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婭妮
【摘要】目的 分析在氣虛型聲音嘶啞患者治療中應用中益氣湯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總結補中益氣湯在治療氣虛型聲音嘶啞方面的認識,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優勢。結果 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型聲音嘶啞優勢明顯。結論 補中益氣湯能明顯改善患者聲帶閉合不全及充血肥厚,有效治療氣虛型聲音嘶啞。
【關鍵詞】聲音嘶啞;補中益氣湯;氣虛型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5..01
1 祖國醫學對補中益氣湯在氣虛型聲音嘶啞治療方面的認識
聲音嘶啞屬祖國醫學喑啞范疇,暗啞之病祖國醫學多有論述,張景岳著《景岳全書·聲暗》[1]載:“暗啞之病,當知虛實,實者其病在標,因竅閉而暗也;虛者其病在本,因內奪而暗也;聲音出于臟氣,凡臟實則聲宏,臟虛則聲怯。”明確闡述了本病有虛實之分;《醫碥·暗》亦記載:“但喉中聲啞,而舌則能轉運也,多由勞咳久而然。蓋聲出于肺,喉為道路,勞病日久,火刑肺金,金傷破則不鳴。”表明此類型患者聲啞日久,遇勞則加重,語音低微費力,難以持久,晨重午輕,舌體胖大、苔白、脈細無力,均為氣不足而導致聲門不能鼓動;勞則氣耗,氣愈虛損則癥狀愈重;晨起初陽升但不盛,故表現為氣虛者上午癥重。治宜補益脾肺、益氣開音,以補中益氣湯為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首見于《內外傷辨惑論》,又見于《脾胃論》是金代醫家李東垣之代表方,該方由黃芪一錢(30 g)、人參三分(10 g)、當歸二分(10 g)、白術三分(10 g)、炙甘草五分(15 g)、陳皮三分(10 g)、升麻三分(10 g)、柴胡三分(10 g)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
聲音嘶啞是指發音時聲音失去了正常的清亮、圓潤的音質,一般多用“毛”、“沙”、“啞”等來表示聲音嘶啞的不同程度,“毛”是指發聲時音調嘶啞,聲音不清亮;“沙”是指發聲輕微且不純凈;“啞”是指音調較“沙”低沉而且混濁。常見于現代醫學的喉炎、聲帶麻痹、喉腫瘤等疾病。氣虛型喑啞纖維喉鏡檢查示:雙聲帶肥厚,微充血,聲帶閉合不全,有縫隙,或室帶掩蓋聲帶,或見聲帶小結。喉屬肺系,肺為清肅之臟,主發聲之職,肺之氣陰充盛,則氣道流暢,聲音洪亮,然肺之氣陰虧損,則氣道失利,音啞無力,或它臟病變傷及肺臟,肺失宣發肅降,氣津不能正常輸布,喉失所主,亦成喑證。祖國醫學認為聲嘶日久,多屬虛證,其病機為肺脾氣虛,肺氣虛則無力鼓動聲門,脾氣虛則宗氣不足致使發聲乏源。脾虛則聚痰生濕,易凝發為小結。臨床多因各種原因導致肺脾氣虛、聲門失養,或肺腎陰虛,虛火熏灼于喉,聲門失健所致,即所謂“金破不鳴”。《景岳全書·卷二十八》[1]曰 “凡饑餒疲勞以致中氣大損而為喑者,其病在脾,宜歸脾湯、理陰煎、補中益氣湯、溫胃飲之類主之……”,脾肺為母子之臟,肺氣盛則聲音揚,脾氣健所以肢體通達,因藥證合拍,而頑疾霍然。縱觀歷代醫家治療氣虛型聲音嘶啞均采用扶正固本的治療大法,而補中益氣湯是傳統的扶正固本中藥方劑,且臨床療效顯著。
2 補中益氣湯的組方意義
本方重用黃芪,黃芪有著味甘與微溫特點,主要功效是升陽固表、歸脾、補中益氣、肺經等,屬于君藥;炙甘草、人參與白術可以益氣健脾,屬于臣藥,與黃芪協助應用,可以強化補益中氣的效果;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日久,營血必虧,故以當歸養血和營,助黃芪、人參補養氣血;陳皮理氣和胃,寓于諸藥補而不滯之意,均為佐藥;應用少量的升麻與柴胡,可以升舉下陷之清陽,尤其配合君藥以后,可以升提下陷之中氣,為補氣方中的使藥,應用效果較為明顯。在《本草綱目》中[2]載謂:“升麻引陽明清氣上升,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虛弱、元氣虛餒及勞役饑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通過聯合上述各種藥物,可以提升患者氣陷情況,氣虛得補,諸侯自愈。若聲帶腫脹者,可加白花蛇舌草、莪術消腫散結;若明顯氣虛聲戶開合乏力者,可加五味子、訶子、木蝴蝶等斂肺開音;若脾虛痰濕著者,加茯苓、半夏。
3 補中益氣湯的現代藥理研究
萬集今、葛振華、王若愚[3]等在實驗性脾虛小鼠脾臟淋巴細胞增殖周期和免疫細胞化學的實驗研究中,利用脾虛小鼠模型證明該方劑具有增強非特異性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從而全面評價了本方“扶正固本”的免疫學機制。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補益類中藥大多數具有調節免疫作用,而此實驗結果結合以前其他大量報道,充分說明補中益氣湯扶正固本的作用與其增強免疫功能及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密切相關;同時,實驗還提出,補中益氣湯在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方面,沒有顯著增強的作用,但是對于造模以后脾虛小鼠免疫功能有顯著增強的作用,并能夠使其恢復至正常水平,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祖國醫學中“虛則補之”的合理性。同時可以反映出在氣虛型聲音嘶啞患者治療中應用補中益氣湯,可以加強機體免疫功能,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從上文研究中不難看出,補中益氣湯的使其不僅局限于傳統醫學的治療觀點,更為進一步發展中醫補益及扶正理論奠定了基礎,尤其在氣虛型聲音嘶啞患者治療中,可以補養氣血、益氣健脾等,效果較為明顯,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景岳.景岳全書[M].山西科技出版社,2010.
[2] 李時珍.本草綱目[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3] 萬集今,葛振華,王若愚,等.實驗性脾虛小鼠脾臟淋巴細胞增殖周期和免疫細胞化學的研究[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1994,3(2):116-122.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