應用在小學生的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反饋一些信息給教師,為教師打造和諧完美精致的數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順水推舟,引導深度探究
近幾年,新課改中不斷強調,小學教育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順應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探究。
如,三年級學生在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就順應學生的思維,做了這樣的實驗。我拿了5個空盒子,盒子里放了3個可愛的小白兔玩偶,讓學生每次選一個盒子,猜選中小白兔的可能。問學生第一次就選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同學們都說3/5,非常好。張同學迫不及待地選了第五個打開,結果什么都沒有。然后我又問學生此時選中小白兔的可能性是多少。李同學搶著說是3/4,然后趕緊選了一個盒子揭開,小白兔在里邊。我接著問道,現在選中小白兔的可能性是多少?同學們又異口同聲地說2/3,那么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選個盒子,猜猜有沒有兔子啊。又有同學選了一個,很遺憾盒子里沒有。這時,問題的關鍵來了,我問:同學們現在選中小白兔的可能性是多少?有人說,把沒小白兔的盒子都挑走了,現在都是有小白兔的,但可能性是1還是0呢?我告訴他們:可能性是1,因為選哪個盒子都有小白兔。通過我的解釋,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分數的生成。
二、變廢為寶,拓展教學資源
數學教學中,盡管教師教得很認真,學生學得也很認真,但學生還是避免不了會犯錯誤。對于這些錯誤,教師不應該視而不見,而應該靈活地加以應用,將這些“錯”變成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成就數學課堂教學的精彩。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的“加法和減法”中交換律、結合律這部分知識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題:3.8+0.2-3.8+0.2=?要求學生運用交換律和結合律來算出結果。本來很簡單一個問題,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卻是錯誤百出。具體有以下幾種解法:
(1)3.8+0.2-3.8+0.2=(3.8-3.8)+(0.2+0.2)
(2)3.8+0.2-3.8+0.2=3.8-3.8+0.2+0.2
(3)3.8+0.2-3.8+0.2=(3.8+0.2)-(3.8+0.2)
課堂上,我本來想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但又想到這樣學生很快就會忘記。于是我讓學生就這三個答案進行討論。很快就有學生意識到第三個式子用結合律用錯了。但大家好像還沒有認識到第一種跟第二種方法有什么本質區別。這時我提醒學生我們要求的是簡便運算,大家可以往這方面想。于是有同學說第二個方法好,因為它跟“方法一”一樣,但它書寫簡單。讓學生從錯誤的解題方法中發現自己所犯的錯誤,并且積極改正,深刻反思,對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三、對癥下藥,糾正思維偏差
有時候,因為思維出現偏差,就算你別的地方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這時就需要教師“對癥下藥”,糾正學生的思維偏差。
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很多例題,感覺他們都掌握得差不多了。給他們布置的家庭作業,大多數學生都完成得很好。但有一個學生拿著他的作業本問我為什么他小心翼翼地算,還是算錯了。我仔細看了一下,原來每次他都是從左向右算,根本弄不清該先算什么。我知道直接告訴他原因他很快就會忘記,所以我讓他看著作業本,然后對照著課本先慢慢研究,如果還是不知道原因再來找我。第二天這個同學興高采烈地把作業本拿給我,上邊是昨天改好的錯題讓我看。我驚奇地發現,這次全部都對。我問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告訴我,他發現原來自己在做題的時候忘記了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這一計算法則,導致所有的題都算錯了。從此以后,在四則運算中,這個學生幾乎再沒有做錯過。從他的經歷來看,當學生出現思維偏差,應該讓他自己找出錯誤的源頭,然后對癥下藥。
調控反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入,讓調控反饋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作用,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引入調控反饋,為和諧精致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十足的準備,學生也在調節反饋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了經驗,豐富了學習生活。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馬塘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