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禁止使用武力或威脅的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原則,但其并不是絕對的禁止性規定,在現代國際關系之中還存在合法的使用武力的情形。一是國家自衛權,二是安理會采取的或授權的武力行為。外層空間是人類活動的新領域,世界各國越來越意識到外層空間在眾多方面的戰略價值,積極開展外層空間活動,加強外層空間能力建設。目前外空探索與利用的現狀與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理想狀態大相徑庭,十分有必要以國際空間法的法律視角考慮國家在外空使用武力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關鍵詞 外層空間 使用武力 外空安全
作者簡介:高潔,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2016級碩士生,研究方向:國際空間法。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51
一、在外空使用武力概述
《聯合國憲章》之下的合法使用武力是指聯合國會員國依據第51條在受到武力攻擊時,安理會未采取必要措施之前,使用武力以保證本國安全和安理會采取或授權聯合國會員國使用武力以達到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目的。同樣,在外空使用武力的合法情形亦是如此,包括國家自衛權和安理會采取或授權的武力行動。具體到外空而言,外空中的國家自衛權是指主權國家因其在外空中的資產或權益遭受武力攻擊而在外空行使武力。 針對外空事務,安理會采取或授權的行為是指當一國的外空活動損害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外空利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造成破壞或威脅或侵略存在之時,安理會依據《聯合國憲章》第42條采取必要措施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或援引《憲章》第7章對會員國進行授權。
二、在外空使用武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外空軍事化、武器化趨勢
外空的軍事化泛指對外空的軍事利用。1959年,美國在外空部署第一顆軍用衛星意味著外空軍事化的開始。 截止2015年6月,美主要軍用衛星共計133顆,用于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以及時空基準。 此外,俄羅斯現役軍用衛星發展為包括“閃電”、“宇宙”、“激流”、等戰術通信和偵察遠端數據存儲處理系統構成了日益完善的體系, 如今,俄羅斯加快監視衛星向光電傳輸信號的升級,增強天基偵察能力的建設。歐洲眾國積極推動偵察監視衛星的聯合研制,并計劃擴充偵察衛星星座組成。外空軍事技術的進步,為爭奪外空資源提供了技術支撐。
外空武器化一般是指對空間武器的試驗、部署和使用等活動。空間武器一般是指以打擊太空和地球目標為目的在外空部署的攻擊性空間物體。據報道,美國已開始研發包括“上帝之杖”在內的多種太空武器。這類武器能打擊在地球上任何地區的目標,產生的動能撞擊與核武器相當。 雖然,上述武器是否屬于《外空條約》 中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還有爭議,但其研發與使用必然會對外空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二)現行外層空間法律體系局限性突出
1966年通過的《外空條約》是國際上第一個規定外空活動法律原則的條約,成為外層空間法律體系中的憲章性文件。隨后,《營救公約》、《責任公約》、《登記公約》、《月球協定》相繼通過。這五大條約共同確立了外層空間法的基本制度。近些年來,外空活動主體和外空活動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形成的外空法律體系不能有效地約束與調整21世紀的外空活動,其局限性越來越明顯。
和平利用外空已成為一項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原則,《外空條約》第四條對此原則具體適用也作出了規定。從條款來看,僅對在繞地球軌道放置或部署攜帶核武器或任何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實體作了禁止性規定。換句話,如果在繞地球軌道放置或部署除核武器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外的任何武器,是法律所允許的。一些航天國家利用該條款的不嚴密之處,積極發展常規武器并可以“合法”地在外空放置或部署以增強自身空間實力。顯然,這樣無疑加快外空武器化趨勢的發展。
《月球協定》在《外空條約》的基礎上,對和平利用外空、自由探索與利用以及人類共同利益等原則進一步強調與深化。《月球協定》第3條更詳細地闡釋了和平利用外空原則。根據《月球協定》第一條的規定,“月球”這一詞的含義不僅包括月球本身還包括繞月球的軌道或其他飛向或飛繞月球的軌道。另外,關于月球的規定也適用于太陽系內除地球以外的其他天體。關于和平利用原則,《月球協定》比《外空條約》更嚴格。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該協定的締約國非常少,使該協定的法律影響力大大減弱。
在現行外層空間法律體系不能很好應對外空軍事化、武器化所帶來的挑戰的背景之下,將《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規范作為行動準則,合法地在外空使用武力解決外空軍事化帶來的難題成為值得嘗試的選擇。
三、在外空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分析
(一)《外空條約》第三條
《外空條約》第三條規定各締約國在開展外層空間活動時,應遵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因此,外空活動也要受包括 《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調整,自衛權和安理會采取或授權使用武力同樣適用于外空活動。包括《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適用于外層空間,其首要考慮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因為這是聯合國的主要職責所在;此外,還源于對外空發生軍備競賽的擔憂。而且,《聯合國憲章》關于合法使用武力的規定也沒有作出區域限制。因此,不管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外太空,只要出現《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可以使用武力的情形,國家行使自衛權和安理會采取或授權使用武力是符合國際法的正當行為。
(二)在外空使用武力并不違反和平利用外空原則
《外空條約》導言及第四條的規定使得“和平目的”成為規范各國探索外空行為的基本倫理和法律原則。然而,各國對“和平目的”含義的理解存在不同的看法。以中國、蘇聯為代表的國家認為,“和平目的”是指外空非軍事化,即禁止一切軍事性質的外空活動,不論是進攻性還是防御性的。豒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空間強國則認為,外空軍事活動分為“可允許”的和“不可允許”的,“和平目的”是允許非侵略性的軍事化利用外空豓。筆者同意第二種說法,認為并不應禁止在外空使用武力,剝奪主權國家外空訴諸武力權endprint
理由如下:第一,和平探索與利用外空雖是開展外空活動所遵循原則,如果將和平利用外空限制為外空的非軍事化,禁止一切軍事性質的外空活動,按照這一觀點,日常的軍事性活動,比如發射軍用衛星,出于國家或者國際和平與安全目的的使用武力行為都應該被禁止。這種絕對的觀點勢必會影響到外層空間正常的開發與利用,對提升世界各國的空間實力和維護外空安全也產生了極大的阻礙。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張非侵略性的軍事化外空活動是法律所允許的,不管是空間實力還是具有數量優勢的西方國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探索與利用外空的價值取向。第二,本文所討論的在外空使用武力是防御性的權利,必須符合特定的條件才可以行使,否則也是違法的。只有在一國外空權益受到侵害或一國外空活動嚴重影響到國際和平與安全時,才可以行使外空武力訴諸權,這是被動性的防衛性行為,不具有侵略性。國家外空政策也會允許以本國安全為目的而進行防御自衛或者與之有關的活動?!堵摵蠂鴳椪隆芬幎藝H自衛權和安理會授權這兩種合法的使用武力的情形,那么,為執行空對空或空對地的任務而在外空使用武力也是允許的。豔第三,從現行空間法法律體系中找不到直接禁止一切外空軍事活動的條款,而且根據近幾十年以來的國家實踐來看,外空的軍事利用已成為事實并被普遍接受著。所謂在各國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外空軍事化利用是指對衛星的軍事利用,而并非包括發展和部署外空武器也被國際社會接受和認可。豖法律的空白為各國開展外空非侵略性的軍事化活動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非侵略性軍事利用外空活動最終會成為被國際社會逐步接受的事實。當然,防御自衛或者基于維護國際和平目的在外空使用武力也是合法的。蘇聯法學家格里戈里童金所言:“武力的使用并不能全部舍棄。武力在執行國際法,尤其是在確保國際和平與安全上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p>
四、結論
和平與安全是世界當代的主題,國際社會積極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但當和平非暴力的手段無法應對外空安全威脅時,是否可以在外空使用武力以維護外空安全?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根據外空現狀分析還是現有條約解釋,在外空使用武力是符合國際法的原則與立法精神。當然,也需要對在外空使用武力進行限制,一國如在外空使用武力必須要遵守《聯合國憲章》關于使用武力在實體與程序方面的限制規定。只要善以利用在外空使用武力這一權利,勢必會維護各國外空戰略安全與合作利益。
注釋:
陳麗君. 淺析外空中國家自衛權的肯定與限制.學理論.2012(3).47-48.
李壽平. 外層空間的軍事化利用及其法律規制.法商研究.2007(3).16-23.
www.celestrak.com. 訪問時間:2017年8月6日.
王博. 外空軍事化法律規制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毛國輝. 防止外空武器化:國際空間法的發展困境與前景.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1).33-38.
B.Jasani, Outer Space: Militarization Outpaces Controls, Maintaining Outer Space for Peaceful Uses,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1984.221- 252.
吳芳. 外空軍事行動對外空法帶來的挑戰.河北法學.2007(1).129-132.
李斌. 外空軍事利用的若干法律問題辨析.法學雜志.2009,30(7).29-31.
[蘇]格·伊·童金.國際法理論問題.北京:北京世界知識產權出版社.1965.2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