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芬 周錦華 陳維力 陳曉芳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中途調整持續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藥物濃度時心率及血壓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0月,70例體外循環術后連續使用微量泵持續泵入血管活性藥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A、B組,各35例。B組患者在調整持續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藥物濃度期間由標配改雙倍劑量時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的走速直接由標配的走速調整為雙倍劑量時的走速。A組患者則在血管活性藥物濃度由標配改雙倍劑量時,一開始患者按標速泵入藥物,當收縮壓不變或上升2~3 mm Hg,開始逐漸1 μg/(kg·min)調整滴速,直至走速調整到雙倍劑量實際所需的走速。兩組患者在持續血管活性藥物泵入中途均更改藥物濃度,對干預前、干預后5 min及實施時的患者心率、血壓進行對比。結果:在調整滴速后,A組患者心率波動小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波動范圍均小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藥物中途更改劑量,能有效減少對心率及血壓的影響。
【關鍵詞】 血管活性藥物; 劑量; 調整滴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6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128-02
體外循環術后的患者常伴有心肌收縮力減低,及時應用正性肌力藥及血管擴張劑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復[1]。心血管手術后,血壓應維持在適當的水平,如血壓過高,使心臟負荷增加而增加心肌耗氧;如血壓過低,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灌注減少,產生器官缺血,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維持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保持平穩的心率、血壓尤為重要。不恰當的少量液體的輸入,即可增加心臟的負擔,造成嚴重的心功能衰竭[2]。因此術后患者為了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影響心功能恢復減輕心臟負荷,會根據病情調整液體的出入量。因此當大劑量的血管活性藥持續微量泵推注時,會考慮更改血管活性藥物劑量。有些患者對血管活性藥物特別敏感,極微量速度的改變或極短時間的終斷即可引起血壓、心率的大幅度波動,出現一時性的不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4]?;诖耍疚倪x取70例體外循環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護理干預對中途調整持續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藥物濃度時心率及血壓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心外ICU收治的70例體外循環術后連續使用微量泵推注血管活性藥物,中途更改藥物劑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35例。A組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5 d~65周歲,平均23.9歲;B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12 d~67周歲,平均20.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組患者護理人員根據醫囑將血管活性藥物由標配改雙倍劑量時,根據醫囑的走速直接由標配的走速調整為雙倍劑量時的走速,并在持續心電監護、有創血壓時時監測下觀察患者心率、血壓的變化。具體操作如下:將新配置好的雙倍劑量的血管活性藥物連接三通開關及延長管排氣置于微量推注泵內,遵醫囑直接將標配的走速調整為雙倍劑量時的走速,按開始鍵,確定藥物開始輸注時連接到中心靜脈置管,然后將原來的三通開關關閉。瞬間非意圖性快速注入大量藥液給患者會造成致命性的危險,所以更換藥液時,關閉輸液三通等步驟必不可少[5]。撤除原血管活性藥物的注射器及延長管丟棄,三通管處予肝素帽封閉。記錄更換前及更換后5 min內患者的心率、血壓的變化。A組患者更換方法同B組,但開始時走速按原來的速度泵入藥物。當收縮壓不變或上升2~3 mm Hg,開始逐漸1 μg/(kg·min)調整滴速,直至走速調整到實際所需的走速。通過心電監護及有創血壓監測記錄血管活性藥更換前及更換后5 min內患者的心率、血壓的變化。
1.3 觀察指標
在持續心電監護及有創血壓監測下每5分鐘記錄1次數據,發現調整滴速后5 min內患者的心率、血壓波動最大,所以每組患者均記錄更換前及更換后5 min內心率、血壓的變化數值。以每組患者更換前及更換后5 min內心率、血壓波動的差值作為心率、血壓的波動范圍(即5 min內最高值-最低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調整滴速前,兩組心率波動范圍、收縮壓波動范圍及舒張壓波動范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調整滴速后,A組患者的心率波動范圍、收縮壓波動范圍及舒張壓波動范圍均小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本研究探討護理干預對中途調整持續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藥物濃度時心率及血壓的影響。體外循環術后的患者常伴有心肌收縮力減低,及時應用正性肌力藥及血管擴張劑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復[1]。心血管手術后,血壓應維持在適當的水平,如血壓過高,使心臟負荷增加而增加心肌耗氧;如血壓過低,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灌注減少,產生器官缺血,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維持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保持平穩的心率、血壓尤為重要。不恰當的少量液體的輸入,會增加患者的心臟負擔,造成嚴重的心功能衰竭[2]。本次選用持續泵入的血管活性藥物由3倍體重(kg×3)的藥物劑量(mg)稀釋為50 ml(標配),改成6倍體重(kg×6)的藥物劑量(mg)稀釋為50 ml時(雙倍劑量),通過不同的方式調整滴速,觀察心率、血壓的變化。微量注射泵在使用中常出現一些問題,尤其是泵入的藥物多為高警訊藥物,一旦操作不當,不僅影響藥物的療效,還隱藏著不安全隱患。因此選擇統一型號、同一批次投入使用的微量推注泵,讓從事心外ICU工作10年資以上具有臨床豐富經驗,接受統一培訓,操作步驟一致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
分析B組雖有不少文獻報道此更換手法對患者心率、血壓的影響最小,但對于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術后當天危重患者對血管活性藥極其敏感,極微量速度、濃度的改變或極短時間的終斷仍能引起心率、血壓的變化。分析未考慮中心靜脈置管容積內藥液濃度變化。B組患者更換方法后,走速是原來的一半,從三通開關末端經中心靜脈導管到進入血液中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時藥物濃度的降低會使心率及血壓有所下降。
分析A組一開始的走速是按原走速泵入藥物,當收縮壓不變或上升2~3 mm Hg,開始逐漸1 μg/(kg·min)調整滴速,直至走速調整到實際所需。本次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者的心率波動范圍、收縮壓波動范圍以及舒張壓波動范圍均小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從三通開關末端經中心靜脈導管到進入體內的藥物濃度始終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所以患者的心率、血壓波動幅度最小。
參考文獻
[1]郭加強,吳清玉.心臟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0-609.
[2]林淑霞,胡惠,胡強夫.低齡低體重小兒心臟手術容量管理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6):1519-1520.
[3]王海榮,劉永勝,高艷軍.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流程在非心血管科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9):429.
[4]任珂.血管活性藥物安全使用管理及成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33):42-43.
[5]梁愛華.使用輸液泵輸入血管活性藥物期間的管理[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10):191-192.
(收稿日期:2017-04-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