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勇
摘 要: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是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闡述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茶園發展實際,探索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的有效方法,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茶園土壤;有機質;提升方法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茶園種植在我國發展迅速,在增加了人民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土壤有機質含量過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嚴重等問題,對發展茶葉種植業形成阻礙。因此,提升茶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能夠有效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延長茶樹的壽命,對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的重要性
1.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有利于提高產業的品質和產量
茶園多建在山地和丘陵地區,土壤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壤肥力的能力較差,特別是沙地土壤種茶,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無法滿足種茶對土壤的需要,極大地影響了茶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對提高茶園土壤的肥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
2.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有利于延長茶樹的壽命
茶樹生長主要依靠人工施肥和落葉養護兩種途徑,隨著茶園的集約化經營,茶葉更多地被生產加工并包裝遠銷,導致落葉對茶樹的養護作用減少,降低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如若不能及時為土壤補充有機質,就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茶樹不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就會逐漸枯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樹的壽命。因此,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對延長茶樹壽命具有重要作用。
3.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有利于實現綠色生態農業
引導茶農充分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有利于節約種茶成本,增加茶農的收入。同時,就地取材也能避免茶農利用焚燒秸稈等方式增加土壤肥力的弊端,降低秸稈焚燒引起的空氣污染和森林火災,有利于實現綠色生態農業。
二、茶園土壤有機質提升的方法
1.合理種植和套種
首先要搞好坡地茶園的種植。在坡地茶園開墾種植溝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等高開墾的方式,避免順坡挖溝的現象,實現涵養水源,保持土壤肥力的目的,同時還要施足底肥,為茶樹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其次要實行合理的套種。茶樹喜歡濕潤的生長環境,在一齡茶園中間套種玉米,既能為茶樹遮陰,增加土壤的濕潤度,又能減少茶園雜草的生長。例如,茶農可以在收割完玉米后,將玉米秸稈粉碎并撒進土壤里,這種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良茶園土壤。最后,在二、三齡茶園中合理套種綠肥,可以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例如,茶農可以通過在二齡茶園種植苜蓿,綠豆的方法,充當茶樹生長的綠肥。
2.利用牲畜糞便制作有機肥
首先,山區森林覆蓋面積大,植被旺盛,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形成了發達的畜牧養殖業。茶農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制造天然有機肥。例如,茶農可以將植物秸稈粉碎并和牲畜的糞便融合在一起,在其表面撒上適量的秸稈腐熟劑,提高其發酵的效率。然后塑料薄摸將其覆蓋,20天之后,將糞便和秸稈合成的有機肥以600kg/500m2的比例撒進茶園土壤,同時要注意肥料和茶樹不要距離過近,以免茶樹營養過剩。施肥后用土壤將肥料覆蓋,一方面能加強茶樹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肥力流失。
通過以上方法,既能就地取材,增加土壤肥力,又能避免糞便造成的空氣污染,不失為一個良策。其次,可以發展豬-沼-茶的生態經濟。例如,農民可以將秸稈和牲畜的糞便放進沼氣池中進行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以為生活用電提供能量。沼液經過稀釋后可以當做茶樹生長的肥料,沼渣可以作為種植茶園的底肥,既能避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實現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又能有效提升茶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合理利用山區的秸稈資源
首先,要合理運用山區秸稈資源充當茶園有機肥。由于茶園在建成的三年之內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而茶農已無力再為茶樹購買有機肥,基于這種情況下,茶農可以充分利用山區的資源優勢,將秋收后的玉米等秸稈粉碎,同時按照500kg/1kg的比列將秸稈腐熟劑灑在秸稈上,并和尿素拌勻,最后用塑料薄摸覆蓋,一個月后,就可以充當有機肥料來使用。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種植茶葉的成本,增加了茶農的實際收入。其次,對于成年茶園,可以將玉米秸覆蓋在大茶行上,一方面能夠降低茶園的雜草生長速度,減少茶農的工作量,保持土壤的濕潤程度,另一方面也能減少雜草對茶樹根的損害,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4.運用合理的追肥和施肥方法
首先,茶農在為茶園施底肥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好施肥的時間,最好選在秋末冬初,將磷鉀肥和有機肥以20%的比例均勻撒進種植溝內,并覆蓋以土壤,從而使土壤與有機肥能夠充分融合,加速茶樹對有機肥的吸收速率,提高施肥的質量和效果。其次,追肥過程要注意根據季節采用合理的比例。春季、夏季和秋季應采用不同的追肥比例。例如,在緯度高、海拔高的茶園,可以采用4:3:2的比例追肥,而在緯度低,海拔也比較低的茶園,則每個季度的追肥數量應該大致相同。同時在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磷鉀肥的數量不應多于有機肥的數量,以保證有機肥的轉化率,促進施肥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結語
通過研究發現,在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的過程中,根據茶園多種植在山區的特征,進行合理種植和套種,有利于起到涵養水源,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采用合理的追肥方法,采取利用山區的秸稈資源和牲畜糞便轉化為有機肥的方式,也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在提高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上述幾種方法。
參考文獻:
[1]陰代權.土壤肥力律及茶園施肥技術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11:250-253+255.
[2]高菲菲,李家華,趙平.普洱市現代茶園與古茶園土壤養分狀況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03:51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