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確保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得到足夠的保護,我國法律制定了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這一制度的推行,為未成年人的訴訟權利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護,顯示了我國法律的人性化特征,是政府、社會給予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關懷。該文結合國內的司法實踐情況,對我國合適成年人制度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給出優化這一制度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合適成年人 未成年人 犯罪 少年司法 訴訟權利
作者簡介:佘少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264
如今,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各種新的矛盾不斷產生,心智發育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在外界的誘惑下,犯罪率逐年上升。人們越來越關注未成年人的成長以及發展,在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對未成年人權利的保護的相關制度也成為近年來研究的重要方向。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即是新刑事訴訟法為未成年人提供的特殊保護。在此之前,我國已經開始推行類似的制度,即法定代理人到場制度。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后,2012年立法機關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訂,確立了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為未成年人的訴訟權利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護。
一、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概述
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訊問、審判涉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其法定代理人無法到場或者不宜到場時,依法通知符合一定條件的成年代表到場,代為行使法定代理人的部分訴訟權利,并履行監督、溝通、撫慰、教育等職責,從而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一種權利救濟制度。
一般認為,從成年人介入訴訟階段出發,我們能夠從狹義、中義、廣義角度,對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的概念進行闡述。在狹義層面上,此項制度指的是司法機關必須在具有一定資質的成年人在場的情況下,為未成年嫌疑人進行訊問。在中義層面上,此項制度指的是在對未成年嫌疑人進行訊問、審判時,法律賦予其的有合適成年人到場參與權利的制度。在廣義層面上,此項制度指的是從案件偵查一直到審判的整個過程中,未成年嫌疑人或被告享有的合適成年人到場的權利制度。也就是說,在廣義的概念下,無論是在案件的偵查、訊問、辨認還是搜查和審判的環節中,都必須有成年人到場,從而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權利保護。
通常情況下,案件的訊問直接關系到最終案件處理結果,并且訊問活動都具有封閉性,在這種情況下,處于弱勢地位的未成年人,其合法權益很有可能被訊問人員所侵害,因此合適成年人參與到案件訊問活動中來,是此項制度的重點和關鍵。在刑事訴訟法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對人權的尊重和保障日益凸顯,特別是從少年司法體系的角度來看,這一點更為明顯。現行的少年司法制度,明確提出應該以兒童最大利益思想為指導,在執行刑事程序的過程中,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因此在除了訊問環節之外的刑事活動中引入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是很好理解的。國內現行的刑事訴訟法明確指出,司法機關在面對未成年人嫌疑犯或被告時,只有在法定代理人到場的情況下,才可以展開案件訊問和審判活動。盡管法定代理人到場和合適成年人到場有著不同,不過整體而言,采取中義層面上的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概念是更為妥當的,也就是說,如果犯罪嫌疑人未成年,相關部門應該通知合適成年人到場并展開訊問和審判活動。
二、我國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在引進這項制度的時間上相對要晚一些,關于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只作原則性規定,司法實踐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一)合適成年人的選任標準混亂
就制度名稱而言,其強調的內容是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參與主體的合適性,對此,合適成年人的選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選任時,不能僅僅著眼于“成年”,更要著眼于“合適”,對待合適成年人的選任,必須基于一定的標準。但因我國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推行的是地方先行的做法,都是先達到相應規模之后再進行立法確認。各級地方政府會將當地少年司法的實際情況有機融合起來對這項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進,再者,刑訴法及其有關法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與原則性,這就構建出一種名稱相同、做法多樣化的運作方式,這對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制定合適成年人交流機制來說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此項制度的發展也存在阻礙。目前對合適成年人的選任缺乏統一的指導原則和執行標準,全國各地的做法都不一樣,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地方專業性匱乏,制度功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有的地方太過注重人選本身所具備的各項專業能力,卻未對其是否勝任該職責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合適成年人的權利與義務不明確
《刑事訴訟法》指出:如果訊問、審判時辦案者對未成年人的程序利益有所侵犯,參與的合適成年人有權對此給出自己的意見,還可察看訊問和法庭筆錄。在此,卻并未明確指出其享有何種權利、應履行何種義務,在權利與義務的設定上過于籠統,造成整個制度并未達到預期的運行效果。實際操作時,有些合適成年人在參與過程中,并不了解合適成年人的權利與義務,因此不能夠積極發揮其作用。
(三)合適成年人缺位的法律后果無規定
一項權利的賦予,必須有相應的監督和保障措施,否則權利也不過是一句空話。 《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合適成年人的參與權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享有的一項法定權利,但是并未對如何認定合適成年人參與訊問的口供效力做出明確規定。刑訴法規定訊問筆錄必需交由到場的法定代理人亦或是其它人員閱讀,也可以向這些人員宣讀,卻并未明確要求合適成年人要簽字確認,無法有效證實其是否已經閱讀亦或是宣讀,也未明確規定合適成年人未簽字確認的筆錄是不是違反了程序,更未提及違反程序面臨的后果。這便造成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成為一紙空談。
(四)合適成年人參與缺乏監督機制endprint
一些地區雖然對合適成年人所具備的各項權利做了規定,不過,卻并未針對司法工作者侵權制定與之對應的制裁措施,這就造成司法工作者自身的素質對上述權利的常規運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刑事訴訟法及其與之有關的法律法規指出:如果在場合適成年人判斷辦案者在訊問、審判時對未成年人的正當權益有所侵犯,即可及時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對于合適成年人本身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受到辦案人員非法干預,該如何維護自身權利卻沒有規定。
(五)合適成年人參與的專業性不足
所有制度的發展都必需配備充足的人力資源,但當前,合適成年人參與所配套的管理、考核、培訓系統并不完備。現階段,司法界對此項制度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各省市都在進行全方位的探索,試圖開辟新的人才吸收渠道,不過,卻很難將針對這一制度的考核和追責辦法執行到位,即便是擬定了相關的規定,卻并未有效監督合適成年人的在場效力,怎樣將合適成年人的在場效力落到實處也是由其自身的責任意識所決定的,特別是對于那些以志愿者為主力的兼職的合適成年人地區,其管理、考核、培訓等相關工作就變得更加困難。
三、我國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的完善
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有效化解了我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難”之迫切問題,從長遠看,合適成年人參與對國內開展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分流是很有好處的。不過,在國內,這項制度僅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在實踐中難免流于形式,若要合適成年人參與名副其實,就一定要做好細節工作,從細節上著手來優化這項制度。
(一)規范合適成年人的選任標準
合適成年人制度在我國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這也給合適成年人選任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可以從年齡、道德、知識、溝通等四個方面來確定合適成年人的人選:
首先,是年齡方面。我國當前各地對于合適成年人的年齡要求不盡相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合適成年人在不同地區呈現出年齡跨度大的特點。在綜合分析了我國公民的就業年齡情況之后,筆者得出這樣的結論:三十周歲以上的公民比其他年齡段的公民更適合成為合適成年人。主要是因為這個人群,進入社會已經有一段時間,職業發展已經趨于穩定,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除此之外,而立之年的人群已經相對成熟,看事情的角度也更加全面,其世界觀、價值觀已經形成,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做出的判斷更為科學。
其次,是道德方面。合適成年人作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守護者,要求是一個品行良好、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人,否則很難肩負起合適成年人的責任。除此之外,合適成年人還應該是一個思維嚴謹的人,能夠尊重和保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隱私,維護他們的利益,能夠公平、公正的看待這個群體。
再次,知識方面。合適成年人想要充分行使職能,在刑事訴訟當中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這離不開豐富的知識儲備,尤其是法律知識的儲備,否則很容易出現職能得不到發揮,未成年人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合適成年人除了要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之外,還需要了解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加科學的進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疏導教育,讓自己的教育更有說服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是溝通方面。合適成年人在司法案件當中是作為連接辦案人員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紐帶存在的,是兩者交流的窗口,這就要求合適成年人必須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贏得案件兩方的信賴,保障其訴訟角色得以實現。同時要避免不適當的話語刺激未成年人,或者粗放的舉止對未成年人產生不良的暗示。
(二)明確合適成年人的權利與義務
事實上,合適成年人也是刑事訴訟參與人之一,必需對其賦予明確的權利和義務,這將有利于其自身角色的定位,并確保充分發揮其功能。刑事訴訟法只明確給出了合適成年人提出意見、教育未成年人等相關權利和義務,不過,實際操作時,必需對合適成年人享有的權利及其應盡的各項義務做出更加詳盡的規定。
筆者的觀點是,必需賦予合適成年人與之對應的權利,具體如下:其一,知情權:這是指享有通過司法機關準確了解未成年人具體情況的權力,具體包括其涉嫌的罪名、文化水平、心理情況、家庭狀況及其成長經歷等。其二,會談權:這是指享有在訊問、庭審進行之前與未成年犯罪嫌人進行單獨會談的權利,通過這種單獨的會談來全面掌握其身體、權利義務認知、其正當權益有沒有受到不法侵犯等相關情況。其三,查閱權:這是指在訊問完畢之后享有查閱、核對訊問筆錄的權力,如果確認筆錄沒有問題,就在上面簽字證明,若發現筆錄不符,可對此提出意見。其四,解釋權:這是指在訊問時發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出現不配合訊問的舉動時,享有為未成年人解釋相關法律規定、且違反這些規定需承擔的法律后果的權力。其五,協助教育權:這是指合適成年人享有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幫助的權力,在他們的幫助之下,未成年人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由地、準確無誤地表述出來,合適成年人即可有針對性地對其加以引導,使之回歸正途。其六,監督權:這是法律必需充分明確的權利,這與合適成年人行使以上權利救濟密切相關,為保障其它權利夯實了堅實的基石。值得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合適成年人必需全程參與訊問,一旦看到司法機關出現誘供、逼供亦或是做出其它侵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正當權益的舉動時,就必需及時制止,如有必要,可提出中斷訊問的要求,變更訊問者,由其它訊問人員進行訊問。
稟承權利和義務統一化的原則,合適成年人在享有上述權力的同時,必需盡到相應的義務,具體如下:其一,準時出席:其作為合適成年人最基本的義務之一,要求合適成年人一定要在司法機關指定的時間內出場,確保訴訟的順利進行。其二,要主動尋找機會和未成年人展開有效的溝通,使未成年人面臨的壓力得到有效的舒緩。其三,訊問全程要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來盡可能地維護其正當權益。其四,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保守秘密,不得將他們的各項隱私及與案情有關的事項對外泄露出去。《未成年人保護法》、《刑事訴訟法》都對此做了明確的規定,訴訟參與人必需做好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不允許利用任何形式將案件相關情況公開給社會大眾,合適成年人也是訴訟參與人之一,必需恪守這項規定。其五,對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幫助,使之對訊問、庭審等一系列訴訟活動的法律意義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使之對自己的行為、語言所具備的法律內涵有深入的理解,幫助其更好地和辦案者進行溝通。其六,合適成年人不得干預訊問。endprint
(三)明確合適成年人的在場效力
《刑事訴訟法》第270條可知,必需將訊問筆錄交給合適成年人閱讀,亦或是對其宣讀,不過實踐當中,這項工作并未落到實處。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都有引入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但凡是沒有合適成年人參與的訊問均為非法訊問,由此取得的口供就是非法證據予以排除。 英國的做法是:訊問完畢之后,合適成年人享有閱讀全部訊問筆錄的權利,還要在筆錄上簽名確認。若缺少合適成年人的簽名,且不加注其拒絕簽名的說明,這種訊問筆錄就是違反程序的。英國法院堅決執行此項規則,一旦發現并證實案件的訊問過程沒有合適成年人參與,則對所得口供予以排除,這些情況在以往的判例中都可以得到證實。
要想將一項制度嚴格落到實處,就一定要賦予其一定的強制性,早在制度的設定之初就要制定出違反這項制度將產生的不良后果。要想將未成年人擁有的合適成年人參與權落到實處,國內就必需基于立法的高度充分學習英國的經驗,明確規定合適成年人參與的在場效力。國內當前正在施行的法律雖然已經要求未成年人的訊問過程中通知合適成年人在場,還賦予了合適成年人閱讀、對其宣讀訊問筆錄的權力,卻未提及合適成年人要不要在筆錄上簽字確認。實際操作時,只有通過訊問筆錄上有沒有簽名才能確定訊問過程中合適成年人在不在場。據此可見,訊問筆錄上面必需有在場合適成年人的簽字確認,若無,就要視實際情況來區別對待訊問的口供證據:訊問時并無合適成年人在場的都是重大程序違法,由此取得的口供不具證據效力;如果只是沒有簽字確認,通過補正、合理解釋之后可證明合適成年人確有在場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認可口供的效力。
(四)確立合適成年人參與的監督機制
合適成年人作為訴訟參與人之一,必需具備獨立的法律地位,且享有不被司法機關干預的權利,其遵循相關的法律參與到刑事訴訟中來,不依附于司法機關,也不依附于其他組織,不應受到司法機關的干涉。他們只以保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為終極目標,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收到司法機關的通知之后參與到訴訟中來,司法機關對他們的這項權利不得進行非法干預。若這項權利的執行過程中遭到辦案人員的非法干預,合適成年人可將實際情況記錄下來,并如實反饋給辦案人員主管單位的監督部門,如有必要,還可交給其自身所屬管理機構來處理,通過機構與對方的監督部門直接交涉。
(五)強化合適成年人的管理
可將以下兩個方面當作切入點來加強合適成年人的管理:
一方面,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推動合適成年人管理的標準化發展。出于確保合適成年人中立地位的考慮,要使其相關的管理工作徹底從辦案機關當中抽離出來,并相對公安、檢察院、法院這幾個辦案機關屬于獨立存在。對于那些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專門的機構來完成合適成年人的招聘、管理、考核、培訓工作,并發放相應的酬勞或補貼;那些條件不夠充分的地區,前面所述的這些工作可通過共青團、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等機構下設管理辦公室來完成。
另一方面,構建合理的獎懲制度。要合理考核合適成年人的工作情況,并在考核結果的基礎之上對合適成年人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懲罰。針對那些工作認真、考核成績優良者,要予以適當獎勵;針對那些違紀、妨礙司法機關正常辦案、對未成年人進行不良引導者,要進行紀律制裁,若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注釋:
周馨雨.新刑訴法改革后的“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2(12).110.
趙國玲.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81.
姚建龍.論合適成年人在場權.政治與法律.2010(7).152.
徐美君.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特別程序研究——實證和比較的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