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蘭
(南通市如皋博愛醫院,江蘇 南通 226500)
手術室整體護理應用于骨折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有效性分析
吳小蘭
(南通市如皋博愛醫院,江蘇 南通 226500)
目的分析手術室整體護理應用于骨折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有效性。方法選擇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遵照隨機分組規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實行手術室整體護理,比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術后康復優良率。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術后康復優良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整體護理應用于骨折患者手術治療中,可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還可改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值得推廣。
手術室整體護理;骨折;手術治療;療效
骨折是臨床常見急重癥,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有可能遺留后遺癥,如關節功能障礙等[1],不利于患者健康生活。臨床治療骨折時通常采取手術、保守治療兩種方式,手術方式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損傷,患者手術過程中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到手術順利進行,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手術室整體護理應用于骨折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有效性,數據結果歸整如下。
選取2016年1月~6月我院骨科收治并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新鮮的閉合性四肢骨折,且無其他心腦肺等并發癥。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傷52例;高處墜落傷24例;暴力打擊傷6例;其他4例。骨折部位:下肢骨折47例,上肢骨折39例。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3.35±2.92)歲;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42.54±2.84)歲。比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均實行常規傳統護理,觀察組實行手術室整體護理,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
1.2.1 術前整體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應立即訪視患者,翻閱患者病例資料,了解患者骨折基本情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增強患者手術信心,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更好條件。
1.2.2 術中整體護理:營造良好手術室環境,控制好手術室溫度、濕度,緩解患者手術應激反應;配合好操作人員做好各項手術準備工作[2],保持手術過程的無菌操作,認真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當患者出現不適或者異常情況時,應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
1.2.3 術后整體護理: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應用溫水擦拭患者殘留血跡,轉移患者的過程中,應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引流管道、輸液管道的暢通性。仔細為患者講解有關術后注意事項。
觀察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評定患者術后康復情況:①優:患者骨折部位完全康復,未出現關節功能障礙;②良:患者骨折部位基本康復,但存在一定的疼痛感;③可:患者骨折部位開始愈合,但存在關節功能障礙;④差:患者骨折部位未愈合;術后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0%。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手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5.23±9.54)min、(10.36±1.35)d;對照組分別為(79.62±8.26)min、(17.69±1.87)d。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術后康復優良率達88.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率對比[n(%)]
整體護理是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不僅能夠彌補傳統護理模式的缺點,還可讓患者感受護理人員的關懷,有利于創建良好、和諧護患關系。本文研究證明,將手術室整體護理應用在觀察組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與對照組相比,其術后康復優良率較高,且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說明手術室整體護理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護理,手術室整體護理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體現著人性化的特征,能夠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手術信心,從而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將手術室整體護理應用在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可有效提升患者術后康復優良率,值得推廣。
[1] 鐘傳弟,殷巧艮,鐘愛紅,等.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中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5,23(14):1334-1336.
[2] 肖 瑩,咸春靜,馬春紅,等.醫護聯合疼痛干預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自控鎮痛效果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7):985-989.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2.89.0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