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摘 要:貴州是我國少數民族中的大省,而且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經濟落后程度較大的一個省份,其貧困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15%,個別地區的農民平均收入水平要低于全國人民人均水平的一半。因而貴州不僅是全國扶貧的重點,也是確保我國能夠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攻堅難題。
關鍵詞:貴州山區;農業機械化;經濟發展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不斷的加快,農業機械化支撐農業發展的作用在顯著的增強,也加速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各省市應該跟上國家的步伐,尤其是貴州山區這樣的農業發展緩慢的地方,更應該進行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全面進行農業機械化的生產。
一、貴州山區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意義
貴州地處偏遠的山區,山地較多,平地很少,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發展的基礎較差,而農業又是當地經濟的主要來源,是當地人民生活的命脈所在,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因而發展貴州山區的農業是發展貴州經濟的重中之重,而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的必要手段,也是發展農業的必經之路,不僅能帶動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也是促進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因此發展貴州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生產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1.政策 經濟扶持不到位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缺乏相關部門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由于貴州多為山地,農業生產基本采用原始的耕種方式,不僅生產緩慢,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的農產品產量也很低,從而導致經濟收入低下。要想在貴州山區施行農業機械化生產,就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顧慮,農民現有的可以使用的耕地數量少,經濟能力又有限,要在農業中使用機械化對他們而言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因而他們寧愿自己去耕種,節約成本,也不愿采用機械化的生產模式。現對于貴州的山區而言,缺乏相應的政策和經濟的扶持,使他們的經濟一直處在中國人均經濟收入的下游,沒有能力去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從而不能獲得更多的農業經濟收入,以至于生活的模式不斷的反復、一成不變,沒有生產上的進步更沒有經濟上的提高,同時也打消了部分農戶耕種的積極性,使一些土地被閑置,不僅資源得不到利用,也使經濟發展進入了瓶頸狀態。
2.基礎設施落后 農業文化存在差異
貴州省自然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匱乏,加上生活在貴州的少數民族比較多,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農業的生產模式也有所差別,種植的農作物也不同,導致農作物成熟的時間不能得到統一;另外貴州自然條件也相對較差,很多地區都沒有公路,更談不上機耕道、水渠網等基礎設施;而且在當地農耕可用的工具僅僅局限在小型的農機以及一些比較輕便的工具,而且由于這些小型、輕便的工具耕作效率低,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強度也較大,在進行農耕的時候還需要人力去安裝、拆卸的配合,這就使能夠用在耕種上面的時間被縮短,使耕種效率下降;當地的水利設施也比較落后,農業在面對自然災害時變得十分的脆弱,即使是農機耕種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3.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 農機使用效率不高
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信息流通和獲取的渠道很少,因為固化了對傳統農業的耕種方式,以及對傳統農耕地位的認可,從而對農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更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農民對農業機械認識不夠深入、對農業機械掌握的也不是很透徹,不能很好的利用農機進行生產活動,也不能對農機進行正確的維護和保養,從而減少了農機的壽命,無形中加大了對農機的成本投入。
三、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的對策
1.給予政策 經濟扶持
對類似于貴州山區貧困的地方,由于需要對機械化生產進行投入,使農民不愿采用農機耕種,此時政府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經濟上的幫助,比如:對貧困山區,可以幫助其先購進一批農機,開展試點地區,讓農戶感受農業機械化帶來的便利和高效,讓機械化的生產給他們帶來經濟上的提升,從而提高其他地區農民進行機械化生產的熱情,帶動他們一起發展經濟。
2.完善基礎設施 統一規劃農業
對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應根據當地的情況,采用因地制宜的去方法去完善。首先對于貴州的山區,介于農耕的基礎設施都是小型且輕便的,不利于生產,而且缺少相應的機耕道和水渠網,因而可以對基礎設施進行相應的完善和改進。如:根據土地的形狀和位置,選擇合適的方位進行水渠網建設,并留出適當大小的機耕道,以便于農機的運行和耕種。其次,要對當地的農業種植情況進行了解,如山區的農民一般都會種植什么農作物,農作物成熟的時間,既對農作物種植的種類和成熟期進行記錄,并做統一的農機耕種和收割,進行農業的統一化管理。
3.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為了更好的實現農業機械化,應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使其對傳統農耕和農業機械化有明確的區分和認識,并能正確掌握農機的使用方法和保養方式。首先對于山區的農民,可以讓當地的領導人將農民聚集起來,并采用集中學習培訓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讓農民能夠自己去獲取農業知識,并加以運用,同時對與農耕相關的農機進行全面細致的講解,可以在合適的場地進行操作演習,保證每個農民都能聽懂,并正確使用。另外也可采用懸掛條幅的方式,讓農業機械化深入到農民的生活當中,從而改變原有的生產習慣。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到“培訓到區,宣傳到戶”,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機的使用效率。
四、結語
實施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環節,是夯實我國農業基礎的保證,對貴州山區實施農業機械化,無疑是發展當地經濟,改善經濟落后局面的最佳方式和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唐勇.加快貴州農業機械化發展 縮小南北差距[J].南方農機,2016,02:19-20+24.
[2]吳宗建.貴州貧困地區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思考[A].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