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霞
一、落實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勢在必行
1.安全意識不到位。主要表現為重視程度不高,重生產而輕安全,這是制約化工企業安全發展的最大瓶頸。據統計,98%的安全事故是人為因素引發的安全責任事故,而人為因素中安全意識薄弱占到90%,一提到企業發展很少提到安全發展,企業認為加強安全生產就會增加成本減少利潤,沒有看到安全生產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部分化工企業有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只體現在墻上與文件中,實際工作中運用安全制度來管理的化工企業不到60%。在中小化工企業中農民工所占比例接近50%,文化程度不高且流動性強,很多未經安全培訓就直接上崗,安全常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不足,違規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承發包工程不規范。部分化工企業新上建設項目在發包過程中把關不嚴,甚至把項目包給了不具備資質的單位。部分企業還對承包工程項目“以包代管”或“包而不管”,很少對外協用工進行教育培訓和現場安全管理,建設過程中一般工傷事故時有發生。三是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執行不嚴。一方面,企業申請履行“三同時”主動性不強,“先上車,后買票”現象突出。
3.激勵約束機制不到位。一是舉報獎勵政策執行不到位。近年來,省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安全舉報獎勵政策,從目前執行來看,縣級未設立安全隱患舉報獎勵專項資金,近年來從未對舉報人兌現舉報獎勵。二是化工企業安全等級與納稅、信貸、保險等激勵政策不銜接,實際工作中相關職能部門沒有相應的具體落實措施,建立安全生產信用掛鉤機制無從談起。三是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崗位待遇”和“風險津貼”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四是政府層面對化工企業的扶持獎勵不夠。各級政府對化工企業普遍實行“只懲不獎”、“以牌代獎”,同時在申報安全生產專項資金方面支持力度不夠,每年省市安全生產專項資金批復到企業多為申報資金的1到2折,縣級尚未專設這一項資金。
二、推動化工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對策
1.全面營造安全濃厚氛圍。一要強化“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理念,深刻把握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的題中之義和“穩中求進”的基本保障,真正做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切實把安全生產擺在更加突出、更加優先的位置,對安全生產工作突出的企業進行重獎或實施多項優惠政策,對單位從事安全生產工作人員成績突出的優先考慮崗位晉升,建立高危企業安全生產專項資金,扶持幫助化工企業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二要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意識,特別是化工行業領域要正確把握安全生產與增長速度、發展質量、企業效益的辯證關系,堅持抓生產就要抓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產。三要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氛圍,加強化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每年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和“找出身邊的安全隱患”活動,化工企業危險部位設安全警示標志,顯著位置懸掛永久性安全標語,定期組織安全生產培訓,職工會議公司主要領導必強調安全生產等舉措,形成企業上下關心關注關愛生命安全的濃厚氛圍。
2.夯實安全生產基礎保障。一是投入支撐。地方政府要把安全生產支出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增加,在保障政府部門安全工作運行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化工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提升企業安全保障能力。在化工行業領域全面推行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提高其參保覆蓋率,并實行保險費率與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相結合的浮動費率機制。二是政策支撐。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加快推進化工企業的兼并重組,堅決淘汰安全性能低下的落后產能,支持和引導信貸資金投向安全生產基礎設施、技術改造項目和技術創新項目。三是技術支撐。在全縣化工企業大力推行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和LOPA(保護層分析)分析技術,從技術層面進一步提高化工企業隱患排查針對性和專業性。四是人才支撐。鼓勵化工企業引進安全管理方面專業人才,特別是化工企業在新上項目建設之初,督促選派一批年富力強的專業人員從安全設施設計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盯靠,項目建成投產后,對號入座轉換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為每個項目的安全投產奠定基礎。
3.提升企業安全監管能力。一要形成監管合力,進一步明確縣政府安委會的職能定位,加強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做到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建立起分工合理、權責一致、行為規范、保障有力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二要嚴格目標考核,將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納入政府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體系,嚴格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三要創新監管方式,探索實行政府購買安全生產服務模式,把中小企業安全管理和技術服務托管給專業中介機構。四要強化社會監督,通過獎勵舉報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宣傳教育活動,形成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強大社會輿論,促進化工企業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社會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