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鈺坤+胡馨尹+周述榮
摘 要 二孩政策最直接的利害關系主體是在職育齡女性。加強對女性生育權的保護,完善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制度成了二孩政策興利除弊的關鍵所在。通過調查數據可知,目前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的不完善主要在“四期”保護的執行不力和不同階層女職工待遇差別顯著上。本文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對策,以促進女職工勞動權益的保障與落實。
關鍵詞 女職工 勞動權 二孩政策 雇傭成本
作者簡介:童鈺坤、胡馨尹、周述榮,嘉興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56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提出“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短期看,滿足了許多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長遠來看,能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造成的社會負擔。然而,我國2013年頒布的“單獨二孩”政策卻一度遇冷。中國社科院曾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的綜合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更替水平2.1 。2016年11月份我們針對嘉興市200名女性所做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半數的女性表示有生育二孩的打算。同時接受調查的企業中,63.04%的企業表示與過去相比,2016年女職工的二孩生育率并無明顯提升,可見國民對二孩政策的響應并不熱烈。
生育是一個漫長的、需要母親投入大量精力的過程,因而極可能帶來女性求職的障礙、加劇就業時的性別歧視,部分企業甚至會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來節約成本。因此要想二孩政策能夠實現人口戰略目標,必須出臺配套的強制措施,保障婦女勞動權益,減少其孕育二孩的顧忌。
二、社會調查及數據分析
為了解二孩政策對女性就業的影響及該政策下女性勞動權益、生育相關權益的保護現狀,我們從用人單位和女職工兩個視角在嘉興市內展開調查,得出有效女職工調查卷200份、用人單位卷22份及企業高管卷46份。本文將基于對既得數據的總結,從政策的落實和不同階層女職工權益保護差異著手,找出當下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的不足之處,分析其權益保障難的原因,給出相應對策建議。
(一)制度的落實現狀
1.就業權保護。就業權指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調查顯示57.3%的受訪女性表示就職單位在招聘時完全沒有性別要求,其他受訪者表示對于某些崗位會有性別要求。而男女不同的生理構造成的性別要求是合理的,要將性別要求和性別歧視區別開來。從調查情況來看,存在招聘歧視的單位少見,多數單位的男女職工待遇都無甚差別,當然也不排除某些單位采取隱性措施拒收女職工。
調查顯示,34.78%的單位其女職工占總人數的20%-40%,34.78%的單位女職工占比40%-60%,女職工人數占60%-90%的單位也有8家。可見嘉興市大部分工作單位其男女比例均衡,招聘歧視不明顯。在女職工是否增加企業成本問題上,有用人單位表示的確增加了成本,但不會因成本增加就拒收女職工。除一些性質特殊的用人單位或工作崗位具有明顯性別傾向,大部分用人單位都肯定女性享有平等就業權。
2.經期保護。根據《勞動法》第六十條、《浙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第十條規定,在女職工月經期間,單位應當暫時調整、安排合適工作或者給予一至兩天的帶薪休息,而在對46家用人單位的調查中,26家企業明確表示對經期女職工無特殊保護;11家企業表示可適當減輕女職工工作量、安排休假或者請假,但可能會酌情扣減工資。84.04%的受訪女職工表示痛經請假算事假扣減工資,甚至部分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經期假。在明確的法律規定下,用人單位違規操作,女職工不知權益,這說明監督與普法都存在漏洞。
3.產檢請假及孕期工作調整。女職工孕期不能適應工作強度時,有12.63%的受訪女職工仍被要求繼續工作,其他多表示可以減輕工作量或調往合適崗位,極少數單位會辭退懷孕女職工。而對于產檢請假,只有41.05%的女職工所在單位將其視為出勤,其他用人單位視為事假,扣減工資,甚至有單位不允許女職工產檢請假。有受訪者口頭暗示,不扣工資但取消年終獎。可見有的公司對女職工的產檢問題采取隱晦的處理手段。對這種情況,大部分女職工只能默認接受。
4.辦理生育保險及報銷醫療費用。四分之三以上的受訪女職工已經參保,所有企業都表示已為全員辦理生育保險。辦理過生育保險的職工,四分之一表示醫療費用全部報銷,個別未參保的女職工表示醫療費用部分報銷,可見除了生育保險,單位還有其他投保途徑。
5.產假及陪護假。浙江省《關于修改<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中規定:女方法定產假期滿后,享受三十天的獎勵假,即總計128天。而調查中,只有38.3%的女職工所在單位給予了128天產假,44.68%的用人單位產假停留在98天階段。而女職工所在的企業中,僅不到半數的企業有男職工陪護假制度。護理假名存實亡,無法縮小男女用工成本差異,不利女職工權益保護。
6.哺乳時間。《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為哺乳期女職工安排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多采用推遲一小時上班或者提前一小時下班的方式來執行該規定。并且,僅65.24%女職工享有哺乳時間,覆蓋率并不高。
(二)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女職工權益保護待遇差異
1.各類型企業對女職工權益保障落實情況。接受調查的200名女職工分別來自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外資企業等6種性質不同的用人單位。整體看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對女職工的權益保障落實最佳。50%從事個體經營的女職工未參保生育保險,民辦非企業單位則占比61.5%,同時,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生育辭退率位居第一。政府應加強對該類企業的扶持,保障運作經濟實力以維護女職工權益。endprint
從調查報告可知,個體經濟組織對就業權保護,孕期、產后保護的落實都是最不完善的,主要是個體經營者本身經濟實力弱,沒有負擔職工生育保險的意識;職工整體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維權。除開部分自家經營的“夫妻店”,多數受雇于個體工商戶的員工只能得到每月應得工資,沒有生育保險,產假不足,“坐完月子就來上班”的現象更是不在少數。
2.不同崗位女職工待遇差異顯著。通過對同一企業中不同崗位職工的訪查,發現女職工的待遇不盡相同。問卷顯示,即便在國家機關和國企中,車間工作人員和工勤人員的生育保險、產假、三期保障等,也與中層管理人員、辦公室女職工有較大差異。這些單位中未參保的職工很大一部分屬于非正式用工或非全日制用工,由于非全日制職工往往與多個用工單位同時建立勞動關系,各單位推諉員工社會保險責任。
三、對策與建議
(一)女性四期保護的落實
1.勞動監察部門對雇有女職工100人以上的單位進行重點監察,督促設立衛生室等公共設施。明確未落實的后果,加大懲罰力度,讓單位違法成本高于實際落實設施成本。
2.在女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因產檢扣減工資、不允許請假或者變相扣減職工勞動報酬等糾紛時,這類行為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并加強處罰力度。
3.落實普法,定期派專人對女職工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女職工的維權意識。
(二)加強對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監察力度
1.加大對個體經濟組織的監察力度。為落實在個體經濟組織就業的女職工權益,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相關部門可以要求雇有女職工的個體工商戶額外提供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并與女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除了實質上的“夫妻店”外,嚴厲打擊以“親戚”“朋友”名義雇傭職工而不與之簽訂正式用工合同的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個體經濟組織的規制管理以保障女職工合法權益。
2.將法律法規的普及工作多元化。政府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針對女性勞動者開展多元化的普法工作,例如通過瀏覽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瀏覽量大的網絡平臺進行普法;在公交站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粘貼專門的法制宣傳單;定期在合理的公眾場合作法制宣講。為女職工提供維權渠道和方法從源頭解決女職工維權難。
(三)非全日制女職工勞動權益的保障
1.完善制度或建立對應部門彌補現有制度漏洞。《勞動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寫明:“原則上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個體工商戶的參保辦法為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辦理養老保險”,卻未列明生育保險。因此,必須出臺法規明確單位為非全日制職工辦理生育保險,也可成立專門部門對非全日制職工統一管轄、辦理各項社會保險。
2.改革生育保險制度,將個人納入辦理生育保險主體范圍。《勞動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可以個人身份參加醫療保險。以此類推,非全日制工作女職工的生育保險也可放開政策,增加個人投保。
(四)降低企業雇傭女職工的成本
目前我國生育保險基金主要僅由企業籌集,致企業刻意避免女職工來減輕企業負擔。減小男女用工成本差,是保障女職工勞動權的關鍵。
1.擴大生育保險基金籌集途徑。為減輕企業負擔,生育保險基金的籌集對象可以擴大為企業、國家和個人。通過政府撥款,按女職工人數給予企業適當比例的生育保險補貼,分擔企業的用人成本。企業辦理生育保險時,職工可據個人工資情況按比例與所在單位共同投保。
2.改善生育保險發放機制。依照我國《社會保障法》的規定,職工無論男女都應當參加生育保險。而現實中,如果男方單位為其辦理了生育保險,女方不工作或未辦理生育保險,該男職工就無法領取生育津貼。導致實質上是用人單位承擔了這筆“無效”費用。若夫妻雙方只要有一方辦理了生育保險,就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則有利于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促進男女平等,消除企業對招收女職工的顧慮。
(五)建議
除問卷突顯的問題以外,當下我國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的不足之處還有:
1.女職工權益方面的立法過于原則化,操作性不強。應完善立法,明確建議性規定與強制性規定,對于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單位,加大懲治力度。
2.政策執行滯后于政策出臺。如浙江省出臺《關于修<浙江省人口計劃于生育條例>》中明確了產假增至128天,問卷結果卻顯示有近五成企業產假停留在98天。須整改社會保障監察體系,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建議專門設立維護女性勞動權益的監察部門,對女性用工合同進行審查,并隨機抽查合同落實情況。
3.人口再生產方面女性獨挑大梁。需明確除女性配偶等人在生育、育兒方面的責任。借鑒外國勞動法,對家有三歲以下嬰幼兒的男職工實行特殊的假期及工資制度,讓男性與女性在育兒方面享有相對等的社會保障,貫徹男女平等觀念,國家可擴建托兒所、幼兒園等機構,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分擔女性在生、育中的時間成本,為女性回歸職場提供必要條件。
注釋:
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15日.
參考文獻:
[1]李芬.“對母親收入懲罰”現象:理論歸因與實踐檢驗.國外理論動態.2016(3).
[2]楊菊華.“單獨兩孩”政策對女性就業的潛在影響及應對思考.婦女研究論叢.2014(7).
[3]張韻.“全面二孩”政策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影響及其因應之策.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6(4).
[4]應鐸.“全面二孩”:如何讓女性就業軟著陸.中國就業.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