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嫻
淺談戲曲服裝設計
■周嫻
我國的戲曲藝術是中華文化經歷久遠歷史才發展成熟的一種表演藝術,舞臺表演是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為了讓戲曲人物的性格、外觀更加生動,戲曲在服裝方面的要求與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戲曲講究一個扮相,扮什么像什么,一場戲曲表演往往會在服裝上下很大的功夫,觀眾可以通過表演者的服裝了解人物裝扮的特點,幫助表演者創造人物。同時,華美的服裝設計可以表現戲曲的舞臺魅力,讓演出變得美輪美奐。因此,戲曲的服裝問題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方面,需要認真的設計與對待,是增加戲曲魅力的重要成分,影響著舞臺效果的完美呈現。
戲曲 服裝設計
戲劇服裝的設計有豐富的內容,但是由于各種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差別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內涵。本文經過多方面研究,對戲曲服裝的設計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服裝更加適合戲曲的表演。
每個戲曲表演都有一個特定的歷史期限,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人物的穿著上一定具有這個階段的特點,為了使戲曲的表演更完美地還原歷史,所以需要設計者在舞臺服裝上下功夫,讓服裝盡可能符合當時社會的生活現狀。設計者可以從服裝的用料、工藝、染料、外形等方面進行研究,保證設計的服裝與所表現的時代相對應,更為貼近時代的生活。
如何讓設計的服裝滿足戲曲表演的需要呢?這就需要設計者對當時的歷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于戲曲人物的生活方式進行深入研究,還原戲曲人物真實的生活特點。
近代的很多戲劇作品在服裝設計方面,都有效地結合了劇中人物的生存、生活現狀,增加戲劇表演的真實和生命力,通過服裝的不同表現,可以豐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加戲劇的沖突性。但是藝術雖然源于生活,但是藝術也高于生活,戲劇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內容,不能在服裝方面一味要求還原歷史的表象,而且需要結合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找到一個協調的平衡點。像《茶館》中的一些人物的服裝,首先要能反映民國時期人物的生活狀況,這是中西文化在中國相互碰撞的時代,人們有穿著傳統服飾的,也有進步青年穿著西方服飾的,為了貼近人物的身份與表演特征,應讓服裝的設計既符合時代的特點,又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塑造。
我們對于寫意的理解更多地來自繪畫方面,一般會認為寫意會與寫實產生沖突,寫意更多地追求服裝在舞臺上產生的表演效果,但不一定完全否定對現實的描述,只是相對不是很突出。服裝設計融合寫意風格,予以服裝更為鮮明的特點,烘托舞臺所要表現的氣氛,可以有效地突出戲劇的主體與現實意義。可以通過服裝的顏色表現季節的變化。寫意的設計需要考慮服裝的款式的變化,從簡潔到復雜,從抽象到具象;還可以在服裝的裝飾上有所變化等。
“象征”寫意顧名思義,在戲劇的表現意義方面有所側重,表現的作品更為戲劇化,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這個詞充分表現出寫意的設計特點,設計人員可以把服裝當成一種特殊的符號,表現某一種特定意義、或代表一類特定的事物,可以作為一種指引,指引觀看者了解戲劇的主題,同時可以營造出相應的快樂或失望等氛圍。
抽象是更為理想化的表現形式,可以作為一種設計的風格融入到戲劇的服裝設計中去,戲劇為了更為強烈的突出其主題,需要考慮這種設計的風格。抽象可能更多地與現實脫節、荒誕化的元素,它們讓戲劇的沖突更為強烈,更符合創作者所要表現的內容和人物性格,在處理上簡化了一些環節,服裝設計盡量理想化,對現實狀況進行突破。
例如《等待戈多》這個極具荒誕風格的戲劇,在服裝設計方面充分運用了抽象的設計原理,對服裝的設計要求擺脫現實狀況的限制,與荒誕的表現形式相結合,讓戲劇的諷刺意義深入人心。
戲曲中的某個人物在舞臺上的細節表現可以通過服裝的設計理念進行淋漓盡致地體現,如何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物與演員的表演功底有關,也跟戲曲服裝的設計息息相關。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穿著一般可以表現出這個人的品味、性格等內在的信息。這些恰恰可以作為我們去設計不同戲曲人物的服裝的依據。
但是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我們在進行戲曲服裝設計的時候通常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將不同的人物分門別類,選出某一性格、某一階層的代表人物的穿著進行藝術層面上的加工,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會更加貼合實際,更有利于贏得觀眾的認可。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照搬生活,要將最能表現人物內在本質的服裝細節進行藝術性夸張和放大,這樣才能讓戲曲人物更加戲劇化,更加容易直觀地讓觀眾發現人物的內在性格。同樣不同人物的服裝要在色彩、尺寸等細節上截然不同,這樣才能使人物對立起來,使情節沖突更加激烈。如古代的達官貴人和貧民百姓,達官貴人自然是綾羅綢緞,而貧民多是補丁摞補丁的粗布衣。這樣的對立是才能夠使戲曲情節更好地發展,才能向觀眾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才能渲染出激烈的氣氛,讓觀眾領略到身臨其境的感受。
戲曲服裝的色彩設計要根據不同的情景變換不同的色彩,人對色彩的感覺是最直觀的,只有色彩的搭配和諧了,人們才會去關注服裝的細節和演員的表演。服裝的色彩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觀眾通過色彩慢慢進入到演員的表演,再慢慢進入到戲曲的情節中去。所以說服裝的色彩設定是起一個當頭炮的作用。服裝色彩的設計上,要先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服裝的色彩。如大家所熟知的喜事要穿紅、喪事要穿白、皇帝要穿金等等。色彩是通過光的反射讓觀眾的眼睛捕到的,所以服裝的色彩設計也要與舞臺燈光、布景、道具等進行色調的搭配,要呈現一個和諧的畫面,不能讓某一人物的服裝太過突兀、格格不入。
眾所周知戲曲表演中有武戲和文戲,戲曲的設計要符合現實表演的需要,在武戲表演中如果給演員設計一個文官的大褂,可能就會影響演員表演動作的發揮,甚至會導致表演的失敗。同時具有良好的表演功底的戲曲演員在表演中可以將服裝的種種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文官斯文儒雅,武官威嚴干練。
戲曲表演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于演員的表演能力,另一方面也與戲曲中用到的各種服裝、道具等有著密切聯系。俗話說人靠金裝馬靠鞍,一個演員上臺觀眾并不了解其表演的水平,但是觀眾卻一樣可以看到這個演員的化妝和服飾。一個演員的外貌是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服裝的設計關系著演員能否一上場便博得觀眾喜愛。但是服裝的設計者并不是專業的戲曲演員,所以在設計服裝時要與戲曲演員進行深度多層次的交流,將雙方意見進行合理的匯總。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才能讓演員利用好,進而去完美地將整場戲劇演繹出來。中國戲劇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文化精華。戲劇的服裝設計又是戲劇文化的重點內容,需要經過戲劇研究人員不斷地研究總結,發展豐富戲劇服裝文化。
[1]宋民民,戲曲服裝的設計與思考[J]戲劇之家,2014(8)
[2]楊紅薇,戲曲服裝的產生發展及設計與管理[J],藝海,2011(08)
[3]尹揚明,京劇服裝技術管理在京劇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戲曲藝術,2009
[4]張詩楠,潘軍,張永志,基于VB.NET的服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
[5]周怡,譚欣,戲曲服飾設計的文化表現[J],四川戲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