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秋,麥怡潔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不同層次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的評估與管理對策
陳夢秋,麥怡潔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目的對不同層次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的評估與管理對策進行分析。方法對我院重癥醫學科的23名護理人員,通過護理敘事研究法,在參與重癥護理后1周病例分析會系統闡述患者發病及病情發展時的護理情況,再次展現護理人員的分析預判及護理情況,然后和集體討論制定的重癥護理標準進行對照,評估護理人員的重癥思維情況,對比不同層次護士的重癥護理效果。結果不同學歷、不同職稱的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對不同層次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進行有效評估,有利于重癥護理質量的提高,促進了重癥護理管理中分級模式的構建,進一步推動了臨床護理學模式的發展和改革。
不同層次;護士;重癥護理
通常對重癥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主要是從患者床位清潔、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是否積極合理等方面實施靜態評估,以及其對“十知道”的掌握情況[1]。然而患者的病情是動態發展的,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變化進行動態判斷,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確保患者獲得優質護理服務,而當前的重癥護理評估體現出“一刀切”情況,導致評估結果不片面,不夠客觀,無法充分展現護理人員的思維能力。本文主要對我院重癥醫學科護士23名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的評估及管理進行系統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重癥患者3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8~67歲,平均年齡(56.3±1.4)歲;11例胰腺炎,9例心臟病,5例顱腦損傷,10例食道癌。男8名,女27名,年齡22~35歲,平均(29.1±1.5)歲;按學歷分:中專2名,大專19名,本科及以上14名;按照職稱分護長2名,組長4人,高責9人,初責8人,還有新護士,進修護士,護士實習學生等。
由1名急救主治醫生和10名護理人員組成重癥護理小組。在35例重癥患者得到良好改善出院或病亡后1周組織討論會,并由參與急救的3到5名護理人員闡述當時的護理情況,包括患者的總體情況、對患者的評估及分析、病情變化情況、護理重點及難點、對患者及家屬的指導、病情判斷等。再通過集體討論制定重癥護理標準,作為評價參與重癥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情況。應用評分表對護理人員的病情變化發現、科學評估患者、準確掌握護理重點、指導患者及家屬、及時發現及解決護理中的問題等進行評分,每項分為0分、1分、2分、3分,共2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好,≥18分為優秀,12到18分為良好,<12分為不合格。每名護士均有10次評分,也就是隨機進行10例不同重癥患者的護理操作。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研究表明,不同層次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主要體現在學歷、職稱兩個方面,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注:本科及以上和大專,中專一一對比,P<0.05,大專與中專對比,P>0.05;組長,高責,初責一一對比,P<0.05;高責和初責對比,P>0.05
重癥護理服務是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體現。而該項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系統廣泛的專科護理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病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知識,能夠創新和應用邏輯思維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并積極總結經驗,不斷學習[2-3]。本研究結果表明,本科及以上學歷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優于大專、中專學歷的護士。原因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具有全面系統的專科理論知識、工作思維嚴謹,能預先掌握患者臨床病情變化先兆并能充分理解和積極配合主治醫生的臨床工作,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疾病的突發率。同時,其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臨床護理中能迅速掌握不同重癥患者護理重點,能對患者及其家屬予以有效指導,促進患者的康復。而大專學歷與中專學歷的護士在重癥護理思維能力上無差異(P>0.05),表明要想提升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應鼓勵護理人員提高自身學歷,重視臨床護士的培訓和再教育,提高護士的多學科醫學知識和專科護理知識。可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還可請專家醫生開展常見危重癥的臨床表現、搶救及監護等專題講座,在培訓后進行考核。只有準確掌握多個學科的重癥疾病表現,尤其是各類病癥病情加重變化的先兆,如此才可盡早掌握病情變化,實現理論和實踐有機統一[4-5]。
另外,研究還表明,不同職稱護士的重癥思維能力也有差異,主管護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比護師、護士要強。原因在于重癥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穩定的情緒,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護理操作的嫻熟,善用語言及非語言和患者進行交流,以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焦慮、不安等心理,有頑強的意志從容應對突發的、緊張的、復雜的情況。在實際護理中,只有掌握不同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對病情突發變化能冷靜、果斷判斷及處理,掌握好護理操作技術,積極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如此才能實現優質化的重癥護理服務。
[1] 郭 佳,尹作娟,隋樹杰.護理人員臨床思維培養現狀分析[J].護理學報,2010,29(04):295-296.
[2] 曹 敏.我國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22(04):273-274.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42.153.02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