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姝
摘要: 《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未完成的偉大著作。1870年,恩格斯集中精力對自然科學進行研究,于1873年至1876年開始寫《自然辯證法》并完成了導言和一些札記,后來由于忙于與杜林主義的斗爭而暫停。本文主要從對盧卡奇等人對本書批判的回應來入手,對《自然辨證法》進行解讀。
關鍵詞: 恩格斯 自然辯證法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183-01
一、面臨的問題
恩格斯寫《自然辯證法》的目的在于:一,早在《反杜林論》的寫作中,恩格斯就聲明了要從自然界中找到辯證法的規律,并在自然界中加以闡發。二,恩格斯試圖在明確闡發自然界本身辯證法發展的基礎上說明自然界是如何向社會領域過渡的。三,恩格斯要將在當時學術界盛行的自然領域中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泛濫的情況進行徹底清算。
《自然辯證法》一經問世就遭到了以盧卡奇為首的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強烈批判。他們的主要觀點就在于《自然辯證法》中的辯證法所表現的科學性和實證性與馬克思思想中的歷史性、主體性、否定性是背離的。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指出,“辯證法關系到理論和實踐的問題,其實質是改變現實,只存于社會歷史領域,而恩格斯錯誤地跟著黑格爾把這種方法也擴大到對自然界的認識上”①。但是也有來自辯證唯物主義者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支持。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爭論焦點可以歸結為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是否將歷史領域與自然領域聯系起來。本文立足于對《自然辯證法》的分析進而嘗試對批判者的理論進行回應。
二、文本主要內容
在《自然辯證法》這一著作中,恩格斯首先立足于最新的科學發展觀批判了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自然觀,進而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然后,恩格斯詳細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揭示了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的過渡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發展著的過程,由此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 “歷史導論”,是對全書內容和內在邏輯的概括說明。闡明辯證法替代形而上學的必然性,辯證法的基本內容是三大規律,各門科學在“運動形式”概念上的互相聯系和轉化——這三個思想為全書的作一個導引。第二部分是正文,恩格斯對近代自然科學的成就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并從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關系方面,敘述當時的各門科學有它們之間的辯證的聯系。第三部分是附錄,批判了庸俗唯物主義、機械論、形而上學和經驗主義等錯誤觀點,論述了自然界如何轉化為人類社會,人類社會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更趨于完善。
基于此,我們可以概括出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自然是處于相互聯系的過程之中。“由于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我們能夠依靠自然科學本身所提供的事實,以近乎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自然聯系的清晰圖畫。”②恩格斯認為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今天整個自然界也溶解在歷史中了,而歷史和自然史不同,僅僅在于前者是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的發展過程。”③在這里,恩格斯的自然觀思想以及他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都是對盧卡奇為首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的回應,其中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最能體現其歷史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因此下文圍繞這一方面展開。
三、對批判者的回應
如上文所提的,支持者與批評者的分歧就在于辯證法是否僅僅局限于社會歷史領域和人類社會領域中,而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在這里不難看出盧卡奇將人類社會歷史領域與自然領域完全隔離開來,他設想了一個純粹的自然界和一個純粹的社會歷史領域。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盧卡奇他所說的人類社會的起源在哪里的話,恐怕他只能將這種起源歸結到唯心主義領域。而恩格斯立足于當時自然科學發展的總結分析,充分認識到了自然領域與人類歷史領域的相關性。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恩格斯闡述自己自然辯證法思想的重點是要為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一個堅實的現實基礎進而更好地闡述自然領域與人類社會領域的相關性。他首先承認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從誕生之日起首先面對的就是一個業已存在的自然界。人首先是一個感性的存在,就這一點而言,人類只是動物意義上的人,他與自然界中存在的其它動物沒有區別。另一方面又是理性的存在,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人類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滿足自身生產需要的物質資料生產,不同于動物的是人類不是消極的適應自然,而是有目的性地改造自然,使自然界變成滿足自己需要的領域。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逐漸發展起生產力并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由于生產力的世代繼承充分凸顯了人類社會的歷史性。
四、結語
由此,恩格斯完成了自然領域向社會領域的過渡,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恩格斯不是脫離人而孤立地談純粹的自然,而是談與人相聯系的自然界的辯證法。恩格斯語下的自然是指在人類活動參與下的自然,而不是純粹的、脫離人的自然界。盧卡奇等人沒有正確理解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內涵,進而產生了錯誤的結論。
注釋:
①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