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函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間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兒進行研究,按患兒護理方式將患兒分為基礎組(n=60)和干預組(n=60),對基礎組患兒實施基礎護理,對干預組患兒實施護理干預,統計分析兩組患兒預后狀況。結果 干預組患兒術后恢復狀況及家長滿意度評分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優,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實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8..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間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兒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實施影像學檢查、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兒;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配合手術及護理研究。排除標準:其他急腹癥患兒;嚴重臟器合并癥、惡性腫瘤患兒;精神、意識、認知障礙患兒。按患兒護理方式將患兒分為基礎組(n=60)和干預組(n=60),基礎組患兒男女比33:27;患兒年齡4~13歲,平均年齡8.5歲(s=3.8);干預組患兒男女比34:26;患兒年齡4~13歲,平均年齡8.6歲(s=3.8)。對基礎組與干預組患兒一般基線資料實施獨立樣本檢測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比對。
1.2 方法
對基礎組患兒實施基礎護理,對患兒進行常規治療護理,指導患兒禁食。
對干預組患兒實施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向患兒家長講解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預后等,積極回答患兒家長治療疑問,消除患兒及家長治療疑慮。②心理干預:在患兒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積極安撫患兒及家長情緒,向患兒及家長介紹不良心理對患兒病情的影響,告知患兒治療不配合可引起消化道梗阻,加重病情,積極安撫患兒不良情緒,并向患兒介紹相關治療成功案例,促進患兒及家長配合治療[1]。③生活護理:患兒治療過程中需進行禁食、胃腸減壓治療,并定期檢查患兒引流袋負壓狀況;患兒治療過程中需采取定期實施生理鹽水漱口,避免感染;及時給予患兒全靜脈營養支持,改善患兒營養狀態,在患兒輸液過程中嚴密監測患兒皮膚狀況,出現異常及時處理。④下床活動干預:護理人員組在術后積極輔助患兒家長實施早期下床活動,向患兒介紹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并積極記錄患兒活動量,按患兒實際狀況調整日常活動計劃[2]。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后恢復狀況及家長滿意度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干預組患兒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家長滿意度評分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優,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闌尾炎是小兒常見急腹癥,血流障礙、細菌感染、闌尾腔梗阻、神經反射等相關因素均是引起小兒闌尾炎的常見因素。小兒闌尾炎早期癥狀及體征無明顯特異性,身體感受主訴效果較差,病情進展可導致闌尾穿孔、壞死、彌散性腹膜炎等,嚴重危及患兒生命安全。闌尾切除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小兒闌尾炎的常用術式,但目前臨床報道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易并發炎性腸梗阻,影響患兒預后。當前臨床研究顯示,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發生主要因患兒機體耐受性較差,術后因疼痛長時間臥床,引起腸蠕動減慢而致病[3]。本次研究中干預組患兒術后恢復狀況明顯較優不行,分析原因是:①在護理干預中加強對患兒及家長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可提升患兒及家長對疾病的認知,促進患兒積極配合治療;且心理干預可減少患兒不良情緒引起的身體應激,減輕患兒術后疼痛,促進患兒早日下床活動。②通過生活護理可預防患兒口腔感染,并改善患兒營養狀態,提升患兒機體免疫力,促進患兒恢復。③通過下床活動干預可促進患兒積極配合術后護理內容,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及早改善腸梗阻狀況,改善患兒預后。在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內容全面,且護理過程以患兒為中心,積極滿足患兒及家長的護理需求,護理有效性明顯提升,因此可提升家長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實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促進患兒早日恢復,運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吳麗云.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3):214-215.
[2] 邢紅英,劉 靜.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6,6(5):258-259.
[3] 李文霞.小兒闌尾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護理探討[J].飲食保健,2016,3(23):133-134.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