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劍明
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也是農業發展的大國,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不斷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全民溫飽,而且還可以向他國進行農產品的出口,農業發展的形勢樂觀。但是我國的人口不斷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量也會逐漸的增加,糧食短缺問題雖然還沒有出現,但是始終是我國的農業發展可能會面臨的困境。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資源之一,對我國人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本文就從有機水稻出發,以廣東省陽江市為例,探討水稻高效高產種植的技術。
關鍵詞:有機水稻;高效高產;種植技術
廣東省陽江市作為西南沿海城市的城市,水稻更是農業生產的重點,水稻的產量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水稻的產量除了本身水稻品種的不同造成的差異之外,還受到種植方法、種植技術等的影響,所以想要實現水稻的高產也要加強對種植技術的研究。
一、有機水稻概述
有機水稻是指在水稻生長過程中不使用任何經化學方法制成的化肥、農藥等,按照自然法則和生態規律的可長期發展的方法種植而成的水稻。這種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不僅對環境的污染較小,更是綠色、無公害,對人體無損害。有機水稻的發展為我國的水稻種植和發展以及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也增加了我國的糧食食品質量和水稻營養價值。
二、有機水稻的高產種植技術
1.土地環境整理。土地等種植環境對水稻的種植和生長是極為重要的,有機水稻對種植地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種植地的選擇要遠離市區和工業區,在植被狀況良好,空氣清潔,光照充足和灌溉便利的地區種植。有機水稻種植的土壤要具有極高的有機物質,有較高的肥力,灌溉方便,排水順暢,土地集中連片,在土地之間有自然屏障隔離,病蟲害較少。在對種植區域進行種植和管理時要對水肥、土壤和病蟲害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并進行持續的保護。
陽江市的地理環境在水稻種植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陽江市的地形中,丘陵和平原的面積比較大,種植區的地形相對平坦,處于亞熱帶氣候區,降雨量比較充沛,全年的溫度平均都在22攝氏度左右,極為適宜水稻的生長,且陽江市的空氣和環境條件很好,污染較少,適宜有機水稻生長對環境的要求。
2.品種選擇和處理。水稻的品種是影響其產量的根本因素,所以在進行水稻品種的選擇時一定要慎重考慮,陽江市作為廣東省重要的水稻種植區域,水稻的種植和管理經驗比較成熟,在選擇水稻品種方面具有很高的經驗,一般不會發生因品種問題帶來的農業減產情況。經過長期的發展,陽江市在選擇水稻的品種時,一般選擇抗逆性尤其是抗病蟲害性強的品種,要求水稻的品種分蘗力強、營養價值高、穗大、經濟效益好、品質高,發芽率和純凈度要極高,在種植時不能越區,要保證霜前5~7天成熟,早中晚合理搭配,充分發揮種子的“種盡其用,地盡其利”的作用,在種植時可以將不同抗性的品種混合搭配布局。
種子的處理主要指的就是浸種,在浸種之前先把種子在陽光下曬一兩天,每天翻動幾次,將其中的雜質、草籽等篩出,然后剔除秕谷和有損傷的種子,將軒選出的種子用1%的生石灰水浸泡3天,進行殺菌和消毒,然后將其置于30~32攝氏度的環境下進行催生,直至出現露白。
3.播種技術。水稻的播種要選擇在天氣晴朗溫和的天氣中進行,溫度最好在12.5℃~13.0 ℃,由于陽江市的平均溫度在22攝氏度左右,所以在進行播種時要選擇好天氣和溫度條件適宜的天氣。陽江市作為南方的沿海城市氣溫比較溫和,自然方面只會偶爾出現低溫霜凍,不會出現凍土,所以不存在凍土可能造成的對發芽率的影響,但是在播種時要注意對床面的含水量進行處理,陽江市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水稻種植的床面為水作床面,所以在播種前要對其含水量進行檢測,然后決定對其進行排水還是灌水的操作,保持床面水分的充足均勻。在播種之后要進行覆土,一般都為1cm,總厚度不能超過3cm,防止覆土過厚影響水稻的生長。
4.栽培技術
(1)培育壯秧。對水稻進行育秧操作能夠最大程度的增加水稻的成活率,從秧苗中選擇發育良好的秧苗能夠極大的提高水稻的產量。在進行育秧時,要對育秧地進行選擇,選擇那種無污染、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地塊做育秧地,陽江市的自然條件對育苗極為便利,由于陽江市的水稻種植土地為水床區,所以在進行育苗時要采用苗床育苗。在進行育苗之前要對育苗區的土壤進行翻新和整理,在春節前后翻耕兩三次,對床土進行消毒,然后用腐熟的農家肥施肥,使得床土的厚度達到20cm,用耙子在3cm的土層內進行反復的撓,使得土壤松、軟、肥、厚、細。濕潤育秧要在播前7天整地成畦待播,在四五月份進行播種,播種時要保證均勻,在播種之后要踏谷蓋灰。
(2)田間管理。田間管理就是對田里的土地等進行管理,用機械將土地深翻18~20cm,還田秸稈充分埋入地下15 cm,灌水泡田 2~3 天后重施基肥,結合整田每畝施入有機肥。在平整田地時,要使得土地的水平基本持平,高度差不能過寸,使得土地上糊下松有水有汽,將水層控制在一定的深度。在插秧時要對株行距和每穴的秧苗數量進行規范,核心示范區的秧苗一定要稀疏種植,進行稻鴨共育等新型養殖模式的實驗。移栽田采取深水活棵、淺水促蘗。當莖蘗苗達到預期穗數的 80%左右時超前擱田,烤田分 2~3 次,力度逐漸增加,以葉色褪淡而不泛黃為度,要堅持開溝烤田,達到“清水硬板”的標準。
5.合理密植。對秧苗進行種植密度的管理,能夠使得秧苗受到最好光能和地利的影響,保證個體的發育良好,群體發育得當,使得單位面積上的秧苗生長情況達到最佳,生長出最多的稻穗,每穗的質量與數量相符,得到最佳的產量。作為光熱條件都比較好的城市,陽江市光照和水源條件對水稻的育苗制約性較小,但是每畝田地的肥力、光照、水源都是一定的,所以在進行植株密度的確定時還是要根據田地的土壤肥力、秧苗的素質、移栽的時間和施肥水平等進行分析,確定出最合適的秧苗種植密度。
6.施肥。有機水稻的施肥是以有機肥料為主的,偶爾也可以使用腐熟的農家肥,在進行整理土地時,建議秸稈還田、稻草還田,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在翻耙前施農家肥,進行全層施肥,保證土壤中有機質的充足。
7.病蟲害防除技術。一般在進行除草時都以人工除草為主,采用稻鴨共育等方式,讓鴨在秧苗中間活動吃草來除草,或者合理的增加基本苗,用科學的水分管理達到以苗壓草和以水壓草的目標。
針對病蟲害的管理和防治一般都采用殺蟲燈、稻田養魚等物理與生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殺蟲。水稻的常見病蟲害一般有稻縱卷葉蟲、二化螟蟲、稻熱病、白葉枯病等,其中蘇力菌對二化螟蟲的防治工作有很好的效果,可以用來預防蟲害,其他的病蟲害也可以采用生物天敵或者其他的方法進行預防或者治理。
三、結語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人民極為關心的問題,陽江市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水稻生產種植區域,對有機水稻進行高產技術的研究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張瀾.皖南山區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3,08:21-22.
[2]戴建宏,王啟苗,袁邦友.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的關鍵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43-44.
[3]冉莉.有機水稻的高產種植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