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監督,顧名思義,意思是監控和督促。對于上市公司監督制度定義的理解,我國有些學者認為,“遏制公司代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主要機制有內部監控、市場動力、合同激勵和外部干預四種,內部監控即股東自己通過某種方式或設置監控人來實現對經理行為的監控,市場動力即通過控制權市場、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和經理人市場給經理人以壓力和懲戒,激勵即通過合約方式,使代理人因為經營業績的改善與提高而獲益,外部干預即來自公司外部的力量對代理人機會主義進行直接干預” ,就指出了上市公司監督的基本問題,本文認為上面提出的四個機制最為重要的就是內部監控和外部干預兩個方面,故而從這兩個方面重點論述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內部監督 股東救濟
作者簡介:宋卓君,中央民族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司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287
一、我國上市公司監管法律制度及突出問題
目前,我國許多的上市公司都受到了公司控股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等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控制,這些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手中的權力對公司財產進行侵吞,嚴重損害公司、公司中小股東和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除公司經營者和控股股東行為不夠自律以外,還有公司內部監督和權力制約機制失效、并且外部缺少對這種行為的制約,社會沒有非常健全的法制來監控上市公司的進展,難以形成強大的監督力量,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法律制度出現了這樣嚴重的缺陷。
(一)上市公司內部監督管理的缺陷
1.公司大股東權力缺乏制衡
我國《公司法》第37條和第98條等條款對股東各項權利的規定不明確,沒有建立非常系統的制衡大股東的表決權制度。法律的脆弱就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和大股東罪操縱公司的決策和公司財產的現象。比如說,一家公司的控股股東擁有這家公司66.6%以上的股權,這位股東想通過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從而轉移公司的財產。66.6%以上的股權已經超過了所有股權的三分之二,因此其在股東會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可以說股東會所作出的決議基本就是他自己的意思表示。一旦股東會決議通過了上述擔保合同的提議,那么公司對外擔保行為有效,股東就可以達到轉移或變向侵占公司資產的目的。股東的這種做法嚴重威脅到了公司債權人等的合法利益,對公司的經營帶來隱患。
我國公司法對上述問題提出了股東直接訴訟等救濟手段,這些手段主要針對公司的中小股東。但是,我國法律對于股東直接訴訟等救濟手段的規定并不全面也并不具體,沒有明確的規定除公司管理人員對股東的義務,這使得股東訴訟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中小股東也就難以直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我們通常認為,公司內部監督制度設定的目的在于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股東和大股東的利益有時是存在沖突的,為了滿足大股東的利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損害中小股東利益。這不僅體現在股東會上,還體現在董事會中。我國有些學者認為,“‘一股獨大公司的董事會中,大部分成員為大股東委派的董事,大股東代表依賴大股東的意志決定任何事項,董事會的運作過程中便不需要集體決策。” 獨立董事也因此而形同虛設,獨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其正常的工作職能。
2.監事會和獨立董事的職能缺陷
目前我國法律對于監事會中成員的選任大多主張從公司內部選任。但是內部選拔監督人員往往導致監事會獨立性較差,監事會成員不好直接出面制止一些違規行為。即使監事會在公司地位上與董事會平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監事會經常會成為董事會和經理層的附庸,甚至于變成大股東的傀儡。大股東可以通過利益買通和任命親信等方式將監事會收歸自己控制,從而監事會成員不敢對高層進行監督。且公司大股東一旦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監事會的工作,如不給監事會必要的經費等,監事會就很難開展工作。法律也對此并沒有作出非常強制的要求,因此監事也出于不得罪公司高層的目的怠于行使監督權力。獨立董事制度也是同樣的道理,據調查報告顯示,33.3%的獨立董事表示,在董事會表決時從未投過棄權票或者反對票;35%的獨立董事表示,從未發表過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高管有分歧的獨立意見。 而另一份調查說,認為獨立董事對公司效用一般的占被調查人數的86%。 可以看出,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其實存在一些問題,在2005年和2013年公司法修改之后,這個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可以完善的空間。
(二)市場外部監督存在缺陷
上市公司監督公司的主動權在于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證券交易所。證監會起到宏觀的控制作用,也代表著國家對于上市公司監督的干預,而證交所是市場組織者也是市場運行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相對證監會的職能而言更加微觀和細致。然而,我國證監會的工作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首先,我國證監會承擔了過多的職能。包括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并且同時也要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任務冗雜就難以有效地協調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長此以往,證監會就失去了監督的權威性。另外,國家有關部門比如中央銀行和地方政府沒有發揮各自的職能,沒有對證監會的監督起到輔助的作用,出現一種推脫責任和相互扯皮的現象。致使出現證監會的任務過于繁重、而輔助機關過于清閑、上市公司監督無人打理的惡性結果。
二、我國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公司內部監督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國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即公司法對于董事會中職工代表的比例設定了一個較為合適的底線,這就有效地保證了董事會決議能夠較好地反映職工的利益。然而,對于監事會的構成,我國法律只規定了監事會成員人數的底線,但是如果在一個大規模的上市公司之中,管理層如果為了規避監事會的監督故意設置一個小規模的監事會組織,就會導致需要監督的事務太多,小規模的監事會無法履行相應的監督職責。相反,如果人數過多則會導致監督成本的上升和人力財力的浪費。豑所以,我國法律應當采取一定參照的措施來設置適合各個上市公司的監事會人數限制。同時,監事會成員的知識和專業素養應該得到系統提升。許多上市公司監事會規模合理,但是成員并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公司的監督事務,這就說明了監事們的專業能力還有待提升。上市公司可以組織一些相應的培訓活動,要求監事會成員參加,并且監事應當主動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高監督能力和監事會整體的監督效率。endprint
另外,獨立董事制度也是上市公司內部監督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闡述了關于獨立董事選任的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股東可以提出獨立董事候選人,并經股東大會選舉決定。”但是我國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東的問題,獨立董事的選任很有可能被公司的控股股東所控制,因此我國立法需要改善獨立董事的任免制度,并且給予獨立董事充分的監督權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配合監事會的工作。
(二)外部對上市公司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如前所述,證交所監督是外部監督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證交所監督能夠延伸和發展政府對上市公司的監督,也能夠自己承擔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并避免政府對上市公司監督的過多介入。我國《證券法》和《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應當對證交所的自律監管機構進行明確,并明確證監會和證交所之間的關系,規范各自的職能。同時對其他部門進行法律規制,避免各部門對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法律制度發生相互推諉的現象。
另外,我國應當強化證交所的執法權限,明確賦予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開展檢查和調查的權力,并且賦予證交所一定的懲罰權力,對于違規操作的上市公司進行懲罰監督。國外證券法規定,證交所對上市公司及其董事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措施主要有:口頭警告、責令改正、內部批評、公開譴責、支付懲罰性違約金、停牌、取消注冊或認可等方式。我國應當基于我國國情,對以上的措施進行效仿,加強證交所的權威性和監督的獨立性。
上面已經說過,我國證監會的事務過于龐雜以至于無法集中精力來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這就需要我國深交所和上交所對我國證監會進行輔助,幫助證監會分擔監督上市公司的壓力。有些學者認為我國證交所應當有執法處罰的程序。本文對這樣的措施不予認同,執法處罰程序應當由司法機關來實施,證交所不能擁有這樣的程序。但是我們應當將一部分懲罰的權力進行下放,讓證交所發揮它的重要職能。
注釋:
黃平南.構建我國上市公司監督體系的法律制度研究.福建泉州:華僑大學.2005.3-4.
王麒.論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督制度的完善.廣州: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4.14-17.
童穎.首份中國獨董調查報告:獨董生存現狀.http://www.163.com.2004-11-18.
吳志攀.市場轉型與規則嬗變——WTO條件下中國證券市場法制環境面臨的挑戰與完善建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17.
葉霞英.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法律思考.湖南:湖南大學.201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