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林
摘 要:在1982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森林公園,到目前為止森林公園的發展已歷經了30余年,在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基于此,本文淺要分析了蘇州市森林公園的發展現狀,并分別從完善森林公園的法治制度及管理體系、加大森林公園資金投入和提高森林公園的規劃水平等方面,提出促進森林公園健康發展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蘇州市;森林公園;資金引入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社會壓力也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森林公園瀏覽觀光,放松心情,親近大自然。但是在森林公園的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阻礙森林公園發展的因素。因此,森林公園在為游客提供休閑度假的好去處的同時,也要不斷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爭取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一、蘇州市森林公園的發展現狀
1.森林公園的管理體系和法制制度不完善
截止目前,蘇州市共有五家森林公園,大多的森林公園都是基于林場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來的,由于森林公園與林場的組織結構是場園合一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經營者為了尋求經濟目標而忽視公園的資源保護現象的發生。促進蘇州市森林公園的發展,除了應加強森林公園的管理體系,也應不斷完善森林公園的法治制度,我國森林公園的法律保障制度與其他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而且我國的森林管理方面,長期以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專門立法,在法制制度這方面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2.森林公園的建設資金短缺
目前,蘇州市大部分森林公園的資金投入是由林業部門的經費以及林場的經營資金提供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甚至有個別森林公園會出現批而不建的現象,有的森林公園在建成之后,由于設備不完善,就不對外開放,導致公共資源浪費。除此之外,蘇州市大部分森林公園的建設都沒有納入地方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規劃中去,公園的基礎設施投放資金以及管理和維護森林資源的經費均沒被納入地方的財政預算,導致森林公園的建設資金嚴重短缺,阻礙森林公園的發展進程。
3.森林公園旅游的規劃水平較低
在蘇州市,大部分林業部門將森林公園的旅游發展作為林場的經營項目來對待,森林公園旅游的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旅游形式單一,不利于森林旅游規模的擴大,而且由于規劃人員忽略了對旅游市場的詳細調查,導致地方森林旅游規劃中缺少個性化特色,同質化現象嚴重,使森林旅游產業在旅游市場中的經濟競爭力較低,不利于森林旅游業的發展。
二、蘇州市森林公園的改革策略
1.完善森林公園的管理體系及法治制度
(1)完善森林公園的管理體制。負責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單位繼續保持原來的管理方式,負責市場化經營的森林公園需要不斷推進轉企改制,對于那些不具備改制條件的森林公園,剝離其企業經營性業務,使所有經過改革后的林場全部轉變為以建設和修復生態為主要目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與此同時,森林公園也應不斷引入新的市場機制,徹底解決森林管理管理與經營在改革前存在的矛盾。
例如,蘇州市內的虞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吳國家森林公園、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及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結合國有林場改革,自2015年以來,深入貫徹中央、省關于國有林場改革工作精神,有序推進蘇州全市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實現管護方式和監管體制創新,突出以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體制,實現了森林公園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森林公園建設發展的法治制度。加大對森林公園的立法保護力度,需要在不同級層重新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協調在森林公園建設過程中不同部門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法律法規應當具有可操作性強、針對性強等特點。
2.加大對森林公園建設的資金投入
對于蘇州市的森林公園改革,首先政府部門應當把森林公園的基礎設施、景點規劃、以及林相改造規劃加入到蘇州市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把公園的基礎設施投放資金以及管理和維護森林資源的經費納入到地方的財政預算,其次注意擴大森林公園的招商引資,鼓勵外商及相關產業部門,參與到森林公園的景點建設,以及旅游項目開發等環節,進行市場融資,為森林公園的改革與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
近年來,蘇州市加大了對森林公園建設的資金投入,將改革重點放在了森林公園的資源質量、環境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通過對森林公園的林相改造,提升了園區內森林資源的質量,提高了森林公園的運作效能。除此之外,蘇州市森林公園也不斷改善公園的基礎設施,提高公園內的環境質量,并逐漸在森林公園建設中加入科技元素,改善公園內外的交通條件以及對游客的接待設施條件。
例如,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結合自身的生態資源和植物資源,在2016年利用3D打印技術與高科技環保材料,在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園景區內建成全球首個景區全3D廁所并投入使用,該3D廁所不僅改善了公園內部的設施,還獲得了由中國環境衛生協會評選的“最美公廁”科技獎,提升了太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在同類公園中的地位。
3.全方位提高森林公園旅游產業的規劃水平
科學地提高森林公園產業規劃首先需要明確公園的定位以及功能區別,以人為本,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其次需要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加強景區資源的打造,保證公園內生物種類多樣性,提高公園的觀賞價值。
蘇州市各森林公園以自身特色為前提,將森林中古樹名木資源、特色花卉資源、果品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歷史文化遺跡資源等有效整合到一起,增加了森林公園的人文文化以及生態文化含量,整體上提高了森林公園的知名度,并逐漸提升森林旅游的經濟效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公園的改革需要依托森林資源和優勢,轉變林業經營思想,大力開發森林旅游景點,加快森林公園的建設步伐。通過完善森林公園的管理體系,加大對森林公園資金的投入力度、使用科學化的森林旅游規劃方法,可以使森林公園在保證健康發展的同時,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森林公園的改革與發展。所以,蘇州市在未來的森林公園改革中要在此基礎上建設具有地方特色、景觀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森林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趙敏燕,陳鑫峰.中國森林公園的發展與管理[J].林業科學,2016,01:118-127.
[2]邵飛.基于森林公園管理體制的山東森林旅游發展趨勢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