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君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患者的身心影響
朱 君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目的探究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患者的身心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急診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原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行常規急診手術基礎護理,觀察組實行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身心變化情況。結果經手術后,觀察組臨床生命體征較為穩定,且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42.31±3.58)分、(47.31±4.36)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速度,緩解其不良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手術室;優質護理;急診;身心影響
近年來,臨床急診患者逐漸增多,如開放性骨折患者、剖腹產患者、腦梗死等,患者病情嚴重、發病突然,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治。為提升患者的救治率,必須加大對患者手術室護理的重視程度,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護理方式。因此,本文重點探究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患者的身心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急診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原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2.97±3.13)歲;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3.95±1.95)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排除標準:(1)排除腦外傷患者;(2)排除精神病或精神病史患者;(3)年齡>70歲的患者。
納入標準:(1)患者聽力正常,具備清晰的意識,理解能力較為正常,可進行語言交流;(2)年齡<70歲;(3)患者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脫落標準:(1)患者主動撤回知情同意書;(2)失訪患者。
對照組行常規急診手術護理,觀察組行手術室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優質護理:護理人員、麻醉操作人員、手術操作人員應共同查看患者病情,對其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同時護理人員接到急診手術通知后應馬上做好準備[1],由護理團隊做好病情監測工作,給予患者恰當的心理支持,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通過握手、撫觸等動作安撫患者,促使其鎮靜[2]。此外,護理人員應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征、發育情況,了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程度,向患者或家屬詢問既往手術經歷,對患者手術的大小、級別及手術風險進行全面評估,配合相關部門有序開展搶救工作,增強患者手術信心。
1.2.2 術中優質護理:(1)手術前,護理人員應調試好手術室的溫濕度,將其調整到最佳舒適度,加熱手術中需要的沖洗液體、輸液液體,幫助患者準備好體位枕與體位墊,以及相關搶救藥物與器械;(2)護理人員、麻醉操作人員、手術操作人員應核對好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等,明確手術類型,了解患者禁食情況,當患者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應做好保暖工作,建立患者靜脈通道、穿刺通道,協助操作人員插胃管、貼電極片[3],動作輕柔、到位,并仔細檢查患者導尿管、胃管的通暢性,減少患者手術痛苦,并監測手術室溫濕度變化,做好患者皮膚、眼部等護理,防止過度暴露皮膚;(3)查看患者是否有假牙,核對化驗的檢查結果。在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恰當的心理安慰,通過恰當的撫摸、親切的語言,緩解患者手術過程的焦慮情況。同時,護理人員應按時檢查靜脈通道的順暢性,保障補液、給藥、輸血的順利進行。此外,手術室應保持安靜,不可進行與手術無關的其他討論,討論麻醉、手術情況的過程中,應注意討論的場合、方法,避免增加患者精神負擔,盡可能減少醫療器械設備的碰撞,減少對于患者感官的刺激程度。進行操作前,在患者清醒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仔細向患者講解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做好患者心理準備。護理人員應各司其職,一是洗手護士,術前主動與操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準備好手術物品、器械,詢問操作人員此次手術的相關特殊要求,開始手術時,其應嚴密觀察手術區域,準確、及時做好傳遞工作;二是巡回護士,仔細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保障輸血、輸液的通暢性,針對手術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措施。全面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時供應各項手術物品。
1.2.3 術后優質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清理好患者手術切口[4],擦拭污物,重視皮膚管理,蓋好被單,將患者平穩轉至普通病房,與管床護理人員進行仔細交接,在轉接過程中應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保持輸液的通暢性,預防轉接過程的突發情況,避免過度震動、拉、拖等問題出現;同時,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回訪,監察患者血壓指標、心率,到患者蘇醒后,用簡單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仔細檢查患者傷口,詢問傷口的疼痛程度,與麻醉操作人員、手術操作人員進行溝通,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鼓勵患者多進行功能康復鍛煉以及早期活動,特別是衛生宣教,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同時,護理人員應仔細評估患者受壓位置局部血流循環情況,避免壓瘡等術后并發癥[5]。創建手術患者隨訪檔案,運用優質護理理念,聆聽患者及其家屬的想法、建議,及時反饋給醫院的護理監察小組,從而充分發揮優質護理的作用,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速度。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血壓指標與心率指標;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評分越低說明焦慮抑郁情況越少。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前,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觀察組SBP、DBP、HR變化情況均顯著比對照組穩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率水平、血壓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心率水平、血壓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n=40) (120.58±4.36) (127.64±7.28) (77.62±9.72) (79.43±9.34) (76.31±8.25) (80.34±9.97)對照組(n=40) (122.67±5.94) (139.61±8.21) (78.32±8.55) (87.92±8.12) (77.62±7.31) (91.34±7.27)
術前,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42.31±3.58)分、(47.31±4.36)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s,分)
SDS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55.36±10.36 42.31±3.58 61.34±9.82 47.31±4.36對照組 55.79±9.64 52.34±6.47 60.75±6.49 54.34±6.14組別 SAS
急診患者病情變化快,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護理,很有可能導致患者錯失搶救良機,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手術類型,采取針對性護理方式[6]。近年來,我國醫療改革進程深入推進,“以人文本”的創新型護理模式開始推廣,該種護理理念強調以患者需求為中心,在合理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也應處理好患者社會、心理問題[7],從而更好地幫助患者康復。同時,急診手術患者需要嚴密觀察其病情變化情況,從而科學配合手術操作人員,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率、血壓等指標變化情況均比對照組穩定,HR、DBP、SBP分別為(80.34±9.97)次/min、(79.43±9.34)mmHg、(127.64±7.28)mmHg,均比對照組穩定,同時觀察組焦慮抑郁情況少,說明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突出。護理人員應充分發揮手術室優質護理的作用,在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的同時,加入針對性心理護理,疏解患者手術過程不良情緒,從而增強患者手術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質量[8]。
需要注意的是,急診患者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進行手術時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壓力,面對陌生環境、手術人員,還有手術疼痛,患者易出現嚴重的焦慮、抑郁情況,如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很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基于此,手術室護理人員在接到急診通知后,應及時探望患者,全面準確評估患者病情,仔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形式、麻醉配合方式以及手術體位,在麻醉前解答患者有關手術的疑問,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9],將優質護理理念貫徹在手術室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過程,充分發揮優質護理的作用,從而提升護理效率。與傳統常規手術室護理方式相比,手術室優質護理不僅強調“術中護理”的重要性,還要求護理人員進行術前探視以及術后護理回訪,堅持以患者康復為中心,使得護理服務更加契合患者需求。
醫院急診部門必須加大對手術室優質護理的重視程度,綜合考慮急診患者基本情況、護理人員文化程度、年齡、工作時間等因素,利用講座、實踐活動等方式,宣傳手術室優質護理理念,樹立護理人員良好的優質護理意識,增強其專業操作技能,特別是培養護理人員良好的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手術的安全系數。利用優質護理模式提升護理質量,從而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通過優質護理構建更加和諧的護患關系,消除急診護理過程中機械化、醫護冷漠化合作,加強護理人員與手術操作人員、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輕松、安全的手術氛圍,保障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急診手術。同時,護理人員應重視術后隨訪工作,及時收集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不斷改進醫院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緩和當前醫患關系,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幫助患者順利平穩的度過圍手術期,從而提升醫院整體服務質量,促進醫院全面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手術室優質護理應用在急診患者護理過程,可有效穩定患者生命體征,還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雪來.手術室優質護理應用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對患者心理狀態及手術配合度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5):860-863.
[2] 邱利飛,郝麗娜,張 鶴,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垂頭仰臥位手術患者術后不適癥狀發生率中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6,22(4):682-683.
[3] 李 瓊.手術室優質護理干預對手術患者應激反應、負性情緒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6):135-137.
[4] 柳 蓉,張 梅,羅偉萍,等.手術室基礎護理流程的優化對老年患者術中優質護理服務的作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3):478-480.
[5] 金 芳,封 娜.優質護理宣教對急診患者家屬不良心理及情緒狀態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157-158.
[6] 鄧艷平,霍曉斌.手術室護士循證優質護理在唇腭裂整復術中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1):146-149.
[7] 丁翠華,邱鵬程,陳保坤,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手術室腰椎間盤突出癥膠原酶溶解術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12):2047-2048.
[8] 劉曉雨.優質護理干預對手術室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響及護理滿意度調查[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10):1777-1780.
[9] 林 紅,赫子懿,顧珊菱,等.心理護理和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急診患者影響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35(z1):35.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42.99.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