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金融業作為我國市場的主要經濟活力,改革探索從未停止,而制約金融業發展的重大因素有稅收機制不合理,企業成本加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將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改體制,為我國金融業發展做出貢獻,本文主要研究“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有關征收方式、模式以及計稅方式的法律問題,對相關企業提供鏡鑒。
關鍵詞 金融業 “營改增”稅制 改革 法律問題
作者簡介:薛宇,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法學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283
金融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行業,提升金融行業服務效率,有利于我國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我國目前實施進項稅額折扣法,而新加坡實施的進項稅額免稅法,我國也有所實施,但是我國與新加坡國情的不同,導致我國實施模式與其不同,因此,如何合理的實施營改增,是我國目前應當進行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 金融企業“營改增”背景以及概念界定
(一) 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紀經濟飛速發展,金融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行業,提升金融行業服務效率,有利于我國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從整體上來看,2008年金融風暴我國雖然未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但是現有的金融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有所差距,特別是證券市場,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晚,市場波動最高值可達到40%,與國外2%的穩定率相比相差甚遠。而制約金融業發展步伐的最大障礙為我國現有的營業稅收法律,金融行業往往收益大,相比成本較高,主要是因為我國金融行業稅收負比交大。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增強我國金融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對金融行業進行相應的稅收制度改革,就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實行“營改增”現象來看,有利于減輕行業壓力,因此,我國金融營稅收改革,可以參照交通運輸行業目前的現有成就,對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有所啟發。
(二) “營改增”概念界定以及發展歷程
應營改增可以稱之為營業稅改增值,主要是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不難看出,營業稅改增值主要目的在于避免重復繳稅,同時減輕稅收負擔,降低企業成本。而增值稅目前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門納稅,避免重復納稅的幾率。不僅如此,原本稅收主體為營業稅以及增值稅,但是隨著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營業稅改增值稅發展迅速。而營業稅改增值稅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營改增”試點開幕階段,2012年在上海的交通運輸業以及部分服務行業開設“營改增”試點,此時改革主要是將原有的交通運輸增值稅稅率17%改為11%,而現代服務業從原有的11%改為6%,從而調整水質結構,改變現有稅制結構,降低企業成本,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
第二階段,“營改增”試點的地域擴大階段,2013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在交通運輸以及部門現代服務業實行的稅改做出總結,并決定擴大現有的試點領域,首先是將部門服務行業改為全部服務行業,同時將鐵路運輸也納入試點領域之內,隨后根據國務院意見,郵電通信業務以及廣播影視服務也被列為試點對象。
第三階段,“營改增”試點的行業擴大階段,鐵路運輸業以及郵電服務業都被列入改革重點,營改增試點領域在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沒有有關金融業的營改增改革機制,2011年11月 ,財政部以及國家稅務局下發的關于《印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對有關金融業增值稅的計算方法提出改進,但是金融行業自身的復雜性,同時金融行業在國家經濟的地位,使得有關金融行業的營改增稅收機制改革無從下手,但是國家已經意識到金融行業的稅收機制改革的重要性,因此,有關金融業的改革會早日納入試點。
二、金額企業“營改增”面臨的稅收法律障礙
(一) 稅收方式難以統一
現有增值稅的征收方式不同,而經過研究證明,統一對金融業的征收方式并不可行,因為金融行業業務繁多,不同領域之間的稅務征收方式不同。比如,金融機構增值稅發票折扣制度,金融機構往往無法計算出準確的稅額,導致金融中介機構授權的費用也被計算進去,從而造成增值稅收不準確的情況。不僅如此,現有的計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個人稅務以及企業稅務的稅收方式天差地別,而不同類目的金融企業,需要不同的征收方式,但是有些稅收方式卻往往出現問題,比如保險行業,計算增值稅時采用即應納增值額=(工資+利潤)*稅率,這種稅收方式會引發偷稅以及逃稅的現象發生。但是同樣也無法對金融行業的稅收方式加以改進,如若統一所有的稅收方式,與此類目不同的金融企業的征管成本則會增加,不僅如此,金融行業的稅收機制也會較為混亂,會降低市場活動率,與改革稅收機制增加市場競爭力的目的相違背,不利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
綜上,不同類目的金融行業稅務征收方式不同,不僅僅是因為稅收方式的難以統一,更重要是若統一征收方式,會造成市場大幅度的動蕩,一些可能適合此類征收方式的金融企業反而會經受損失,因此,在對征收方式的改革上,要做到“合理”二字的基本改革制度。
(二) 稅收計稅方法難以確定
現有的計稅方法主要確定因素為增值納稅人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計稅方法,現有的計稅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一般計稅法,第二種為簡計稅法,但是二者在經使用時,卻往往難以確定,主要原因有:第一為金融行業的復雜性,在使用一般計稅法時主要要求計算企業的銷項稅額,主要通過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來進行折扣,避免重復稅收,金融行業本身具有復雜性,無法確定準確的銷項稅額,這就造成在使用一般稅收法時對稅務的計算不準確。同樣,簡易稅收法也需要計算銷售額,其中包括銷項稅額,因此,無論是使用一般稅收法,還是簡易稅收法,都有一定缺陷。第二是由于金融行業的局限性,一般稅收法還需要進項稅額,但是金融行業若是無法提供帶塊出售理財產品保持進項稅額的穩定,那么就無法利用一般計算法。而簡易稅收法,由于需要稅率,但是不同業務稅率不同,造成在使用簡易計算法時無法肯定,因為簡易稅收法有一個缺陷,無法抵扣進項稅額,沒有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那就與營業稅的稅收相似,與稅收改革目的相駁。endprint
因此,無論是一般稅收法還是簡易稅收法,由于金融行業的復雜性以及金融行業的局限性,兩種稅收計算法都有一定缺陷,因此,如何結合現有稅收法律進行改革,是目前稅收改革應當注意的重要問題。
(三) 稅收模式難以統一
目前國際有關增值稅的課征模式無相關先進經驗可以借鑒,僅僅只有中國,德國等國家在有關金融行業的課征模式上進行相關改革,目前的稅收模式主要有三類:第一為基本免稅法,顧名思義免除金融行業的稅務,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第二為零稅率法,即金融行業當于免除稅務。第三為進項稅額抵選擇是否消費者是否實行零稅率。第三種為進項稅額折扣法,我國目前的營改增就是采用此種方法,通過進項稅額進的行底褲,降低企業成本,而一般計稅法也是利用此類原理,通過減去進項稅額的方法達到對企業折扣,有利于企業調動自身經濟活力。但是不同國家的經濟實力不同,采用的稅務模式也有所不同,應當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并結合國內試點的過往經驗,構建一個適合我國的稅收模式,在原有進項稅額折扣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而改革有三大要素:不可脫離國情;不可脫離市場;不可脫離法律;特別是最后的一大要素,我國作為法制國家,稅收法律作為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如何改革,都不能脫離稅收法律。
三、金融企業“營改增”稅收法律建設構想
(一) 結合互聯網系統規劃稅收方式
不同類目的金融企業需要的稅收方式不同,統一稅收方式可能會增加企業工作量以及企業成本,因此,可以利用互聯網系統記錄銷項稅額,利用互聯網的監督功能以及互聯網規劃功能對金融工作的每個步驟記錄到位,方便對現有稅收方式進行改革并錄入法律。但是利用互聯網需要兩大要素:第一,技術支撐,互聯網監督功能的使用以及互聯網系統規劃的功能都需要技術支撐,不僅僅需要互聯網人才,同時也需要金融行業人才,二者能力結合才可支持金融行業的基本工作。第二,對金融行業的復雜性以及局限性有所認知,我國實行的是增值稅進項稅折扣法,主要通過計算企業的銷項稅額以及進項稅額,但是目前的銷項稅額往往難以計算,因此,利用互聯網監督并進核查,有利于稅收機制的深化改革。術業有專攻,不用的行業稅收方式不同,但是要做到統一,可以利用互聯網統一監管,對市場進行整體把控,既有利于企業發展,又不影響企業進行稅收改革。
(二)政府統一規劃并改進計稅方法
一般計稅法以及建議計稅法在面對金融市場的復雜性以及局限性面前有所缺陷,因此,制定一套適用于當下稅收機制的計稅方法,不僅僅需要政府進行統一規劃,同時還需要對金融市場有所把握。而核心在于滿足增值稅改革的根本目的,特別是簡易計稅法,雖然較為簡便,但是與營業稅計算方法類似不利于調動市場活力,因此,應當在一般計稅法上進行改革,可以將一般計稅法根據兩種情況進行改革,第一種難以計算銷項稅額,可銷項稅額的難以確定,導致一般計稅法出現偏差,因此,在進行改革時,可以根據這一情況進行實際改革。第二種是無法確定進項稅額,進項稅額在沒有理財產品以及貸款項目的銀行中是無法產生的,因此,根據這一情況進行改革,有利于現有企業的發展。
(三) 借鑒其他試點統一稅收模式
歐盟實行基本免稅法的根本在于金融服務增額難以計算,新西蘭實行零稅率法,而我國交通運輸業以及部門服務業實行營改增稅收改革,大多為進項稅額折扣法,而新加坡以及奧大利亞也為進項稅額折扣法,他們主要利用金融服務的增值稅處理,利用歐盟的免稅法為基礎,在免稅的額度上允許進項稅額折扣。現有的試點主要包括運輸業,部分服務業以及郵政服務業,電信業等,因此,,在有關稅收模式上,可以借鑒國外以及國內其他試點的經驗,對我國營改增行業問題作為具體改革,改革不可脫離國情,不可脫離市場,不可違背法律,在以調動市場經濟活力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經濟。
四、結語
實施營改增,主要是對我國的增值稅以及服務進行根本改革,調動活力,避免繳納重復稅,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調動市場經濟活力以及支持服務業的發展,但是金融業作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以及核心,對金融業進行改革不可急功近利,因此,在我國實施營改增試點中,金融業務并沒有被納入試點當中,但是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金融業實施營改增的重要性,有關營改增法律問題,主要是稅收方式,模式以及計算方法上的問題,相比于新加坡實施的進項稅額免稅法,我國也有所實施,但是我國與新加坡國情的不同,導致我國實施模式與其不同,因此,如何合理的實施營改增,是我國目前應當進行改革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張荷芳.金融業“營改增”的困境與政策探討.安徽財經大學.2015.
[2]劉中虎.增值稅的社會經濟效應與“營改增”問題研究.武漢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