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財
摘 要:本文針對湛江農墾東方紅農場的支柱產業—劍麻展開研究,在對劍麻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分析劍麻的經營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湛江農墾東方紅農場劍麻產業做大做強的建議。
關鍵詞:東方紅農場;劍麻產業
劍麻是湛江農墾東方紅農場的支柱產業,是立場之本和重要的經濟來源。東方紅農場借中央出臺農墾改革文件的指示精神和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做強做大劍麻產業。
一、農場發展劍麻產業的SWOT分析
1.優勢
(1)區位優勢。農場地處海南通往中國大陸最南端咽喉處,距離高速公路7公里,鐵路徐聞站20余公里,同時毗鄰港口,交通發達,物流優勢極為明顯。
(2)地理氣候資源優勢。雷州半島冬春連旱,臺風頻繁,種植香蕉、果蔬等高產、高效作物風險極大,劍麻既抗旱又抗風,管理簡單,常年可收割,成為該地區極具發展優勢作物。
(3)技術優勢。農場發展劍麻已有50多年歷史,種管經驗豐富,栽培技術措施成熟,科研基礎雄厚,組織架構、管理制度較為健全,機械化水平較高,備耕、起畦、基肥、除草等劍麻機械化水平已達75%以上。
2.劣勢
(1)勞動力日益緊缺。劍麻屬于收割環節勞動密集型農業,勞動強度大,原有劍麻一線工人老齡化嚴重,且年輕人已多不愿意加入從業隊伍,導致劍麻一線工人青黃不接。
(2)劍麻種植投資周期長,生產效益慢。長年3~4年,劍麻生長易受斑馬紋病、紫色卷葉病等病蟲危害,投資周期長,資金周轉量大,收效緩慢,影響職工種植積極性。
(3)科研開發后繼乏力。劍麻生產技術有待進一步創新,測土配方施肥未全面推進落實,營養診斷未廣泛開展,兩病防控還停留在預警階段。農場人才機制落后,干部競聘、績效考效等力度不足,影響干部積極性,不利于留住技術人才,導致技術骨干缺乏。
(4)劍麻品種單一。目前劍麻品種僅有東1號(H.11648)和紫色卷葉病抗性種苗,雜交育苗工作中斷,種質資源圃缺失,一旦出現重大病蟲危害,產業將受到極大威脅。
(5)劍麻園地土壤破壞嚴重。化肥和除草劑濫用 ,有機肥施用不足,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生物多樣性降低,沒有對麻園土壤及時修復改良,劍麻總體生長形勢大不如以前。
3.機會。一是全球劍麻種植面積整體萎縮,市場對劍麻纖維的需求還在巨大缺口,近期劍麻優質纖維價格穩定在15000元/以上,優質麻片價格500元/噸左右,比較其它作物生物量有價格優勢,利潤空間較大。二是國家對現代農業的大力扶持,農工減負、農業減稅、農機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業生產的負擔。同時,劍麻產業還有望爭取到國家專項產業扶持政策。
4.威脅。劍麻種植面積不受調控,價格起伏波動較大,不能穩定種植劍麻積極性,同時劍麻紫色卷葉病、斑馬紋病等病害長期未能根除或研發高效防控措施,這些病蟲害對劍麻產業發展構成巨大威脅。
二、劍麻經營模式分析
1.由農場投資的公有制經營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是能夠充分發揮農場雄厚資金、人才眾多、技術先進、基礎設施配備優勢,便于快速推廣推進先進技術,實現農技農機標準化管理,缺點是管理人員多,責任落實容易出現不到位的情況。。
2.新型經營主體適當規模經營模式。指由農業能手、大包戶、社會團體等募集資金合股經營并達到一定規模(300—1000畝)的經營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是經營管理較為靈活,有利于新技術的引進推廣,不足之處是容易出現資金不足或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股東多意見不統一可能導致半途破產,中途轉讓不受農場監控的局面。
3.職工崗位承包的經營模式。該模式崗位承包面積平均40畝左右,優點是管理及時到位,便于家庭就業脫貧致富奔小良,保障家庭經濟穩定利益,缺點是不利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職工技術跟不上發展,接受新技術的思想不夠先進,也容易出現職工資金不足,周轉困難而導致投入不足,管理跟不上而棄管丟荒現象。
三、對農場做強做優做大劍麻產業的建設
1.堅持集團化、企業化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劍麻集團的龍頭集團功能,做強做優做大劍麻產業,協調處理好一二產業間的利益關系,努力做到工業反哺農業,促進工農業融合發展,推動劍麻產業的持繼發展。農場作為劍麻產業的基地,致力于建設高產優質的麻園,為劍麻集團提供優質的工業原材料,保障工業有足夠原材料的加工,以經營效益和成本控制為導向,嚴格落實生產標準技術措施,實現劍麻精細化標準化管理。建立劍麻經營專賬,規范運作,節本增源,努力提高農場經營效益。集團公司有劍麻制品加快突破研發,加快高新科技制品研發,提高劍麻制品終端價值和附加值,加快劍麻工業利潤向農業端回流。
2.加強規劃和管理。將現有的耕地板塊合并成500—1000畝的大田規模,加強排水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生態防護林,防護林占劍麻園地的面積到達1:8以上。培育優質健康種苗。加強劍麻田間管理。施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基施有機肥1500公斤/畝,年追施有機無機復混肥600公斤/畝,除草工作要除早除小,切忌草多再除,以人工撿除高草雜木為主,機械粉粹為圃,化除為其次,病蟲防治結合監測預警預報,要做到及時高效。培訓專業化、組織化的職工隊伍,加快普及劍麻職工的基本生產知識,加強加快對劍麻機耕隊、種麻隊、管理隊、割葉隊等隊伍的組織化建設和專業化培訓,推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進程。
3.推動生產經營模式多元化。引進農場外的資金共同經營、共享利益分紅,聘任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管理,促進多種經營模式的融合發展,實現經營融資形式的多樣性。推動周邊農場劍麻基地的聯合聯營聯盟,共同參與劍麻價格的制定,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4.建設劍麻產業園區。由劍麻集園牽頭,聯合東方紅、五一、幸福、火炬、金星農場建設劍麻葉片加工廠、纖維制品廠、麻渣制肥廠等廠集合管理的工業園區,基地單位共同參與工業管理,共同分享工業利益,促進工農業的融合發展。以劍麻為主導發展旅游觀光休閑農業。集成農場農場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光伏電廠,肉牛養殖,開發休閑農莊,加快一二三產業的協調融合發展,為農場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5.大力發揚農場先進文化和農墾精神。當前農場經濟建設較快,但文化建設相對落后,部分職工缺失精神追求,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精神的精神總體上大不如以前,必須深度挖掘農場前輩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注重農場文化品牌建設,以此推進劍麻產業健康持繼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士偉,李棟宇.我國劍麻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熱帶農業,2016,(3):10-12,6.
[2]周一中,陳東榮,楊榮等.湛江農墾劍麻產業現狀和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0,30(9):98-101.
[3]胡盛紅,鄭金龍,溫衍生等.2013年中國劍麻產業形勢分析及發展趨勢[J].熱帶農業科學,2014,(12):113-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