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紅


【摘要】目的 在臨床診斷冠心病患者期間分別采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臨床對比分析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利用自愿參與原則在我院所接診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對其實行均分,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21例。參照組在診斷過程中應用常規心電圖,研究組診斷過程中應用動態心電圖,將2組患者實行不同診斷后得到的組間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明顯更高,心律失常檢查結果明顯更準確,對比參照組患者而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診斷冠心病患者期間采用動態心電圖,可獲得理想檢查結果。
【關鍵詞】冠心病;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5..01
冠心病在臨床上屬于多發疾病且病情較為復雜,臨床表現包括胸痛、呼吸困難、頭暈心慌等[1],心律失常發生的原因是患者冠狀動脈循環發生功能性改變或者器質性改變以及患者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出現了不平衡性,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組探究中選取疑似患者42例,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臨床診斷冠心病患者期間采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的對比分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利用自愿參與原則在我院所接診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21例。研究組男12例、女9例、年齡78~62歲,平均年齡(65.32±4.71)歲;參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79~63歲,平均年齡(66.02±5.24)歲。本組探究中給予2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診斷過程中應用常規心電圖,利用NEC3321型日產心電較長掃描儀并將紙速設置在每秒25 mm,將電極置于患者體表并連接掃描儀,然后給予患者進行繪制心電圖操作。
研究組患者診斷過程中應用動態心電圖,連接相關連接設備后打開分析系統并給予患者進行全天監測記錄,在給予患者進行缺血性ST段診斷時需要按照J點方向后80 ms呈水平或者下斜1 mm以上,持續時間需要超過1 min。
1.3 統計學辦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組患者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
對比分析2組患者經過不同方法診斷后得出的組間數據,研究組患者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心律失常檢查結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心律失常檢查結果(室性早搏二/三聯、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二/三聯、房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房室傳導阻滯、房性早搏單發)明顯更準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冠心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常用檢查方式是冠狀動脈造影術[3],可通過儀器對患者動脈形態進行直接觀察,但是作為有創檢查,患者耐受性較差,基于此,臨床上在冠心病患者診斷中提出了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常規心電圖的臨床優勢是檢查簡單便捷,臨床劣勢是僅能記錄患者在某個時間段內的心電圖,持續性較差且在檢測患者室速、房速以及早博等心律失常時需要進行多次檢查,動態心電圖臨床優勢是操作簡單以及無創傷,價格低廉以及檢測率高也屬于動態心電圖的臨床優勢,耐受性較好,記錄信息更加準確和全面,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
綜合以上理論得出,在臨床診斷冠心病患者期間采用動態心電圖可獲得更佳的檢查結果,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較高,心律失常檢查結果明顯更準確,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謝玉華,代西艷.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4):117-118.
[2] 魏 彤.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8):5310-5311.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