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嬌
“非遺”元素漢繡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及創新結構研究
汪小嬌
(一)漢繡的定義
漢繡是指湖北地區以武漢、荊州、荊門、洪湖、仙桃、潛江一帶為中心,生產與制作刺繡品的總稱,因其具有楚韻遺風,所以稱為“漢繡”,是一種獨具湖北地方鮮明特色的新繡種。
(二)漢繡的發展
關于漢繡的起源,普遍認為是戰國時期的楚繡,但據湖北江陵馬山一號等楚墓中所發掘出的一些繡工精美、紋樣華麗、構思精巧、大膽獨特的繡品文物可拷證,先秦時期才是漢繡的發端時期,楚國絲織業在這一時期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經過千年的發展,漢繡在清末民初迎來了興盛時期,嘉慶年間,漢繡民間藝人組織的“刺繡行會”初具規模,光緒年間,位于漢正街附近形成了漢繡生產、銷售、集散地,“繡花街”從此得名,到民國七年,當時漢口的刺繡鋪已從32家發展到169家。
抗戰時期,日軍侵占武漢,漢口繡花街被燒毀,漢繡日趨凋零,技藝幾近失傳。1949年武漢解放,漢繡被日益重視,終于重放光華,1953-1956年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漢繡也加入了生產合作社,這一時期,各個流派的漢繡名家名手輩出,佳作不斷涌現。經過半個世紀的歲月變遷,許多流派已瀕臨滅絕,傳承至今的只有洪湖吳氏和漢口任氏兩大漢繡流派,洪湖吳氏漢繡的創始人為吳文王秀,漢口任氏漢繡的任本榮先生是漢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一)圖案紋樣
漢繡紋樣可以分為植物、動物、人物、幾何、文字五種。漢繡的植物紋飾主要以花草為主,包括牡丹紋、蓮花紋、芝草紋等;動物紋飾主要以祥禽瑞獸為主,如龍、鳳、麒麟、蝙蝠、魚等;道釋人物、戲曲人物兩種是漢繡常見的人物紋飾,例如:觀音、玉帝、《水滸傳》《紅樓夢》等;幾何紋樣有回紋、萬字紋等;文字紋樣有各種變體的語意吉祥的壽字紋、福字紋等。
(二)主題寓意
漢繡的主題寓意分為繁衍生息、祈福納財、驅惡辟邪三種。在漢繡中,繁衍生息主要是戀愛婚嫁、子嗣延綿等人生活動。如:永結同心、龍鳳呈祥、瓜瓞綿綿、麒麟送子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勞動人民的生活祈愿,祈福納財的紋樣有連年有余、五谷豐登、福在眼前、魚躍龍門等;對自然災禍的恐懼使得人們期望驅惡辟邪、消災避禍,這部分紋樣主要有:五毒禳災、年豐人壽、歲歲平安、風調雨順等。
(三)色彩搭配
在色彩上,漢繡受民間美術的浸染,強調“熱鬧為先”的色彩效果,在同一繡品上,既有同類色構成的和諧統一,又有對比色構成的豐富多變。作品濃墨重彩、色澤明亮、多用深色做底色,襯托畫面主要圖案,講究實繡,作品經久不會褪色;特點鮮明、雅俗共賞,讓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更為豐富的審美體驗。
(四)針法技法
漢繡當中最具特色的技法主要有齊針繡、平金夾繡兩種:齊針繡具有“齊、平、光、凈”的構成特征,排線緊密、針跡平行、邊緣齊整,兩組齊針之間自然留出清晰深刻的水路;“平金夾繡”是漢繡最具特色的針法之一,分層破色、對比強烈,呈現充實豐滿、富麗堂皇的熱鬧氣氛。除此之外,漢繡在刺繡時使用的繡線沒有劈分,使得繡線的色彩艷麗,繡品質地渾厚,熱鬧濃烈,裝飾性強,極富審美效果。
(一)取其形
漢繡圖案取材廣泛、質樸夸張,有植物、動物、人物、幾何、文字五大類紋樣,由于首飾尺寸的局限性,可以選擇小面積的、細節少的、色塊狀的或線狀的裝飾圖案作為刺繡元素,如抽象幾何的紋樣或簡單的植物紋樣。將漢繡圖案應用于現代首飾設計中,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對傳統漢繡圖案再創造的過程,這種再創造是在理解漢繡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上,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將傳統漢繡圖案加以提煉、改造和再應用,使首飾充滿濃郁的傳統意味又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刺繡圖案的創造設計上力求明快醒目,做到簡而不陋、精而不繁,既體現傳統藝術熱情濃郁的風格特征,又凸顯現代首飾的簡潔樸素的時代特色。
(二)達其意
漢繡圖案的主題寓意主要包括繁衍生息、祈福納財、驅惡辟邪三種,在選取某種漢繡圖案作為首飾設計元素之前,要充分了解該圖案紋樣背后的寓意和內涵,才能更好地跟首飾的主題風格、功能結構等緊密融合,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設計理念,給消費者自然的感受,例如“合”主題的首飾設計,合與荷諧音,且荷花有和美、和順之意,與合同意,所以可以采用漢繡圖案中的荷花紋作為設計元素進行首飾創作。漢繡圖案背后的“喻意”是人們迷戀其造型的關鍵之所在,古今中外,人們對美好事物都一樣地心存向往,因此,有吉祥寓意意味的漢繡圖案作為首飾元素適用于現代首飾設計,也適用于表達現代人的設計理念和情感需求。
(三)延其色
漢繡的配色講究原則,同類色、對比色的運用,體現出對比中有調和,素雅中見多彩,艷而不俗,素而不簡,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首飾的色彩也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裝飾性,也要遵循漢繡單純而不單調,多樣但能統一的配色規律、與首飾用材顏色協調、與大眾審美情感統一等設計原則,在進行漢繡元素首飾設計的時候,如果選擇的繡面艷麗熱鬧,對于首飾中的金屬材質就可以選擇溫潤細膩的白色金屬,如銀、K白或鉑金皆可,且對于彩色寶石的運用就要適可而止,讓整件首飾的配色和諧統一。正是藝術的這種相通性,使得漢繡圖案的色彩與首飾設計的色彩有了融合的可能性。
(四)承其技
漢繡在刺繡過程中使用的不同的針法可以產生各異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齊針繡繡品“齊、平、光、凈”;平金夾繡繡品富貴大氣;沒有劈分的繡線也使得繡品厚重扎實,這些刺繡技法與現代首飾的結合,必將煥發新的生命力。漢繡技法和首飾制作工藝的結合可以采用“植入”的方式,使傳統美學元素融入現代首飾設計,具有鮮明的形式感及藝術特征;還可以創新性以金屬為布,絲線穿繡其中,這種獨特的方式使得繡線與金屬有了更緊密的融合,當精巧細膩的漢繡遇上質地剛硬的金屬時,全新的創新首飾設計風格,必將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首飾的連接結構主要有鑲嵌、穿孔、粘接等,其中以鑲嵌結構最為常見,它是目前發展最完善、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完美、種類最多樣的首飾連接結構,鑲嵌結構可分為爪鑲、包鑲、起釘鑲 、軌道鑲、無邊鑲、逼鑲、繞鑲等,每種工藝都有其亮點和優缺點。通過對首飾結構設計的分析研究,考慮到繡線本身的局限性,采用“植入”“生長”兩種結構方式能使漢繡的繡品與首飾設計的創作完美融合。
(一)“植入”結構
先用鋸弓鋸出圖1中a、b、c三個形狀后焊接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個上圓環下實底的造型,用銼刀修整好邊緣,然后用砂紙和拋光機拋光;接著在繡布上根據設計好的圖案用各色彩線繡出圖案(圖1-d);最后將完成的繡面平整地放入上圓環下實底的造型里,用小錘輕敲圓環與繡面的重合之處,使之與繡面緊密貼合,不易松動(圖1-e)。此種結構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漢繡繡面的美感。
(二)“生長”結構
在平面或立體的造型上根據設計好的圖案,用油性筆描繪出來,圖案以簡單大方為主,接著使用0.5mm的鉆針,在圖案紋樣上相應的位置挨個鉆孔,使孔距保持在0.2mm左右,最后用與首飾設計效果圖相對應顏色的繡線以平繡的針法刺繡,針腳排列均勻整齊,繡出的面狀圖案平服、工整、光澤度好。用此種方法也可刺繡出線性圖案,在回紋線形轉折點的位置鉆孔后,用倒回針法刺繡,針針相連而刺,針跡平整,細如發絲(如圖2)。此種結構實現了漢繡的繡線與首飾中金屬材質的深度融合。
秀娘一針一線的刺繡,工匠一釘一錘的敲打,細膩溫婉手工刺繡搭配時尚潮流首飾工藝,不僅給予消費者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賦予現代首飾以靈魂,而且使現代首飾具備裝飾性的同時,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為解決漢繡元素首飾繡品易臟的局限性,可考慮使用透明的凝固狀物質如清漆等將繡品覆蓋,這樣可以使鮮亮的繡面得以長久保存,降低了繡面的易臟度。對于首飾結構設計方面的深度研究,必將使漢繡元素的首飾以更完美的姿態呈現,也必將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對漢繡傳承、重組、創新,并應用于現代首飾設計中,不僅使地方傳統手工藝漢繡技藝得以蛻變和再生,而且豐富了首飾元素的理論基礎,亦構建出的新的首飾設計的方向,完成了漢繡行業、首飾設計行業兩個領域的交叉和擴充,符合現代消費者視覺欣賞特點向個性化、多元化的層面發展。
* 本文為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基于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在首飾設計中的創新結構研究”(項目編號:B2017349)成果。
1.趙亞.漢繡圖案的設計學詮釋[D].湖北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6-05-01.
2.魏玉龍.刺繡在現代服飾中的創新設計與運用研究[D].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06-01.
3.竇瑜彬,翟戈,謝敏君.漢繡的發展歷程分析與展望[J].大眾文藝.2014(16):44-45.
4.宗雯.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的紋樣特征[J].科學之友.2012(9):145-146.
汪小嬌: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珠寶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