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既是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又關系到社會穩定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近幾年,利津縣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全縣初步構建起了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二是加快了農業標準化生產,通過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合作社、龍頭企業引領等方式推進標準化生產。三是加快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穩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不斷擴大“三品一標”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四是健全了農產品檢測體系,已形成了以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主,基地和市場檢測點為輔的檢驗檢測體系。但目前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利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安全隱患仍未消除
近年來利津縣雖然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但由于思想認識還不到位,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不小隱患。一是農產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質量安全意識不強。二是鄉鎮和村組部分干部對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主要停留在縣級農業部門,沒有真正延伸和貫穿到鄉鎮和村組,“上熱下冷”的現象比較突出。
2.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提高
利津是傳統農業大縣,生產經營的主體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型生產方式,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程度還很不充分,使生產標準化、規范化、統一化難度大,極大程度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另外,全縣在建設無公害基地和創建綠色、有機食品方面存在“重認定輕監管”的現象,通過安全認證的農產品生產也有待規范,標準化生產程度有待提高。
3.監管工作難度大,質量監管網絡建設有待加強
一是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從受監管主體方面看,監管對象和范圍存在點多、戶散、量大、面廣等特點,加大了監管工作的難度。二是全縣雖然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但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無專業檢測人員。因鄉、村級人員技術水平、儀器設備和經費等問題,鄉、村兩級開展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不力,導致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對部分地區監管不到位。
4.市場準入和產地準出制度難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難度大
利津縣市場準入和產地準出制度都亟待推進。一方面由于農產品市場銷售主體多元化、銷售渠道自由化,造成市場準入工作進展緩慢。另一方面雖然全縣已在在綠康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7處基地及龍頭企業配備了農殘速測設備,但是抽檢的范圍和頻次有限,離農產品基地準出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多數農產品無標識,農產品產地生產檔案制度也不完善,對于問題產品,其溯源調查的難度很大,農產品質量溯源還不能真正實施。
二、加強利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一是加強宣傳。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營造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搞好培訓。對農民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培訓,進一步增強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三是做好輿論監督工作。通過新聞媒體加強對投訴舉報渠道的公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公開、對典型案件的報道,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2.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一是推進標準化生產進程。加快制修訂適合利津農業生產特點的地方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二是提高農產品生產組織化程度。要積極推廣“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實施統一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配發投入品,推進產業化經營。三是加大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力度。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建設優勢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化基地,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鄉鎮、村、示范場,實現標準化、產業化、組織化水平的整體提高。
3.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農產品監管力度
一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監管應做到城鄉并舉,對生產、銷售的不安全農產品依法進行查封、扣壓、無害化處理或銷毀,對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生產者、銷售者應從重處罰。二是進一落實鄉鎮監管站的工作職責,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全面提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能力。三是進一步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依法強化質量監督。抓好種植基地、農貿市場、超市等環節的農產品檢驗檢測。
4.建立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機制,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相結合的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制度。在標準化示范區、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中全面推行生產日志,科學用藥、進貨查驗、購銷臺賬等登記備案制度,指導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投入品記錄、銷售記錄等檔案。二是開展產地檢測,檢測合格的要出具檢測報告并隨貨同行,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不得采摘上市。三是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要選擇有條件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先行開展質量追溯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全程可追溯制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