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李運++唐啟群++趙佳
摘 要:目的:人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常生活于一定的團體之中的。如何與時俱進的開展護生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創新志愿服務的組織模式是當下志愿服務事業始終面臨的難題。了解了團體對人的重要性,是開展醫學生志愿服務、評價醫學生素質道德的重要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參與團體活動的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情況進行測評。結論:結果顯示華北理工大學的199例學生中,參與團體活動前其親社會傾向、自我價值、自信心、處理壓力情況等總分處于一般情況。本文將依據團體動力學的原理,了解醫學生素質道德教育現狀。
關鍵詞:團體動力學;護生;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9-0243-01
20世紀末,中國志愿者協會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志愿服務工作進入新階段。大學生成為青年志愿者團隊中極富活力的群體,大學生志愿服務主要以社團的形式出現于各大高校。隨著志愿服務活動的迅猛發展,不斷有大學生投入到志愿服務事業中,但同時諸多無法避免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水平參差不齊的志愿團體,注重形式化的活動內容,過多拘泥于表面工作導致服務對象獲益較少,違背了志愿服務活動的初衷而顯得越發得功利性。此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也不斷暴露出其弊端,因此如何創新志愿服務的組織模式是當下志愿服務事業始終面臨的難題。本研究旨在了解醫學生素質道德教育現狀。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華北理工大學80名大一年級、60名大二年級及59名大三年級的參與了團體動力學理論培訓并參加志愿服務的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9份,有效回收率為99.5%。調查采用統一的調查問卷,包括自制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大學生參與團體照護自我評價量表及特異性量表,問卷均當場收回,逐份檢查,及時補充缺項漏項問卷。
1.2 調查工具
(1)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的問卷:包括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專業、政治面貌等。
(2)大學生幸福感量表是吉楠和李幼穗進行編制。此表一共含有41道題,每道題都是1到5分,分值越高幸福感越強。此表分為8個維度。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8個因素的內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間。
(3)由黃希庭等人編制大學生自信心與自我價值感量表,共設置了56個題項,由3個分量表組成。其中個人取向自我價值感和社會自我價值量表的2個分量表包括在一般自我價值感和特殊自我價值感分量表之中,每個分量表又都包含5個維度:心理、人際、道德、生理和家庭,其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610~0.861之間[1]。
(4)大學生壓力表由李虹、梅錦榮進行編制。此表一共含有3個部分:壓力源20道題,壓力后果8道題和壓力管理5道題。壓力源部分:分數越低,壓力源越少;壓力后果:分數越低后果越輕;壓力管理:分數越高,管理越好。
1.3 資料收集方法
本次調查問卷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向有關專家咨詢后進行設計的,經過預調查,最后形成問卷,進入正式調查。此次的調查員包括本人及研究生3名,2014級、2015級護理本科生成員。在進行正式調查前,先對所有的調查員進行培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進行描述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華北理工大學醫學生的一般情況
在調查的199名醫學生中男14人(7%),女185人(93%);年齡最小者為18歲,最大者為23歲,平均年齡(21)歲,18-20歲91人(45.70%),21-26歲108人(54.30%),護理專業110人(55.30%),康復治療學專業89人(44.70%);大一年級學生80人(40.20%);大二年級學生62人(31.20%),大三年級學生57人(28.60%);擔任班干部的有88人(44.20%),非班干部的有111人(55.80%);黨員為7人(3.50%),團員為188人(94.50%),群眾為4人(2.00%)。
2.2 華北理工大學醫學生素質道德水平情況
華北理工大學的199例學生中,參與團體活動前其處理壓力情況、自我價值、自信心、幸福感等得分情況。壓力量表(均值±標準差81.49±18.794、極大值145、極小值49)、幸福感量表(均值±標準差86.82±34.493、極大值204、極小值62)、自信心與自我價值量表(均值±標準差175.80±23.443、極大值241、極小值100)、羅伯森(均值±標準差26.20±7.327、極大值60、極小值16)。
3 討論
參與研究的醫學生在道德素養、社會責任感及人生價值觀方面存在差異。影響醫學生的幸福感、自我價值、自信心和處理壓力情況的主要因素有年齡、專業、政治面貌、是否為學生干部、是否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
3.1 主觀幸福感
以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得青年可以實現增長人生閱歷、豐富社會經驗、人生價值觀和提高個人才能[2]。本課題研究顯示,不同專業及是否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對于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影響。以下四點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一是志愿者活動專業技術含量不高,大多為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目的性較強而主觀能動性較差且缺乏專業的培訓。二是志愿活動種類相對單一,部分學生表示目前所從事的志愿服務大多為環境保護、尊老愛幼等一般性服務項目。三是團隊協作能力不足、分工不明確,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出現集體聚集于服務某一對象而忽視其他服務對象的情況。因此,提高醫學生志愿服務熱情、增強主觀幸福感對提升醫學生的道德素養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感及人生價值觀尤為重要。
3.2 自信心與自我價值感
研究顯示,大三與大二的學生在綜合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大三學生區別于其他兩個年級,面對了跟多的社會現實問題:畢業、就業、考研等一系列的問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得他們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更加高而導致這一時期的大三學生對自己的評分相對較低。是否為學生干部在人際關系、親社會及自信心上有顯著性差異,結果顯示學生干部的得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努力大學生適當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
3.3 處理壓力情況
研究顯示,85.35%的醫學生在面對壓力時選擇的傾訴對象為同學、朋友,而其解壓方式有60.10%的選擇室內活動如看電視等,且僅有8.08%的學生表示能完全得到釋放。由此可見多數學生處理壓力情況不容樂觀。正確處理這些挑戰,將有助于促進醫學生的個人素養及價值觀的提高。
綜上所述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自信心級處理壓力情況都直接或間接關系到其個人素養、價值觀的好壞及社會責任人感的強弱。建立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志愿服務體系,擴大活動的認同度,在情感上尊重學生、在精神上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才能愿意負更多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楊琳娜.大學生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
[2]馬潔,郭玲玲.青年志愿者服務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關系探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