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福
摘 要:我縣地處黃淮片區(qū),稻麥輪作是主要的種植方式,最近幾年,直播水稻技術在我縣推廣很快,由于受直播水稻生育期普遍較長的影響,茬口推遲,以及氣候條件等其它因素影響,我縣小麥的播種期大部分由原來的每年10月中下旬推遲到11月中下旬,從而嚴重影響小麥的畝產,面積達80萬畝以上。如何提高遲播小麥的畝產,成為我縣小麥栽培的關鍵,通過近幾年的種植實踐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適合我縣推廣的遲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本文主要從良種選擇,播期確定,播種量確定,提高整地播種質量,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具體介紹。
關鍵詞:高產;栽培;技術;效益
遲播小麥與正常播種的小麥相比,具有四個顯著的生育特點:(1)冬前苗小、苗弱,易出現獨稈苗等現象;(2)春季生育進程快,分化時間短,穗粒數減少;(3)春季分蘗成穗率高,一般穗較小;(4)后期易受不利天氣特別是干熱風危害,千粒重降低。因此在生產上應根據遲播小麥的生育特點,采取應變栽培技術。現將其種植經驗總結如下:
一、遲播小麥低產的原因
1.生育期短,直播稻茬小麥生育期不足210天。有效分蘗期短,分蘗發(fā)生晚,分蘗小而少,單株成穗數少,這是遲播小麥低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2.前期生產量小,干物質積累少,生物產量低。
3.中后期干物質積累快,穗部發(fā)育快,籽粒灌漿速度快。
4.有明顯壯弱株現象。播種遲、密度大,個體之間發(fā)展不平衡。
二、產量及產量結構
產量450-550kg/畝,產量結構每畝穗數40-45萬,每穗30-32粒,千粒重39-43g。
三、群體指標。
冬前莖蘗數50-60萬/畝,最高莖蘗數95-100萬/畝。
四、遲播小麥畝產450-550 kg高產栽培技術
1.選用良種:適宜我縣遲播的小麥品種有淮麥23、淮麥22、淮麥20等。
2.播期:越早越好,一般以日平均氣溫12-16℃為宜。
3.加大播量,以密補遲。稻田25-30 kg/畝為宜,使出苗數和每畝穗數基本相當。
4.提高整地播種質量,以好補遲。
(1)早騰茬,搶時早播。在不影響秋熟作物產量的前提下,早騰茬、搶時間是爭取有效積溫、奪取高產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要力爭早播種,爭取小麥帶蘗越冬。
(2)精細整地,足墑下種。只有足墑播種才能苗全穗足,獲得高產穩(wěn)產的主動權。遲播小麥播種適宜的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無水澆條件的一定要利用田地的自然墑情及時足墑播種;有水澆條件的可在播后立即澆“蒙頭水”,要注意及時排除積水,防止僵苗,待適墑時及時松土保墑,助苗出土。
(3)精細播種,適當淺播。在足墑的前提下,通過淺播來達到早出苗、多發(fā)根、早生長、早分蘗,一般播種深度以3-4cm為宜。
(4)浸種催芽。為使晚播麥田早出苗和保證出苗具有足夠的水分,播種前用20-30℃的溫水浸種5-6小時,撈出晾干播種,可提早出苗2-3天。
5.播種方式。推廣少免耕機條播,一次完成旋耕、開溝、播種、覆土、鎮(zhèn)壓等工序,亦可采用撒播的種植方式。質量要求達到播深適宜,深淺一致,出苗均勻,苗量合理。
6.增施肥料,以肥補遲。施肥方法:畝施優(yōu)質農家有機肥1000kg,尿素5kg,45%復合肥30kg作基肥。基肥和苗數不足的麥田在主莖葉齡3-5葉期畝施尿素5-6kg。在小麥基部第一節(jié)間接近定長、葉齡余數為2.5時,畝施尿素7-8kg。在小麥葉齡余數為0.5時,畝施尿素10-12kg作為孕穗肥,孕穗灌漿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3-4次葉面噴肥
7.灌排水。
(1)灌水。播后1-2天,田間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應進行窨灌齊苗水底墑不足或秋冬干旱時應進行窨灌,弱苗早灌,旺苗遲灌。結合拔節(jié)孕穗肥的施用,在3月下旬至4月初,灌好拔節(jié)孕穗水,每畝灌水40立方米上下。
(2)排水。保證田間內三溝和田外三溝通暢,及時排除田內地面水和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
8.加強田間管理
(1)防倒。群體較大的田塊于拔節(jié)初期可用15%多效唑可濕粉劑70/畝進行葉面噴霧或在抽穗揚花期畝用矮立發(fā)40g兌水30kg噴霧。
(2)凍害補救。小麥拔節(jié)前受凍,可施用壯蘗肥,促使其恢復生長;拔節(jié)后發(fā)生凍害應及時補施恢復肥,減輕凍害損失。恢復肥追施數量應根據小麥主莖幼穗凍死率而定:一般畝施尿素8-15公斤/畝,并結合增葉面肥。
(3)預防干熱風。由于遲播麥成熟期偏遲,易受干熱風危害,在孕穗灌漿期用0.3%磷酸二氫鉀進行3-4次葉面噴肥。
9.病蟲草害防治。
(1)化學除草。重點抓好早春小麥返青后的化除工作。以闊葉草為主的田塊可選用苯磺隆,使它隆等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可用麥極、驃馬等防治。
(2)防治地下害蟲。用炒香麥麩、豆餅、米糠等餌料2公斤,50%辛硫磷乳油25毫升,加適量水稀釋農藥制作毒餌,傍晚灑于田間幼苗根際附近,每畝15-20公斤。
(3)防治紋枯病。在返青至拔節(jié)期,當病株率達20%時,每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300-400毫升兌水100公斤噴霧。
(4)防治白粉病。當上部3張功能葉病葉率30%左右時,每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30克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
(5)防治赤霉病。在揚花期,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預期較重時應在7日后再用藥一次。
(6)防治麥蚜蟲。小麥揚花期至灌漿期,百穗蚜量超過300-500頭,即需防治。每畝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5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兌水50公斤噴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