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湯彩云
我國網絡自出版倫理規制芻議
◎雷鳴湯彩云
網絡自出版的迅速發展使其產生一系列的倫理問題,正確處理網絡自出版利益相關者的倫理關系、提高我國網絡自出版主體道德自律、強化我國網絡自出版道德他律是網絡自出版倫理調節的途徑與方法。
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倫理調節
網絡自出版模式21世紀初在美國興起并逐漸推廣,現已成為圖書出版發行版圖上重要的一塊,取得了豐厚的成果,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當屬亞馬遜的KDP,其創造了一系列的網絡自出版作品銷售奇跡。2011年,我國豆瓣閱讀開始試水自出版領域,成為國內較早嘗試依托網絡自出版平臺進行網絡自出版活動的運營商。豆瓣之后,各大平臺紛紛建立,如盛大、當當、京東等。伴隨著網絡自出版的迅速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雖然在傳統出版中,出版倫理失范現象已經存在,但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在以往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演變,涉及的范圍和主體在逐步擴大,危害程度也更加嚴重。首先是網絡自出版的功利化,網絡自出版作者以及自出版平臺為追求經濟利益,在競爭中不擇手段,全然不顧出版倫理,湮沒了出版的文化性特征,忽視文化教育功能,造成了我國網絡文化的污染;其次,網絡自出版“三俗”現象尤為嚴重,并大肆宣揚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極度追求個人利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對我國人民的精神造成極大的侵害;最后,網絡自出版抄襲之風盛行,網絡自出版作者隨意侮辱、攻擊和謾罵他人,部分網絡自出版平臺編輯存在玩弄作品“命運”等不道德出版行為。自出版道德行為偏差嚴重制約了我國出版業的良性發展,不利于出版強國夢的實現。
我國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現象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而言,主要分為技術根源、主體根源和社會根源。
1. 技術根源
美國預言家埃瑟·戴森曾說過:“數字化是一片嶄新的疆土,可以釋放出難以形容的生產能量,但也可能成為恐怖主義者和江湖巨騙的工具,或是彌天大謊和惡意中傷的本營。”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的誘因。在網絡自出版活動中,網絡自出版作者幾乎全用昵稱代替真實姓名,這使得網絡自出版言論更加自由,但這種自由并不是無限的。馬克思就曾指出,“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因此,這種自由只能是承擔社會道德責任下的自由。但在現實情況中,技術帶來的社會角色虛擬化使得他們拋棄社會責任,大肆發布淫穢內容、宣傳不良思想。網絡自出版的特殊模式導致“把關”環節變得薄弱,網絡自出版中的編輯把關已基本被作者自身把關所取代,而作者自身的把關也因網絡自出版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互方式”而弱化,“把關”環節的薄弱還體現在把關的可行性降低上。網絡自出版編輯在把關時會碰到成千上萬部作品同時發布的情況,這使得網絡自出版編輯把關的準確度和完整度大大降低,海量的信息使其應接不暇,常常陷入顧此失彼的窘境。
2. 主體根源
網絡自出版的不道德行為產生的根源還在于網絡自出版主體自身。網絡自出版作者、網絡自出版編輯以及網絡自出版平臺這些自出版主體的倫理道德素質對于網絡自出版的道德行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網絡自出版作者身份構建的不完整使得部分網絡自出版作者不按照出版倫理道德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消解了出版活動的崇高性和純粹性;作者虛假身份的認同模糊了是非對錯的標準,善惡邊際不斷弱化,出版倫理遭受破壞。很多沒有專業知識也未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成為網絡自出版編輯,不了解出版編輯的各種行為規范,甚至連最基本的出版常識都不懂,更不要說較高層次的職業理想與價值追求了。網絡自出版平臺在網絡自出版活動中有著很強的主觀能動性,“一個人為情感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受命運的宰割。在命運的控制之下,有時他雖明知什么對他是善,但往往被迫而偏去作惡事”,自出版平臺亦是如此。在當今的網絡自出版活動中,網絡自出版平臺只是將自身定義為一個為他人服務、自己受益的第三方平臺,沒有傳承優秀文化、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自出版平臺應將履行文化使命作為最高價值,傳播高尚的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
3. 社會根源
除了技術根源、主體根源以外,我國的網絡自出版不道德行為還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我國對于網絡自出版主體倫理道德制度建設的意識和行動都呈現嚴重滯后的狀態,這種制度和規范的缺失導致自出版道德失范行為頻發。我國網絡自出版行業組織建設也急需增強,其建設速度遠遠趕不上網絡自出版活動本身的發展速度。在我國的傳統出版行業中,能夠起到行業自律的協會少之又少,更不要說網絡自出版行業了。我國網絡自出版道德教育薄弱,也是造成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因素。我國網絡自出版倫理道德教育十分缺乏,重視程度不夠、開展次數不多、輻射范圍不大,社會群眾能夠接受的倫理教育非常有限;大學中的專業人才教育,側重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而忽視對其職業道德素質的培育,出版倫理道德教育嚴重缺位。大學專業教育沒有將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確定為一項標準和制度,難免會出現職業道德素質教育的遺漏或空白。學生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走向社會成為一名網絡自出版人員,在工作中就非常容易出現倫理失范問題。
通過對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現象及其產生根源的探究,可以看出我國網絡自出版倫理失范問題已經相當嚴重,迫切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規范和引導。對于此,筆者從正確處理網絡自出版利益相關者的倫理關系、提高我國網絡自出版主體的道德自律以及強化我國網絡自出版的道德他律三個方面來論述網絡自出版過程中的倫理調節。
1.正確處理網絡自出版利益相關者的倫理關系
“倫理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實質在于社會利益關系”。只有處理好網絡自出版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倫理關系,才能保證網絡自出版活動做出合乎倫理規范的選擇。在網絡自出版活動中,作者與讀者是最龐大的利益主體,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倫理關系變得尤為重要。網絡自出版作者創作的作品在貼近讀者的同時也要注意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不能一味地取悅讀者而喪失道德。自出版讀者也應自覺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網絡自出版作者與網絡自出版平臺對立統一的關系,統一性體現在自出版作者需要在自出版平臺上發表作品以獲得關注,而自出版平臺也需要自出版作者的進駐才能日漸壯大。對立性體現在二者之間的利益分配上,很少有平臺能夠將作品收益完全讓利給作者,大多數平臺和作者之間進行二八或三七分成。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決定了網絡自出版作者要嚴格遵守網絡自出版平臺規約,網絡自出版平臺也要尊重和維護網絡自出版作者利益。網絡自出版平臺一方面連接著具體的活動參與者,另一方面還連接著整個社會。網絡自出版平臺應自覺地將自身行為納入到整個社會環境之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到追求經濟效益和實現社會效益的統一,社會也應通過政策、法律、稅收等多種手段對網絡自出版平臺給予支持和幫助,實現雙贏。
2.提高我國網絡自出版主體的道德自律
“停留在他律階段的道德規范,無論人們怎樣盡職地去遵循它,它終究是一種外在于道德主體的異己的力量。”只有道德主體將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格,道德規范的道德性才會變得嚴格而完整。網絡自出版作者應該加強對網絡自出版道德規范的理解和認可,并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升華,從內心自覺服膺這一道德約束,將外在的客觀道德要求,作為自身的道德需要。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道德良心會促使網絡自出版作者自覺摒棄不道德行為,并隨時督促其按照良心的要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我國的網絡自出版平臺編輯要自覺進行職業道德培育。無論是大學教育還是網絡自出版平臺的集中培訓,對于網絡自出版平臺編輯來說都屬于外力,遠遠沒有自身內部覺醒更直接、更有效。網絡自出版平臺編輯要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恪守職業道德,堅決與違背出版倫理道德的行為做斗爭。網絡自出版平臺是我國網絡自出版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主體,網絡自出版平臺的價值追求對整個自出版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我國的每一個網絡自出版平臺都應該靜下心來去找準自身定位,找到文化信仰,并堅定地朝著這一目標前進,不被暫時的利益或假象所迷惑。每一個出版平臺都具備了文化理想,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競爭力,我國的網絡自出版活動才能具備強大的文化支撐力。
3.強化我國網絡自出版的道德他律
在我國網絡自出版主體加強道德自律的同時,還應該強化我國網絡自出版的道德他律。一是網絡自出版平臺要加強對自出版作者以及自出版編輯的監督和管理。對于那些“臭名昭著”的作者,即使能夠為自出版平臺帶來豐厚的利益也應拒之門外;網絡自出版作品的審核要嚴格按照出版標準來執行,不能為了追求點擊率、曝光率、平臺知名度等,無視淫穢、暴力、血腥等不健康內容;加大對網絡出版平臺編輯的培訓與指導,嚴禁網絡自出版平臺編輯以公謀私、區別對待作者等不道德行為。二是網絡自出版讀者要提高對自出版作品的鑒賞力。目前,網絡自出版作品看似精彩紛呈,實則魚龍混雜,作品內容大多質量低下,“三俗”現象泛濫。部分網絡自出版讀者沉溺在“黃海”之中,不能自拔;部分讀者對此雖心有埋怨,但面對大的環境,卻敢怒不敢言。網絡自出版讀者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提高接受門檻,堅決制止有損國家形象、破壞民族團結、蠱惑民心的不良作品。
除加強管理與監督之外,還需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構建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網絡自出版倫理制度,將網絡自出版倫理規范變為硬性的強制手段,從而有效地遏制和制止部分網絡自出版主體在道德選擇上的隨意性。組建網絡自出版倫理委員會,依據網絡自出版價值標準、倫理制度及其操作細則對網絡自出版主體的行為做出價值判斷,加強對網絡自出版活動的評估與審查,嚴厲打擊違反自出版倫理道德的出版行為,真正做到“誰違反,誰負責”。
網絡自出版是傳統出版的革新,它為整個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網絡自出版開放自主的出版環境,吸引了更多的人們加入這一行業之中,我國的網絡自出版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但同時也正是這種自由的氛圍給了部分網絡自出版主體逾越道德規范的可趁之機,不道德行為大量出現。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去探索和研究,就有理由相信,一定會創造出合適的倫理道德調控機制來保障我國網絡自出版活動的健康有序發展。
(雷鳴,湖南大學出版社社長,編審,教授;湯彩云,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系湖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數字出版產業環境優化與拓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0ZK3017)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 魚冰杉.豆瓣閱讀數字自出版平臺綜合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5).
② [美]埃瑟·戴森.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
③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編譯局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
④ [荷蘭]斯賓諾莎著,賀麟譯.倫理學(第二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166.
⑤ 雷鳴.論市場經濟與出版倫理[J].編輯學報,1995(2):71-73.
⑥ 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