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王 曼,鄧瑛瑛,王曉艷,夏 純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監護病房,廣東 廣州 510515)
護理干預在亞低溫治療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王 蘭,王 曼,鄧瑛瑛,王曉艷,夏 純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監護病房,廣東 廣州 510515)
目的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在亞低溫治療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6年3月~12月收入院的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62例。實驗組在亞低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對照組則在亞低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前,對比兩組患者CSS與F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SS評分均下降,但實驗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均升高,但實驗組上升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預后情況的對比中,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應用于亞低溫治療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及預后,推薦應用于臨床。
護理干預;亞低溫;神經外科;危重癥
創傷性顱腦損傷死亡率高,為神經外科工作中常見危重癥,其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亞低溫療法在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應用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神經外科中被廣泛采用[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實驗,目的在于進一步探討護理干預在亞低溫治療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3月~12月收入院的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62例。實驗組男36例,女26例;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8.8±6.4)歲。對照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34~61歲,平均年齡(46.9±7.6)歲。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其他臟器嚴重病變及不配合本次治療的患者。
1.2.1 對照組
在亞低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
1.2.2 實驗組
在亞低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包括以下方面:①加強患者降溫期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瞳孔、意識、體溫、電解質等方面情況;②進入恒溫期,使患者體溫始終位于35℃以下,并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③患者進入復溫期,應嚴格控制患者體溫上升速度,并將體溫保持于36℃左右;④治療完成后應用熱水袋、熱毛巾等促進患者體溫恢復,對患者皮膚、口腔進行精細化護理防止感染等情況的出現[2]。
采用運動能量表(FMA)、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CSS)對患者情況進行評價;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記錄,包括恢復良好、重度殘疾等分級。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對比兩組患者CSS與F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SS評分均下降,但實驗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均升高,但實驗組上升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CSS、FMA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CSS、FMA評分(±s,分)
組別 CSS評分 FMA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28.7±6.0 16.5±5.3 29.0±5.9 78.2±8.7對照組 29.1±6.2 25.8±5.3 28.8±6.1 52.1±8.3 P值 >0.05 <0.05 >0.05 <0.05
在預后情況的對比中,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預后情況[n(%)]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因病情嚴重,多需要長期臥床,進而使患者血管反應性下降,腦血流量減少[3]。亞低溫療法可通過物理降溫等措施使患者體溫下降,從而減少腦細胞耗氧,顯著改善患者腦水腫癥狀,提高患者康復率[4]。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科學的護理方法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護理干預通過一系列措施,如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控制升溫速度、防止感染等,可顯著改善患者在亞低溫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的狀態[5]。
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對比兩組患者CSS與F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SS評分均下降,但實驗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均升高,但實驗組上升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預后情況的對比中,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應用于亞低溫治療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及預后,推薦應用于臨床。
[1] 肖艷林,彭登榮,張 云,等.亞低溫治療護理對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神經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22):33-34.
[2] 凌繼勇,李 龍,蘇亦明.局部亞低溫治療對神經外科重癥的價值[J].現代醫院,2015,15(5):28-30.
[3] 覃 潔,郭健青,陳麗歡.亞低溫療法在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83-84.
[4] 鄭黎黎.亞低溫治療重癥腦梗死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2):245-246.
[5] 張艷麗.亞低溫康復護理在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8-10.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2.86.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