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光
摘要:轉型發展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必經之路,學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科學地確定轉型發展的具體方式。轉型發展的關鍵是教師轉型,核心是教師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學校和教師都必須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轉型發展 特色發展 實踐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015-02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國家實施了一個重大決策,將六百余所條件較好的高職高專進行整合,以獨立或合并的形式升格為本科院校,形成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頗具特殊性的地方高校群。國家之所以要讓這個群體升格發展,除了提升人才培養規格以適應國際形勢發展需要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讓地方高校從普通教育型轉向應用型,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一、地方本科高校走應用型發展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服務社會是大學的重要職能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到了關鍵時期,客觀上需要一大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特別是各行各業的具體發展中,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尤為緊缺。這是中國社會目前存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它將直接影響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這些應用型人才從哪里來?我們知道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而地方高校植根于全國各地,與地方經濟文化融合度很高,接地氣最好,為此,社會賦予地方高校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就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走應用型發展的道路。
從地方高校自身發展來看,走應用型發展道路是辦學模式的最佳選擇。與重點大學和辦學歷史悠久的本科大學相比,地方高校優勢不多,在辦學經驗、條件、水平等諸多方面都明顯不足,要想在傳統的普通意義的辦學模式中開展競爭是不可能有突出成就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須特色發展。地方高校的特色就是走應用型發展道路。地方高校與其他高校相比,其特有的優勢在于: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文化發展血緣最親,對地方社會發展影響最大,這種影響對當地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地方高校最清楚社會基層生產對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夠最恰當地為這種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最大限度地滿足地方經濟社會需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特色發展的唯一道路。
當然,如何走應用型發展道路,這是地方高校面臨的又一個重大問題,各校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科學地確定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絕不能簡單地定位于某種類型。前些年,大家對應用型大學理解模糊,認為應用型大學就是應用技術型大學,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一般來說應用型大學有兩種形式,技術性、操作性專業為主的學??梢宰呒夹g應用型道路,而傳統專業為主的學校則應該采取教學服務型的辦學模式。從我國新升本的地方高校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學校應該選擇教學服務型發展道路。這樣的辦學定位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大學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職能,前兩個職能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服務社會。第二,服務方式具有多樣性。首先是學校通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其次是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的具體成果,達到推動社會發展的目的;再次,教師與社會各行各業密切結合,發揮實踐應用能力,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引領和影響作用。
二、轉型發展是地方本科高校走應用型發展道路的必然前提
從升格的數百所地方高校發展狀況來看,絕大多數學校面臨轉型發展問題。雖然大家在思想上已經認識到了轉型發展的重要性,但在實踐中步履緩慢,實質性的轉型并不多。許多地方高校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辦學模式上,繼續沿襲過去的老路。主要表現在:第一,專業設置仍是傳統專業,借鑒、模仿、照搬老牌大學所設的專業,看不出有應用型的痕跡。第二,采用通識性的人才培養方法,學生使用通用性教材,教師采取通識性的教學方法,人才培養與地方需要脫節。第三,科學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研究,沒有與地方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其研究成果對當地沒有起到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用,也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第四,孤芳自賞,關門辦學。沒有把自己的發展與當地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甚至根本不了解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第五,缺乏引領作用。由于辦學層次不高,發展水平欠佳,沒有對地方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社會認可度、需求度很低。這些都表明,地方高校的辦學狀況已經很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了,不符合應用型發展的客觀要求,嚴重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因此,地方高校要真正走應用型發展道路,必須從根本上克服存在的上述問題,實現辦學模式的根本轉變。轉型發展刻不容緩。
三、教師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核心
標志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作為學校主體的教師是否轉型尤為重要??梢哉f地方高校是否轉型關鍵在教師,教師的轉型決定學校的轉型。
(一)教師必須實現四大方面轉型
首先,教學觀念的轉型。教師不僅要認識到轉型發展的重要性,要掌握轉型發展的內涵,真正把握轉型發展的實質。特別是要清楚地懂得,作為地方高校教師在學校轉型發展中應該起什么樣的作用,自己應該怎樣實現真正意義的轉型。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在教學理念上從原來傳統的通識性教育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要清楚應用型人才培養應該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弄懂應用型教學規律,樹立搞好應用型教學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形成全新的應用型教學理念。
其次,教學內容的轉型。教師必須調整教學內容,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教育,同時要尤為注重學生實踐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課教學必須緊密結合當地的具體發展情況,大量引入實踐的素材,特別是要深入介紹當地實踐中本專業的重要問題和突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即使是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要密切結合所上課的專業實際,不能完全泛泛而談,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二是在結合各專業特點的同時,還要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相結合。一句話,在教學中要廣泛深入地結合專業實際和現實實際,充實實踐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endprint
第三,教學方式的轉型。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不僅在課堂上要體現應用型教學特征,而且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包括企業、農村、行業、社區等地方訓練專業技能,徹底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傳統模式。
第四,發展途徑的轉型。應用型大學對教師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不僅僅要具備學科、專業的理論修養和理論教學能力,而且還必須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加強理論學習研究的同時,教師必須走出書齋,積極投身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在專業修養上不斷加深造詣,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學者,而且要密切聯系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深入到行業之中,參加具體的實踐工作,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努力成為引領當地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專家。
(二)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實踐應用能力
教師轉型發展的標志就是具有實踐應用能力。實踐應用能力是指人們在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客觀物質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素質。它包括科學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生產實踐能力和教育實踐能力。對地方高校教師而言,具體是指實踐指導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一方面教師要能夠很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具體的專業實踐操作,把握本專業實踐各個環節和過程的要領和技術要求,使學生得到很好的實訓。另一方面,教師自己必須具備本專業的操作技能,成為本專業的技術專家,能為學生作出規范性的專業實踐操作示范。同時,教師還要在社會實踐中發揮實踐應用能力的作用,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將其作為實現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學校要制定教師實踐應用能力提升的發展規劃,投入足夠的經費,構建科學合理的工作格局,建立激勵、培養、考核、使用的機制,全面提高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要把學校的轉型發展與個人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樹立轉型發展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自信心,主動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自己必須加強學習。從校內來講就是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從理論和實踐上提高應用能力修養。從校外來講,積極參加各種進修學習、實訓學習、掛職學習等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活動,力爭使自己成為“雙師雙能型”教師。尤其是要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行業資格考試,獲得行業專業資質??傊?,教師實踐應用能力具備了,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學校轉型發展就有了根本,應用型發展道路才能真正走得堅實,地方高校的辦學特色才能真正形成。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