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全
摘 要:大豆是我國重要農作物之一,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食用價值。在大豆種植過程中,一旦出現病蟲害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大豆植株的質量與產量。為此,本文將針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大豆種植;病蟲害問題;治理與預防
大豆在我國有廣闊的種植面積,是東北三省主要農作物之一,食用范圍較為廣泛。大豆植株的生長情況直接影響到其產量與質量,為避免病蟲害對大豆植株的影響,需要落實病蟲害治理工作,針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
一、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大豆病蟲害直接影響到大豆植株的產量,只有加強對大豆病蟲害的治理工作,才能夠保證大豆植株正常生長。褐桿病、孢囊線蟲病、菌核病、根腐病、羞萎病、地下害蟲等是大豆植株常見的病蟲害問題。農民僅具備病蟲害防治意識,并不具備科學的治理方法,防治時間、防治技術缺乏科學性,無法對大豆植株病蟲害進行根治與處理,甚至還引發出新的病蟲害問題。
二、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策略
1.合理輪作換茬
部分病蟲害問題屬于前期遺留問題,即上一批大豆種植時所產生的并蟲害殘株沒有被及時的清理出來,導致新一批大豆植株種植過程中,潛在的病蟲害開始生長,例如細菌斑點病、褐紋病、灰斑病、大豆根潛蠅、薊馬、二條葉甲等;另有部分病蟲害是通過突然進行傳播,例如大豆根腐病等。為此,嚴禁重茬和迎茬,實施三年輪作制、四年輪作制或者是五年輪作制,例如“小麥-小麥-大豆”、“小麥-雜粟-大豆”、“小麥-大豆-雜粟”、“玉米-玉米-大豆”、“小麥-小麥-大豆-雜粟”、“小麥-大豆-小麥-雜粟”等,能夠有效降低病殘體越冬和土傳病害的發生率。
2.清除病殘體
除合理輪作換茬外,為防止病殘體越冬和土傳病害的發生還需要在大豆收割之后將田間病株殘體進行徹底清除,然后實施翻地工作,將未被清除的病殘體埋藏到土地深處,加快病原菌的消亡速率,降低大豆病蟲害的發生率。除此之外,通過耕翻工作能夠將過冬蟲害翻到大地表層,在“耙”、“壓”、“耢地”、“機械”的作用下,對病蟲害產生破壞,在風吹、日曬、雨淋的作用下,能夠加快越冬蟲害的死亡速率,部分裸露在空氣中的蟲害還會被天敵食取,最大程度上降低蟲害的滋生與繁衍。
3.選擇抗體品種
為提升大豆植株的抗病性、免受病蟲害的破壞,種植人員在選擇大豆種子時,需要選擇具有高產量的抗病蟲品種的大豆種植。并做好留種工作,即在沒有病蟲害生長的大豆種植區域選擇合適的植株,進行取種工作,后期大豆種植工作預留種子。
4.加強栽培管理
(1)播種期管理。播種期過早或者是播種過深都會導致大豆植株出現根腐病。通常情況下,當表層土地0-5CM的溫度穩定在6-8攝氏度時,就可以對大豆實施播種活動,如果土壤濕度過大,則禁止開展播種活動。大豆種植深度一般在4-5CM之間,如果播種后要對播種土地噴灑除草劑,可以適當加深播種深度,防止除草劑對大豆種子產生傷害。為加快大豆種子生長,為期提供豐富的影響,需要定期對其施加有機肥料,確保氮、磷、鉀元素能夠正產供應,控制好三種營養元素的比例,防止大豆貪青徒長、晚熟現象的發生,提升大豆植株抗病蟲能力,為大豆營造良好的生育期。
(2)苗期管理。苗期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對幼苗進行著重保護。如發現大豆幼苗發生根腐病,需要將濃度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濃度為50%的福美雙可濕性粉劑以3:2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后對根腐病植株即興噴灑。當大豆種植區出現薊馬、蚜蟲等害蟲時,需要對其噴灑濃度為40%的氧化樂果乳油或者是濃度為40%的樂果,每公頃用量在750毫升到1500毫升之間;為防止幼苗生長時期出現黑絨金龜殼甲、圓跳蟲、二條葉甲等害蟲,需要將擬除蟲菊酯類藥劑噴灑到大豆種植區,每公頃用量在450毫升到750毫升之間;可制成毒餌對地老虎進行誘殺,用5千克的熱水把50克濃度為90%的晶體敵百蟲溶解,然后將其與炒香餅粉就行混拌,撒在大豆田壟溝中,每公頃豆餅毒餌的用為22.5克到37.5千克。
(3)中期管理。這一時期需要做好紅蜘蛛、薊馬、蚜蟲、火焰夜蛾、草地螟、毒蛾、霜霉病、褐紋病、灰斑病、菟絲子等病蟲害的防護工作。對紅蜘蛛、薊馬、蚜蟲等具有毒性害蟲進行防治方式與苗期防治方式相同。對火焰夜蛾、毒餌類幼蟲進行防治時,需要運用濃度為80%的敵百蟲乳油或者是濃度為90%的敵百蟲噴霧對大豆種植地進行噴灑,每公頃用量在750毫升到1125毫升之間。對大豆灰斑病進行防治時,需要運用濃度為80%的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或者是濃度為的25%的瑞毒霉可濕性粉劑對大豆種植地進行噴灑,每公頃用量在1500克到2250克之間。
(4)后期管理。這一時期主要對褐紋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蟲等病蟲害基尼系那個防治。對大豆褐紋病、灰斑病進行治理時,需要運用1500克濃度為40%的滅病威膠懸劑、1800克濃度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者是1800克濃度為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對大豆種植地進行噴灑。相關資料顯示,預防大豆食心蟲最佳時間為成蟲盛期或者是幼蟲孵化盛期前,利用濃度為2.4%的溴氰菊酯乳油對大豆種植地進行噴灑,每公頃用量為600毫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大豆病蟲害進行治理時,需要落實“因地制宜”原則,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以此達到治理的最佳效果,提升大豆植株質量與產量。
參考文獻:
[1]鄭艷明.大豆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1:17.
[2]王海涌.大豆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5,15:66.
[3]陳偉.大豆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