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環
摘 要:南方林業是我國林業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項基礎性公益事業,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的社會意義,保護國土安全的國防意義,以及森林資源產業的經濟意義,多重效益和功能給林業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責任,為了改善林區人民的生產水平,增加林農經濟收入,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在促進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面臨著阻礙也會有機遇。本文探討產業化發展對于南方林業的意義,以及實現南方林業產業化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南方林業;產業化發展;措施探討
我國的森林資源并不豐富,南方林業占據了大部分的比重,人均森林覆蓋率低的現狀更加凸顯了南方林業的珍貴。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市場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了南方林業的蘊含的財富商機,對于林產品的開發程度加深,導致了森林資源的愈發短缺。產業化發展對于我國南方林業發展十分重要。
一、林業產業化發展的概念
林業產業化模式是相對以往產業布局來說的,改變傳統的林業產業組織形式,將改變后的結構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生產核心,促進產業化布局,集約化生產,多樣化服務的產業布局,實現林業發展的自我調節。林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是森林資源,保證產業鏈的完整性是產業化實現途徑,根本性目的是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南方林業發展現狀
集體林區是我國南方林業的主要形式,從森林資源總量的角度來說,南方林業的資源優勢明顯。當前,為了當地的貧困狀況改善,南方林業重視產業化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正在逐步整合林業資源,向著產業化發展道路邁進。而當前南方林業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如何實現森林資源的產業變現。
1.林業資源不足。南方林業資源的分布總量不足,距離世界人均林區覆蓋率還差很多,在海南省、福建省兩省的喬木面積儲備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均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2.生態產品開發能力不足。對于森林資源的合理保護,應該建立在有效應對水土流失、過度開采、自然災害抵御的基礎上。森林資源遭受到的破壞不可能從短期內得到改善,南方地區的生態比較脆弱,遭受到的森林洪水比較多。生態產品的開發不足,木材資源得不到有效供給,這與生態安全問題息息相關。當前,我國對于木材的需求缺口較大,不斷增加的需求會造成森林資源緊張,這也是與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型社會相矛盾的。
3.生態保護意識不強。森林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是由于保護措施不到位引起的,而保護措施不到位的根源是生態保護意識薄弱。在森林生態產品供應緊張的現狀下,南方林業出現的林地資源浪費、亂砍濫伐的現象只會擾亂生態環境建設。在未完全了解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問題上,人們的行動意識不強,對于生態林業的文化建設不到。
三、提高林業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措施
1.政策引導產業結構建設。政策對于林業地區木材供需矛盾的緩解起到有作用,政策為林業的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能夠監督和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政府應該扮演好指導角色,給予林業貸款有力支持,改善林業融資結構,提高融資質量,加快林業綠色產業鏈條的建設。要實現投資主體對產品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優化調整,林業發展的規模取決于投資規模,在發展過程受到的自然以及人為風險影響較大的情況下,資金回收風險現實存在。林業投資的收益需要建立在擴建森林資源市場、完善交易的前提下。
2.規范木材市場運作。針對林業交易簡單、迅速的特點,以及考慮到森林木材生長周期穩定的情況,期貨市場合約交易更加適林業。根據砍伐樹木的生長周期制定期貨交易合約,避免現貨交易的過度砍伐。順應林木市場發展,工廠的建設是必要條件,規范化執行森林木材的砍伐和運輸過程,調整立木交易中不符合產業化發展的地方。建立價格調節機制,根據市場的價格浮動平衡收支,促進產業化市場的活躍性,有利于交易的平等性。通過減低交易成本來提高林業交易積極性,保護森林所有者的合法經營權益。
3.增強林業的集約化管理。林業行業協會的管理是增加林業產業規范程度的重要途徑,對于西方發達國家的行業監管規則,行業協會的權力范圍很廣。完善的管理強度是擺脫技術困境的重要方式。以瑞典為例,森林所有者協會針對木材加工、融資、采伐、造林方面的工作成績顯著。中國目前的部分產業化示范林區正在加速建設數字化林區,以網絡架構和信息化管理來講林區作為數字模型來管理,給予足夠的技術支持,這是林業南方林業產業化發展的光明前景。將統一化的銷售作為產業的保證,以此加速產業集成化。
4.增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南方林業的產業主體是森林承包戶,這些分散的個體承包戶可以聯合起來,由政府出資建立的區域森林服務中心提供服務,針對森林許可證記錄管理和融資提供幫助。以林業技術推廣博覽會的形式實現林區農民的再就業。不斷提高林業企業的技術含金量,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國際水準的林區建設。
5.以林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地位對于開拓市場、引導市場、促進技術革新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龍頭企業應該是建設的重點,是林業產業化的重要主題。要發掘優勢產業,推進林產品標準化建設,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在資源整合和戰略重組的前提下,完善行業的競爭機制,以增強林業的競爭優勢,推動林業先進技術的應用。逐步完善南方林業產業化數據庫,依托南方發達的媒體環境,構建積極的輿論導向,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總之,龍頭企業的形象打造和實力增強是同步進行的。
6.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以產權制度革新帶動產業改革,家庭經營承包的穩定性依然要保持,并且產權要保持清晰,加速森林資源的流轉,促進林業產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增強產業要素的分類配比,完善集體林權改革,在現有體制的前提下,跟進規范的林權流轉制度。積極探索未知市場,推進權責分明的科學產業管理制度。從管理制度的角度,擬定具備合理性的技術推廣與管理方式,強化監督,解決產業化過程的實際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林業建設的重點是因地制宜,而林業面積廣闊,各項經濟建設項目的完成都離不開生態文明環境,在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逐步改善由于發展經濟而造成的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問題,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事。當前,世界范圍面臨嚴峻的生態考驗,通過生態林業建設可以從根本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梅英,劉偉平,廖小玉,洪燕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期南方林區農戶林業收入結構分析——基于福建省500個固定觀察戶6年的調查數據[J].東南學術,2017,01:198-206.
[2]王震,劉偉平,翁凝.南方集體林區林業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與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5,01:68-74.
[3]肖澤忱.林權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林業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6,01:62-63.
[4]楊清群.貴州農村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16,04:139.
[5]劉文全.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7,05:257+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