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風
摘 要:隨著中性筆在社會中發揮影響越來越大,其在人們生活和學習中,發揮作用也越來越大。為了實現中性筆最大發展目標,提高中性筆實際應用性,需要增加對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的研究和關注度。自中性筆出現以來,以其自身應用優勢,在書寫舞臺上,發揮著積極影響。中性筆和鋼筆相比較,利于攜帶和運用,不會出現漏水現象,相對來說較為簡潔和靈活,在書寫時,可以最快的速度書寫,筆芯更換方便,了解其內容的同時為后續相關工作提供一定的經驗參考。
關鍵詞:巧用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分析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9-0223-02
中性筆在1988年誕生,其最早出現在日本,整合鋼筆和圓珠筆的優勢。應用靈活,手感好,舒適度高,在應用時粘度小,具有利于潤滑的元素,在當下深受高中生喜愛,是高中生應用最為普遍的書寫用具。中性筆結合鋼筆優勢和圓珠筆優勢,涵蓋眾多有機溶劑,粘合度和稠密度低于油性筆筆墨,稠密度高于水性筆。由此可見,中性筆實際應用性較好,為了增加中性筆功能,完善存在弊端,需要對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提高高中生對中性筆實驗知識了解。
1 中性筆改進背景和原因
其一,中性筆改進背景。中性筆是建立在不同介質基礎上,結合水性和油性整合應用。中性筆最初出現在日本,是世界范圍內較為流行的書寫工具[1]。在閱讀相關書籍和資料,請教相關學者之后,了解到中性筆于1988年正式宣告誕生,整合鋼筆和圓珠筆的優勢。隨著中性筆應用性不斷提高,中性筆廠家發生變化,生產廠家不斷增加,在日常中性筆應用中,也改變和單一應用形勢。
其二,中性筆改進原因。中性筆在當下社會發揮影響較大,是高中生應用頻率最多的書寫用具,深受高中生的喜愛和追捧。站在大范圍來說,中性筆在社會不同領域,在不同企業,在不同機構應用較為常見。其和以往書寫工具類型不同,具有自身應用優勢,這也是中性筆越來越深受關注和重視的原因。為了實現中性筆最大應用目標,提高中性筆性能不可忽視,對筆芯開展吸熱和放熱實驗,根據現有資料,吸熱會造成中性筆筆芯溫度升高,書寫用墨增加;放熱則會導致筆芯溫度降低,書寫的難度增加,本文結合實驗對其進行分析,作為后續工作的依據。
2 中性筆優勢和方法闡述
中性筆具有自身優勢,其具有圓珠筆優勢,繼承自來水筆的優勢,在書寫期間,應用靈活,手感好,舒適度高,在應用時粘度小,具有利于潤滑的元素[2]。中性筆芯蕊液體,和圓珠筆與鋼筆都不同,液體為有機性質的溶劑,因此才被叫做中性筆。在內部涵蓋眾多有機溶劑,粘合度和稠密度,低于油性筆筆墨,稠密度高于水性筆。在開展書寫作業時,墨水在筆尖運作后,就會由半固態形式,運作為液態類型墨水。中性筆在書寫時,最大應用優勢,是在書寫時每一滴墨水,全部在筆尖上聚集,發揮性低,不會出現漏水現象。利用中性筆,開展書寫作業時,可以感受到,類似絲滑般感受和體驗,墨水運作流暢和穩定。
中性筆的制作方法包括筆桿、筆套塑料形式制作方法以及其他部位的不銹鋼類型磨制方法。中性筆筆頭,可以劃分為針管形勢和炮彈形式兩種不同類型。筆頭主要是利用銅合金和不銹鋼材料制作,利用工程材料制作。中性筆珠球輸給結合,主要構成材料包括:不銹鋼材料,氧化鋁材料,硬質合金材料等等。中性筆的中字類型珠設置直徑大小,設置為0.69毫米,細筆直徑設置為1.49毫米。中性筆儲水方法涵蓋兩種不同形式,纖維型設計和微纖維類型儲水方法,應用頻率多的墨水有藍色墨水、黑色墨水、紅色墨水和綠色墨水等。
3 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
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是高中生在學習期間,主要實驗之一,是書本教材中主要知識點。因此,需要做好這一實驗,樹立科學目標,選擇具有實際應用性設備,設計實驗整體布局,建立在實驗標準基礎上,利用科學操作行為和理念。開展改進實驗,發揮高中生自身能力,結合書本知識,開展實驗設計和實驗研究。
3.1 樹立科學目標,設計實驗裝置
為了實現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研究最大目標,在實際實驗前期,首先,樹立科學實驗研究目標和改進目標。結合書本和教材中給出信息,結合以往研究經驗,全面設計和開展實驗,明確不同研究和改造工序,建立在目標基礎上,有序開展改進實驗。其次,做好裝置、設備的準備和設計工作。在設備、裝置和準備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3]。
其一:中性筆筆芯是實驗研究對象,作為實驗的基本材料,應選擇我們平常使用的中性筆筆芯。保證中性筆筆芯的自身性質良好,能夠正常進行書寫,避免因筆芯的自身問題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除此之外還要做好儀器裝置選擇。儀器裝置的選擇包括廣口瓶設備、橡膠塞選擇、選擇中等大小試管、橡膠塞、隔水夾等等。
其二:對實驗裝置設計利用全新形式開展,實現創新設計目標。具體而言,是指設計只采用原理作為指導,不生搬硬套,結合現實情況,選用合適的材料、方法。例如在固有實驗中所用中性筆筆芯直徑為1.49毫米,而實驗中無法尋得對應筆芯,即采用普通筆芯進行試驗。
其三:明確實驗具體步驟。把實驗需要的裝置和設備構建和組合,在組合和構建完畢后,把不同設備和裝置進行固定處理。中性筆是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重要的書寫工具,只有合理設計實驗方法,對實驗過程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并以此為基礎對中性筆筆芯作出改進,提高其書寫性能。
其四:在固定和處理完畢后,把隔水夾子打開,在U型管中,放入中性筆筆芯墨水,好放置后,及時關閉隔水夾子。在關閉后,向U型管中,放入紅墨水,需要注意的是,在墨水輸入后,先使一側高度高于另一測。中性筆墨水裝入完畢后,液面不再波動后,如果墨水高度一致,則說明器具密閉性良好,可以進行下一步實驗。endprint
其五:把反應物運作到試管中,在出現反應時,由于其反應形式主要以放熱形式和吸熱形式為主,也會導致瓶中氣體溫度出現變化,包括上升和下降。氣體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出現變化,氣體體積膨脹和縮小。在U型管中,右側位置液面出現上升和下降現象[4]。
3.2 細心觀察和總結,保證改造實驗的有序性
在實驗設備和裝置準備完畢后,在實際實驗環節,由于高中生知識有限,實驗經驗優先。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細心觀察和分析,觀察在不同環境下,中性筆發生化學反應,及時記錄,利于為后續實驗奠定堅實基礎。站在高中生角度來說,在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環節,利用顯微鏡觀察操作存在復雜性,理論性強的問題,以高中生的知識儲備不容易理解,因此要注意記錄和后續請教[5]。
實驗中,常見放熱反應主要為化合反應(不包括、CO+ O2=O2)。常見吸熱反應包括化解反應(不包括CO2=CO+O2)、電離、水解、銨鹽和放氮氣反應。在實驗期間,需注意關注好中性筆筆芯不同實驗現象。如圖1所示,是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反應展示圖。
吸熱放熱能量出現變化,是判斷放熱和吸熱反應的主要依據,在實驗期間,需依據反應熱效應對反應熱的情況進行判斷。出現反應熱現象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心筆芯反應物產生全部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學實驗中,能量的變化主要是通過吸熱和放熱來實現,過程的長短不一能量的變化也有區別,分析生成物的特點和能量變化的時長,是判斷能量變化類型的核心依據。熱反應在任何條件下均可以出現,在初期漸熱期間,可能出現吸熱現象,出現放熱反應。中性筆芯熱量反應與加熱行為聯系密切,在實驗期間,控制好預熱溫度。
結合圖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實驗期間,吸熱和放熱反應物質、總量的變化形式,其在不斷變化。但是生成物質數量,一直呈現一種狀態。在I處,火化分子能量達到頂峰,在II位置處,反應物總量達到頂峰。其實在放熱和吸實驗研究中,高中生不僅了解到物質反應和生成物變化規律,我們也了解到,不同物質放熱能力較為不同。我們在實驗中,得到中性筆筆芯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能量變化情況,并根據實驗進一步得出結論,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筆芯書寫能力較好,反之能較弱。在實際實驗中,為了增加對實驗了解,高中生可以結合實驗情況,建設一個實驗現象反應圖,直觀了解吸熱與放熱反應現象。
例如:對高中生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調查和分析,69%高中生認為在顯微鏡下開展實驗作業時,困難大,實驗會出現行為失誤和數據失誤等等。這就要求,高中生在實際實驗環節,做好基礎實驗工作,細致觀察顯微鏡下中性筆芯發生反應。其次,為了增加實驗有效性,在實驗環節,可以結合不同學科知識,在整合不同學科知識和理論后,理解實驗現象。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掌握,也潛移默化提高高中生不同學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使得學生養成樂于思考和高于創新的良好品質[6]。
3.3 增加互動和交流,解決實驗問題
在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過程中,因為實驗涉及到不同設備和裝置,存在較多化學反應和物理現象。我們學生對不同設備和裝置觀察時,對不同化學反應觀察時,對不同實驗環節和細節觀察時,存在一定難度。面對這一特點,我們學生需要及時和教師進行交流,在發現不懂問題和不會操作環節,向教師請教。在得到教師指導后,修改自身行為錯誤,利用科學化方法和行為開展實際實驗操作工作,分析不同實驗現象及時做好記錄。在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環節,高中生也可以和同學一起完成實驗,發現不懂的問題和同學之間探討和交流,在發現行為操作失誤,儀器實驗同學及時給出修正方法[7]。
4 結語
為了實現中性筆筆芯改進吸熱與放熱反應實驗最大目標,在實際改造實驗期間,選擇滿足實驗要求設備和器具,全面貫徹實驗標準,有序和科學開展。設計實驗裝置,明確實驗裝置位置,細心觀察和總結實驗現象,結合不同學科知識理解實驗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驗裝置設計環節,需要合理化設計U型管,在一端利用乳膠管關聯,在另一端利用隔水夾關聯,在墨水輸入后,確保一邊高度高于另一邊高度,中性筆墨水裝入完畢后,處于靜止狀態放置,提高實驗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卓林.中性墨水觸變體系建立及觸變性對中性筆書寫性能影響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1-80.
[2]郝瑞光.分散劑選擇對中性墨水穩定性與書寫性能影響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1-71.
[3]裴敏俊.無意識助人目標追求、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5:1-88.
[4]李月月.顏料型中性墨水的配方優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1-70.
[5]馮博洪.中性墨水流變性及穩定性影響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1-75.
[6]趙鵬程.應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鑒定字跡形成時間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1-92.
[7]陳娟.知名商品外觀設計的多重保護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