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生+陳華凱+王寧
摘 要:利用常規觀測資料、多普勒雷達和衛星云圖資料對2016年6月13日德州市強冰雹天氣過程診斷分析,結果表明:在冷渦環流背景下,中高層冷空氣入侵,觸發不穩定能量釋放,低層水汽飽和度較高,中高層干冷空氣入侵導致大氣不穩定度增加,低層濕、中高層干有利于冰雹生成發展。魯西北云頂溫度TBB在-40℃至-60℃,強對流最劇烈冰雹、大風天氣主要發生在雷暴云團前方亮溫梯度最大區域內,強對流天氣回波是多單體風暴,0℃層和-20℃層高度適宜,風暴強盛階段單體頂高(TOP)維持在10km以上高度,強中心高度(HT)維持在4-8km高度,低層至4-5km高度有強垂直風切變。降雹區垂直積分液態含水量VIL>50kg/m2,DBZ、VIL等產品與降雹相關性很好,有較好指示作用。
關鍵詞:強對流;冰雹;大風;TBB
德州市位于黃河下游北岸,山東省西北部,是強對流天氣高發區,同是也是冰雹多發地,每年冰雹天氣給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損失。 13日13時至18日德城區、陵城區和平原縣先后出現風雹天氣,最大風速22.08米/秒,冰雹最大直徑20毫米,大部分鄉鎮農作物受災嚴重,小麥受災6245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535萬元,受災人口40946人。
一、天氣背景分析
13日08時,歐亞大陸上空是兩槽一脊形勢,500hPa上為新疆高壓脊和東北冷渦,700、850hPa上河套北部有氣旋性環流發展。魯西北500hPa處于高壓脊前西北氣流控制下,700hPa上山東西部有切變,850hPa有弱切變,850hPa溫度脊伸到魯西北附近,低層有暖平流。地面氣壓場處于低壓前部,西南風較弱,倒槽伸到魯東南一帶,魯西北水汽輸送條件此時還沒建立。
隨著系統東移,我市13時出現強對流天氣,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和冰雹。13日20時,河套北部氣旋性環流加強,500、700、850hPa上均發展出閉合低渦。500hPa低渦底部有西北風急流,中心最大風速44m/s,我市上空風速為28m/s,700hPa受西北氣流控制,有弱冷平流。850hPa低渦伸出暖式切變延伸到魯西北,我市上空有風速和風向輻合,且有明顯暖平流。低渦后部在地面氣壓場有對應冷高壓,地面低壓中心東移,我市有冷式切變線。14日08時,低渦中心南壓到山西和內蒙交界一帶,魯西北處于低渦底前部,500、700hPa為西北氣流,且均有西北風急流,冷平流很強。850hPa冷切在陜西中部,暖切在北京一帶,我市850hPa有14m/s西南風輸送水汽。地面上呈西高東低形勢,內蒙到河套有冷鋒。到14日20時,系統基本移出魯西北,強對流天氣過程結束。
二、物理量分析
1.熱力條件分析
分析13日08時濟南探空資料,0℃層高度位于3891.3m,-20℃層高度位于7094.5m。-20℃高度層不高,說明高空有冷空氣進入,形成“干暖蓋”,抑制邊界層小尺度熱力對流發展,使邊界層內不穩定能量不致過早零散釋放,0℃層和-20℃層高度差較小,過冷水濃度較大,有利于成雹。
2.大氣層結穩定度
08時章丘站CAPE=249.9J/kg,K=29℃,SI= 1.71℃;20時CAPE=350.3J/kg,K=38℃,SI=-3.61℃。說明從13日08-20時CAPE值和K指數是增大,SI指數減小。而且K=38℃和SI指數-3以下,達到山東發生強對流天氣預報指標;大氣層結不穩定,有利于冰雹發生發展。
3.垂直風切變
分析13日08時章丘站探空曲線,700hPa以下是偏南風,700hPa附近是西南風, 400hPa以上是偏西風, 且偏西風風速隨高度增加, 即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較強風切變, 風向在700hPa以下隨高度由偏南風順轉為西南風、暖平流明顯,風向在400hPa以上隨高度由西北風逆轉為偏西風、有弱冷平流,風速隨高度增大,垂直風切變較大區有利于造成冰雹。
三、衛星云圖分析
13 日14時在魯西北西部地區上空有對流云團發展,15時對流云團迅速加強發展并由西北向偏東南方向移動,低層入流區一直發展;魯西北地區都處于TBB<-40℃冷云區中,-60℃的冷中心位于德州西北部,15-16 時對流云團發展最旺盛,云頂亮溫<-40℃冷云蓋面積達到最大,中心區主要位于德州西部。云團東南部等溫線密集,表明位于冷云蓋前端溫度梯度非常大,云團內部對流活躍。22時-40℃冷云蓋基本上移出魯西北,強度減弱。根據實況可知,德城區、陵城區和平原縣降雹在14-16時,說明降雹在對流云團發展最旺盛時刻,位于冷云蓋運動方向前端及溫度梯度大值區,隨著冷云蓋移出,冰雹結束。
四、雷達產品分析
13日12時30分河北景縣、故城和武城縣附近生成零星降水回波,13時30分前后發展成一片較大回波并向東南方移動,武城、德城、陵城區、平原等地先后出現雷陣雨。14:27分回波中心反射率>60dBz,垂直液態積分水含量(VIL)中心達到60kgm-2以上并穩定維持,強回波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德城、陵城區、平原等地先后出現冰雹、大風。強回波中心(>60dBz)維持到16時左右,16時后強回波中心減弱為45dBz,VIL中心35kgm-2,冰雹天氣基本結束,強降水持續,與實況冰雹落區一致。
分析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14:27 強回波中心回波云頂高度到達15km,強回波云頂高度維持在4-8km,回波中心強度>60dBZ,說明雷暴單體發展旺盛,跟德城區、陵城區降雹時間一致。15:49強回波云頂高再次接近15 km,強回波云頂高度維持在4-7km回波中心強度達55dBZ,跟平原縣降雹時間一致。強風暴期間,低層至4-5km 高度存在強垂直風切變,5km為偏西風,風速20m/s左右,300m高度為偏南風,風速10m/s左右,兩者垂直風切變>10m/s,有利于冰雹發生發展。
五、結語
1.在冷渦環流背景下,低層水汽飽和度較高,中高層干冷空氣入侵導致大氣不穩定度逐漸增加,低層濕、中高層干有利于冰雹生成發展。
2.魯西北強對流發生時云頂溫度TBB在-40℃至-60℃,強對流最劇烈冰雹、大風天氣主要發生在雷暴云團前方亮溫梯度最大區域內。
3.造成強對流天氣的回波是多單體風暴,0℃層和-20℃層高度適宜,反射率因子>55dbz,降雹區垂直積分液態含水量VIL>50kgm-2,風暴強盛階段單體頂高維持在10km以上高度,強中心高度(HT)在4-8km,低層至4-5km高度存在強垂直風切變。DBZ、VIL等產品與降雹相關性很好,對冰雹有較好指示作用。
參考文獻:
[1]石磊,宋慶濤,王麗楠.一次冷渦降雹的雷達回波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
[2]江敦雙,高榮珍,彭義峰,等.青島城區一次冰雹過程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2009.32(增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