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玉


【摘要】 目的:觀察ICU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的有效性及相關措施。方法:將110例重癥監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5例,實施ICU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干預)和對照組(55例,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護理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等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管道堵塞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依從率、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重癥監護患者實施ICU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干預的效果十分理想,有效降低和控制了管道堵塞的發生。
【關鍵詞】 重癥監護室; 中心靜脈置管; 管道堵塞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091-03
中心靜脈置管是現階段最為安全和有效的長期輸液途徑之一[1],具有痛苦小、操作方便、留置時間長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疾病的治療當中。有報道指出,優質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提高治療效果[2]?;诖?,本文選擇了重癥監護患者110例并予以不同護理干預,選擇最佳的重癥監護患者護理方案,現將試驗詳情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行中心靜脈置管術的重癥監護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筆者所在醫院ICU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治療患者。其中男79例,女51例,年齡21~76歲,平均(46.25±6.37)歲。依照入院順序將110例行中心靜脈置管術的重癥監護患者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依照常規護理干預內容對行中心靜脈置管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開展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服務。具體包括:(1)加強巡視力度。重癥監護患者實施中心靜脈置管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巡視力度,每隔一段時間對患者的輸液狀態進行觀察和記錄,從而在根本上預防和避免導管堵塞、脫落、移位等影響輸液順暢性的問題,一旦發現輸液重力滴速≤50 gtt/min后,需要立即停止輸液,對管道進行沖洗,避免血液反流等不良反應[3]。護理人員在進行相關操作時,需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從而有效預防和降低感染的發生率。(2)合理沖管。定期組織重癥監護室的護理人員參加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沖管和封管操作方式的熟練性,確保一旦發生意外,護理人員能夠及時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在重癥監護患者實施中心靜脈置管術后4~6 h,護理人員需要采用10 ml的25 U/ml肝素鹽水對導管管道進行沖洗,從而預防藥液沉積。在對患者輸入營養液或血液后,同樣需要采用生理鹽水脈沖式沖管,消除管道中的沉淀物。同時,可不定期對護理人員操作合理性進行督查,并將督查結果與護理人員的個人績效考核掛勾,從根本上提高ICU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護理服務質量。(3)管道堵塞處理。當護理人員發現中心靜脈置管術的重癥監護患者出現滴注不順暢現象時,需要對導管管道的狀態進行檢查,并對患者的意識狀況進行判定,查看管道是否存在扭曲、折疊等問題,當疑似管道堵塞時,需要采用注射器對導管進行抽吸,如果順利抽吸順利并有回血則說明管道未堵塞,如果抽吸不順利并無回血,則說明管道堵塞,護理人員需要采用50 000 U尿素酶+20 ml生理鹽水,注入導管待栓子溶解后再行輸液[4]。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中心靜脈置管的必要性,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約束意識,從而降低因患者自身因素導致的管路折阻和脫出。(4)拔管護理。護理人員在幫助患者拔管前,需要做好安撫工作,指導患者在拔管時屏住呼吸,并保證拔管動作的輕柔性,拔管后激勵采用醫用棉球對穿刺點予以按壓,并向患者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內容[5]。
1.3 觀察指標
監測和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導管狀況,調查和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程度及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則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予以評估和對比。
1.4 評價標準
接輸液器抽取不暢或抽取無回血,并伴有阻力為完全堵塞;接輸液器抽取有回血,輸液重力滴速21~60 gtt/min為部分堵塞;接輸液器順利抽取并有回血,輸液重力滴速>60 gtt/min為順暢[6]。管道堵塞率=(完全堵塞+部分堵塞)/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管道堵塞率及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管道堵塞率、感染及非計劃向拔管等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化莊南相關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管道堵塞率及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組別 管道堵塞 例(%) 管道堵塞率(%) 感染率
(%) 非計劃性
拔管率(%)
完全堵塞 部分堵塞
觀察組(n=55) 1(1.82) 3(5.45) 7.27 3.64(2/55) 5.45(3/55)
對照組(n=55) 6(10.91) 10(18.18) 29.09 16.36(9/55) 18.18(10/55)
字2值 8.8000 4.9495 4.2744
P值 <0.05 <0.05 <0.05endprint
2.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完全依從32例,部分依從30例,不依從3例,護理依從率為94.55%;對照組患者完全依從20例,部分依從25例,不依從10例,護理依從率為81.82%。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25例,共29例較為滿意,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為98.18%;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20例,較為滿意27例,不滿意8例,總滿意度為85.45%。觀察組護理依從率及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8.8000、4.9495,P<0.05)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分別為(83.53±4.62)分、(85.42±5.23)分、(81.54±4.63)分和(80.73±4.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6±5.37)分、(73.26±4.26)分、(70.53±4.15)分、(71.25±5.37)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1.4846、13.3692、13.1323、10.2661,P<0.05)。
3 討論
管道堵塞作為中心靜脈置管術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7],一旦發生,不僅影響了治療的順利進行,還增加了患者痛苦。為了保證導管的正常使用,加強和完善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8]。結合本文實驗研究內容,筆者所在醫院選擇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行中心靜脈置管術的重癥監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和ICU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所得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管道堵塞率為29.09%,感染率為16.36%,非計劃性拔管率為18.18%,患者護理依從率為81.82%,護理滿意度為85.45%。開展ICU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管道堵塞率為7.27%,感染率為3.64%,非計劃性拔管率為5.45%,患者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4.55%和98.18%,觀察組患者管道堵塞率、感染率和非計劃性拔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總依從率及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足以證明重癥監護室患者行中心靜脈置管術治療期間,輔以ICU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的預防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管道堵塞、患者感染及非計劃性拔管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改善患者依從性及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加符合重癥監護患者的臨床治療及生理需求,值得予以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志娟.ICU患者深靜脈置管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15-17.
[2]馮艷,張重陽.PICC在ICU臨床應用中發生堵塞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90-92.
[3]鄭貞,嚴繼承,黃鑫等.集束化護理對降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8):4483-4485.
[4]朱燕妮,陸燕英,高源根,等.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32):4066-4067.
[5]黃茜,許昌蘭,劉雙林,等.集束化護理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臨床應用[EB/OL].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7(6):39-41.
[6]張玲,唐晟,劉輝,等.集束干預策略對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189-190.
[7]張春環,盧遠新,黃慶萍,等.安全護理模式指導下的干預措施在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7):2411-2412.
[8]陳柳華,黃春燕.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堵管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24(7):260.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