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模
摘 要:近年來,隨著豬肉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僅擴大了豬的養殖規模,還促進了豬養殖業的發展。但有相關研究顯示,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生豬群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了豬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而針對常見疾病,獸醫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由于耐藥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強,導致了生豬群的發病幾率越來越高。中藥治療不僅無殘留,還不產生耐藥性。對此,本文根據現代中醫理論依據,針對幾種常見疾病選擇了幾種中藥藥方,現作如下闡述。
關鍵詞:中草藥;防治;豬;常見疾病
通常情況下,生豬疾病大多是由于混合感染導致,故豬疾病的預防控制的難度相對較大。獸醫臨床上針對常見的疾病大多給予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極容易產生耐藥性,并容易造成藥物殘留,進而致使二度感染,并加重病情。有相關研究顯示,中藥治療不僅有助于促進療效的提高,還能促進豬體免疫力的提升,再加上中藥方劑無毒,無副作用,綠色安全,故在病豬的治療中起到預防與保健的功效。
一、針對生豬一系列常見疾病而選擇的中藥防治方劑
1.咳嗽并發癥
該疾病和圓環病毒的感染有較為密切的關系,且在多種疾病感染之后仍有繼發持續性感染的可能,特別是在氣候多變、潮濕、寒冷的時節及舍內通風條件、飼喂條件較差等情況下,均容易增加該疾病的發生率。同時,該疾病好發于斷奶仔豬群,且調查證實:咳嗽并發癥的發病率約在20%至45%左右,致死率約在30%以上。獸醫臨床癥狀包括皮毛雜亂、氣喘、咳嗽、病豬消瘦、伴隨神經癥等,如不及時治療,則容易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該疾病對生豬健康有嚴重的威脅,且冬、秋、春三季均可發病。從現代中醫防治的角度分析,該疾病多因暑、熱、溫、寒以及因外邪犯肺等導致,而病畜的病變部位多于肺部集中,故給予病豬中醫用藥治療時應以化痰、止咳、解肺熱為主。施方時應選擇清肺止咳散,其中該藥方組成部分:冰片為1g、青黛為10g、大青葉、茶葉與川貝母各為100g、葶藶子與黃芩各為150g、白果仁、清半夏、苦杏仁、松花粉200g。上述藥除了青黛以外,冰片需研磨為細末,其他的藥物則研磨為細粉,并將冰片與青黛混合之后研勻即可;該方劑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清肺、宣泄辛涼的功效。
2.仔豬黃白痢
在養殖生殖期間,仔豬黃白痢屬于常見疾病。有調查顯示:黃白痢在仔豬感染疾病中的發病率為15至50%左右,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其中,該疾病的典型癥狀為病豬發熱,體溫可高達39.5攝氏度至40.5攝氏度,容易伴隨較為明顯的咳嗽癥狀,且病豬的糞便性質多位白色、灰色、黃色,稀糞。從現代中醫理論的角度,該疾病多是由于食物不潔,入腹蘊伏腸胃導致脾胃受困,濕熱內盛,寒邪內侵,氣候驟變,進而誘發了該疾病。給予中藥治療應以傾斜開竅、清熱解毒為主。中藥治療的毒副作用較小,且不容易發生耐藥性,可有效促進豬體質的增強。此時應配以母子康中藥劑,其中,該疾病多包括地榆、蒲公英、白頭翁、黃檗、陳皮、蒼術等,持續治療20至35d,每日伴料3%左右即可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對于病母豬,則應在產仔之前1至2d拌料10%左右,以促進母源抗體、哺乳以及抗病能力的提高;或可給予仙翁止痢針進行治療,其中成分包括夏枯草、仙鶴草、白頭翁。另外,還可給予微生態制劑,以對大腸桿菌的滋生繁殖進行抑制,同時平衡腸道的微生物區,從而促進益生菌群的繁殖,并促進仔豬抵抗力的提高。
3.高熱病
近年來,高熱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且呈現地方性流行性。其中,該疾病病程較大,可長達10至20d左右。其中,該疾病的典型癥狀為體溫異常升高。注意,該疾病極容易并發不同程度的胸膜肺炎,如給予抗生素治療,痊愈的難度較大,且治標不治本。從現代中醫理論的角度分析,該疾病主要是由于外感風邪及時行疫毒導致,而在病理的演變方面可見風熱證(兼夾寒邪)、風寒證(兼夾暑濕)等。給予中藥方劑進行治療,需以散結解毒、清熱疏風為主,并配以銀翹散加減進行治療,其中,方劑的組成部分包括膽草6g、公英12g,竹葉9g,荊芥6g,黃芩9g,甘草6g,桔梗9g,銀花12g,炙桑皮9g,薄荷3g,菊花9g,連翹12g,蘆根12g,木通6g,桑葉12g。以水煎服,可取得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或者可取適量的中藥湯劑拌料喂服(以0.8%的比例),持續用藥治療1至2周即可。除此之外,該方劑對于支氣管炎及肺炎等具有感染性的疾病均有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
4.仔豬下痢
仔豬斷奶時,極容易隨著飼喂環境的變化而增加下痢(營養性)的發病率。對于普通的養豬場,仔豬患下痢的幾率一般在10%至30%左右,病死率則在5%至20%左右。其中,該疾病的典型臨床癥狀主要包括了糞便稀、水樣或者漿糊狀,體溫正常,排除的糞便中多數夾雜著還未消化的飼料。從現代中藥理論的角度分析,該疾病主要是由于外邪內傷,脾胃受寒所致,屬于泄瀉病;病變部位多集中于脾胃處。由于脾主運化精微,脾胃主腐熟食物,如脾胃不佳,受病,則微精不布,水谷不化,合污而下,進而導致泄瀉。給予病豬中藥治療,則應以益氣健脾,散寒疏風為主,可選擇藿香正氣散加減,其中,該藥方的組成部分包括蒼術6g,陳皮5g,白芷6g,大棗1枚,生姜3片,川芎6g,半夏6g,白茯苓5g,藿香9g,甘草3g,紫蘇葉6g,白術5g,厚樸5g。以水煎服,并趁熱空腹給藥內服治療。對于伴隨感冒風寒的病豬,可加入羌活、防風、荊芥等;對于伴隨胸腹存在鼓脹及積食的病豬,則應加入桔梗、枳殼等;對于宿食不消的病豬,加入香附、山楂、草果等;對于伴隨表里發寒的病豬,加入桂枝同時服用;對于伴隨表里發熱的病豬,則加入干葛柴胡服用;對于宿食不消的病豬則加入香附、山楂、草果等;對于伴隨嘔吐的病豬,加入適量姜汁服用。
二、結語
總而言之,將中草藥合理應用于生豬常見疾病的防治過程中,不僅能獲取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還能提高病豬的免疫抵抗力,從而有助于生豬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林秋敏,賴寶色,林伯全,等.復方中草藥對仔豬免疫功能的效果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4):144-146.
[2]焦世璋.中藥治療豬鏈球菌病[J].中獸醫醫藥雜志,2015(06):67-68.
[3]敖禮林.養豬用中草藥預防疾病和提高免疫力效果[J].科學種養,2015 (09):50-51.
[4]段鵬.豬常見細菌性疾病防治中中草藥的作用[J].獸醫導刊,2015(14):184-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