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彰云
【摘 要】本文采用社會文化適應量表和學術適應量表對廣西高校的250名東盟留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在社會文化適應方面處于一般困難以上的廣西東盟留學生占68.6%,在學術適應方面處于一般困難以上的廣西東盟留學生占57.2%,說明廣西東盟留學生的社會文化適應和學術適應的總體水平都比較低。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從生活方式、文化差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師生關系等方面提出促進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和學術適應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廣西 東盟 留學生 社會文化適應 學術適應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C-0015-03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的正式全面啟動,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尤為活躍,在過去5年東盟國家學子來廣西高校留學的人數(shù)已超過4萬人,廣西當前已成為我國接受東盟留學生最多的省(區(qū))。東盟國家與中國有著巨大的文化差異,而這種文化差異會給東盟留學生的社會學習生活帶來障礙和壓力,加之廣西屬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有著獨特的文化風情,因此,對于廣西的東盟留學生來說,不僅面臨著適應中國主流文化的挑戰(zhàn),還面臨著適應廣西獨特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壓力,而跨文化適應的成功與否,會給東盟留學生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學習生活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因此,關注東盟留學生在廣西的跨文化適應狀況,對他們社會文化適應和學習適應狀況進行調(diào)查研究,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是廣西留學生教育亟須解決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在廣西幾所高校抽取東盟留學生250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回收問卷230份,有效問卷222份,有效率96.5%,其中女生110人,男生112人,總體平均年齡為23.40±5.08。
(二)研究工具
1.社會文化適應量表,采用我國學者朱國輝修訂的Word和Kennedy編制的社會文化適應量表,此量表共有35個題目,每一題目都采用里克特5級評分,所有的項目采取正向計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在社會文化方面的適應越難,量表總分滿分為175分。難度系數(shù)R=量表總分/滿分,難度系數(shù)的標準為:R≤0.2表示不難,0.2 2.學術適應量表,采用Baker的大學生適應量表中的學術適應分量表,此量表共有19個題目,每一題目都采用里克特5級評分,所有的項目采取正向計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在學術適應方面越難,量表總分滿分為95分。難度系數(shù)r=量表總分/滿分,難度系數(shù)的標準為:r≤0.2表示不難,0.2 二、結果分析 (一)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狀況 1.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的總體狀況。對廣西東盟留學生的社會文化適應難度系數(sh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1。廣西東盟留學生的社會文化適應難度系數(shù)的平均數(shù)0.43,標準差0.13,感覺在社會文化適應方面有點難的廣西東盟留學生占38.7%、感覺一般難的東盟留學生占49.1%,感覺很難的東盟留學生占19.5%,說明廣西東盟留學生在社會文化適應方面的總體水平較低。 2.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的具體狀況分析。對廣西東盟留學生在社會文化適應量表上的每一題目分數(shù)的描述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2。從每一項目難度的平均數(shù)可看出,廣西東盟留學生在社會文化生活方面感覺最難的是使用公共廁所,其次是適應氣候、理解中國的政治系統(tǒng)、找到喜歡吃的食物、面對不滿意的服務、離開家人獨立在中國生活、同不同種族的人交流、同官僚機構打交道、面對不高興的人、使用交通系統(tǒng)。東盟留學生在廣西生活感覺最容易的是交朋友,其次是遵守規(guī)則制度、參加社交活動、與同性打交道、購物、理解中國人的笑話和幽默、讓別人理解自己。 (二)廣西東盟留學生學術適應狀況 1.廣西東盟留學生學術適應的總體狀況。對廣西東盟留學生的學術適應難度系數(sh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3。廣西東盟留學生的學術適應難度系數(shù)的平均數(shù)0.41,標準差0.14,感覺在學術適應方面有點難的廣西東盟留學生占36.9%、感覺一般難的東盟留學生占45.9%,感覺很難的東盟留學生占11.3%,說明廣西東盟留學生在學術適應方面的總體水平較低。 2.廣西東盟留學生學術適應的具體狀況分析。對廣西東盟留學生在學術適應量表上的每一題目分數(shù)的描述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4,從每一項目難度的平均數(shù)可看出,廣西東盟留學生在學術適應方面感覺最難的是集中精力學習,其次是課堂發(fā)言、通過考試、參加課外活動、與中國學生交朋友、與老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與其他外國人交朋友、習慣中國老師的評分方式、與學校行政人員打交道、使用圖書館、習慣中國老師的教學方法,廣西東盟留學生在學術適應方面感覺最容易的是堅持上課,其次是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按時完成作業(yè)、與中國學生交朋友、理解入學教育的內(nèi)容、理解課堂內(nèi)容、課堂上做筆記、選擇自己想學習的課程。 三、討論 (一)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狀況分析 本研究中,感覺在社會文化適應方面處于一般難度以上的廣西東盟留學生占68.6%,表明廣西東盟留學生的社會文化適應水平較低,這與國內(nèi)一些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結果基本一致。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說,他們生活在與自己母國文化不同的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中,他們“習以為常”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等都可能會受到?jīng)_擊,這會導致他們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產(chǎn)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會給他們帶來壓力,導致內(nèi)在的失衡,表現(xiàn)為在社會文化方面的適應困難和障礙。從廣西東盟留學生在社會文化適應的具體情況看,讓廣西東盟留學生感覺適應最難的是使用公共廁所,這可能是因為在使用公共廁所時,東盟留學生不得不和中國人最近距離地接觸,而中國人出于好奇心理會可能盯著他們看,這樣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外國人”的身份被最大化地突出,會讓他們感覺不舒服,增加他們的尷尬感。此外,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困難體現(xiàn)在幾個大的方面:首先,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導致的不適應,如適應中國的氣候、找到喜歡吃的食物、離開家人獨立在中國生活、住宿、習慣中國人的人口密度等方面都讓廣西東盟留學生感覺適應困難。其次,社會文化差異導致的不適應,體現(xiàn)在理解中國的政治系統(tǒng)、理解理解中國的世界觀、理解中國的價值體系、能夠從兩面看待跨文化問題、從中國人的觀點來看待事情,這些都是由深層次的文化價值觀不同導致的適應困難。最后,溝通交流方式不同導致的適應困難,如面對不滿意的服務、同不同種族的人交流、同官僚機構打交道、面對不高興的人、與別人討論你自己,文化差異所導致的溝通交流障礙也是廣西東盟留學生面臨的適應困難。但是也可看出,在交朋友、遵守規(guī)章制度、參加社交活動、購物等方面,廣西東盟留學生是能相對容易適應的,表明廣西東盟留學生是完全能夠滿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基本的與人溝通交流的。
(二)廣西東盟留學生學術適應狀況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廣西東盟留學生感覺學術適應處于一般難度以上的占57.2%,說明廣西東盟留學生總體學術適應水平較低,這也與國內(nèi)一些學者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來華留學生的學術適應結果基本一致。對于留學生來說,他們與其他旅居者不同的是,他們必須在有限的幾年時間內(nèi)修滿規(guī)定的課程、滿足相應的畢業(yè)要求,完成畢業(yè)論文,方能順利畢業(yè),圓滿結束自己的留學旅程,這意味著留學生面臨著繁重的學業(yè)任務,而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學習生活,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更多,如文化、語言、教育模式、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都會給東盟留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巨大的困難。從廣西東盟留學生在學術適應的具體情況看,東盟留學生學術適應困難體現(xiàn)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學習困難,表現(xiàn)在集中精力學習、課堂發(fā)言、通過考試、參加課外活動、理解課堂內(nèi)容、使用圖書館、習慣中國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做筆記、習慣中國老師的評分方式等;另一方面是溝通交流困難,體現(xiàn)在與中國學生交朋友、與老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與其他外國人交朋友、與學校行政人員打交道等。但從上述的研究結果也可看出,在堅持上課、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按時完成作業(yè)方面,廣西東盟留學生感覺還是相對輕松的。這說明,即使在課堂內(nèi)外及與師生的溝通交流都遇到障礙的情況下,廣西東盟留學生還是能夠堅持上課、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按時完成作業(yè)。
四、對策建議
(一)促進廣西東盟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的對策建議
針對生活方式差異導致的適應困難,高校可以在食宿條件方面給予適當?shù)臐M足。如住宿方面,高校可以根據(jù)東盟國家的生活方式及習慣,對宿舍的床鋪、桌椅、洗漱衛(wèi)生裝置等方面的裝修和布局盡量符合東盟國家的風格。飲食方面,當前廣西極少有高校會為留學生設立專門的餐廳或獨立的食堂窗口,這導致廣西東盟留學生在餐廳就餐時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因此,高校可以為留學生設立專門的餐廳或獨立的食堂窗口,提供東盟國家風味的食物,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東盟留學生在飲食方面的適應困難。針對文化差異導致的適應困難,廣西高校應該對東盟留學生開展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課程或講座,讓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社會結構、民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都有所了解,增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減少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給他們跨境適應帶來的負面影響。針對溝通交流方式不同導致的適應困難,高校要加強對國際學生管理人員和相關授課教師的語言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一方面要加強對國際學生管理人員和相關授課教師的語言培訓,讓他們盡量能用英語或東盟國家的語言與留學生流暢地交流,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語言傳遞信息的誤差,保證交流的暢通無誤;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國際學生管理人員和相關授課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要讓他們對東盟國家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民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在與東盟國家留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要考慮他們的文化傳統(tǒng)、民族信仰、生活習慣及思維模式,這樣會讓東盟留學生感受到被接納和尊重,保證交流的和諧融洽。
(二)促進廣西東盟留學生學術適應的對策建議
針對東盟留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一方面,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針對學生上課理解困難,教師要提前告知學生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并圍繞這些內(nèi)容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預習,課前增加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的熟悉性,這樣可以降低課堂理解的難度。此外,針對東盟留學生不敢上課發(fā)言、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和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問題,教師要革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合作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活動式教學等,注重鼓勵學生多參與討論、互動,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發(fā)言,多參與。針對東盟留學生與師生交流的困難,教師要多與東盟留學生溝通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拉近心理距離,做他們學習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朋友。另一方面,學校要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給予東盟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外國學生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和平臺,這樣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東盟留學生的交友困難。
【參考文獻】
[1]王麗娟.跨文化適應研究現(xiàn)狀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11(4)
[2]Baker R W,Siryk B.Manual for Student Adaptationto College Questionnaire[M].Los Angele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89:158
[3]朱國輝.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青年教師能力提升項目“廣西東盟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KY2016YB201)
【作者簡介】鄒增麗(1982— ),女,河南駐馬店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跨文化適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責編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