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汶峰 劉宗俊麟 周鈺娟 文慶蓮
【摘要】目的 觀察錫類散聯合消痔靈保留灌腸對慢性放射性直腸炎(Chronic Radiation Proctitis,CRP)大鼠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L-6)的影響,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 選用雌性SD大鼠21只,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錫類散聯合消痔靈組,除對照組外,其余組采用6MV-X射線單次照射建立SD大鼠放射性直腸炎模型,造模12周后,各組大鼠予藥物灌腸14天,ELISA檢測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結果 模型組、錫類散聯合消痔靈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較對照組升高(P﹤0.05),錫類散聯合消痔靈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較模型組降低(P﹤0.05)。結論 錫類散聯合消痔靈保留灌腸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
【關鍵詞】錫類散;消痔靈;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大鼠;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
【中圖分類號】R730.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8..01
慢性放射性直腸炎是盆腔惡性腫瘤患者放療后常見并發癥,常發生在放療后3-6個月,發病率約為5%~20%[1]CRP的出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表明放射性腸炎的發生分為起始、信號產生、信號傳遞和放大、潰瘍形成、愈合五個階段,其中信號傳遞和放大階段是放射損傷嚴重程度的關鍵環節,在此階段炎癥細胞會釋放TNF-α、IL-6等炎癥因子[2]。研究表明TNF-α、IL-6與放射性直腸炎的炎癥反應有關。
1 資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藥物、試劑
清潔級健康雌性SD大鼠21只,體重180~220 g,由西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YXK(川)2013-17),飼養于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實驗動物房,錫類散購自江蘇七0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批號:Z32020726),戊巴比妥鈉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014P031),TNF-α、IL-6試劑盒均購自北京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線加速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提供)。
1.2 建立大鼠CRP模型
采用6MV-X射線局部單次大劑量照射的方法建立放射性直腸炎模型,首先通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40 mg/kg)
麻醉大鼠,然后將大鼠仰臥固定在平板上,調整照射范圍從恥骨聯合至肛門,照射野面積為4 cm×3 cm,源皮距
100 cm,除對照組外,各組大鼠接受25 Gy照射,劑量率為400 MU/min。
1.3 大鼠分組及灌腸
21只大鼠隨機分為3組,每組7只。照射后12w開始,每天同一時間段連續灌腸14天。每只大鼠均接受1.5 mL對應藥物灌腸,每天灌腸一次,對照組、模型組灌腸藥物均為生理鹽水,錫類散聯合消痔靈組予錫類散(100 mg/kg)和消痔靈(42 mg/kg)灌腸,錫類散、消痔靈兩藥物用量約為成人每公斤體質量劑量的6倍。
1.4 大鼠血清TNF-α、IL-6檢測
各組大鼠在灌腸后第15天心臟取血,4℃冰箱靜置2 h,4℃,3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根據試劑盒說明,ELISA檢測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
學意義
2 結 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錫類散聯合消痔靈組血清中TNF-α、IL-6水平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錫類散聯合消痔靈組血清中TNF-α、IL-6水平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放射治療是盆腔腫瘤患者的一種重要治療選擇,放療在為患者治愈疾病的同時,帶來了如放射性直腸炎等并發癥,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因其癥狀頑固,存在時間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發現錫類散聯合消痔靈保留灌腸治療大鼠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提示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有關。我們仍需進行大樣本的動物實驗進一步探討其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 張徽聲,錫類散加激素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腸炎4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08): 142.
[2] 黃 璇.消痔靈注射結合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60例[J].江西中醫藥,2009,(08):47-48.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