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金++孫筱楠
摘要 用創新發展的新理念武裝頭腦,解放思想,大膽嘗試,通過破除不利于種業發展的社會體制、運行機制,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建設一批可與國際種業巨頭相匹敵的中國現代種業集團。本文從創新激活人力資源、創新激活種業市場要素、創新激活種業發展內部動力、創造種業發展外部環境等4個方面闡述了用創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種業的方法策略,以期為創新帶動我國種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創新發展理念;現代種業;策略
中圖分類號 F3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9-0265-02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增強我國農作物種業國際競爭力,必須要培育壯大我國航母級種業,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科學地論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是根本。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也是種業發展壯大之魂,開創農作物種業新局面,必須要堅守以創新為核心的五大發展理念,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放開手腳、敢為人先、大膽嘗試,在堅守綠色環保前提下創新,在協調各方資源要素基礎上創新,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經濟效益共享模式上創新。只有樹立創新發展新理念,才能做大、做強新種業,開創我國航母級種業新局面[1]。
1 創新激活人力資源
人是社會生產力中最基礎、最活躍的因素,人類任何活動都離不開人的思想和行動。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要用開放的理念解放思想,破除各種束縛人類活動的因素,創新可以激發人潛力的體制,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出臺一系列有利于科技人員干事創業的體制,真正激發出人的創造能力、工作潛力。在大開放的理念下,從國家層面破解不合時宜的體制,建立能激活人力資源的新體制,在社會上形成人人尊重科技、人人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讓全社會每一個人,只要有想法、有能力,不論在什么崗位,都可以從事科技創新工作,而且都要以市場化方式運作。
對于科研院所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是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生活,且與技術職稱緊密掛鉤,獎金、福利全部推向市場,由研發的科技成果及其轉化效益決定。有付出就有回報,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利益共享,獲得獎金和福利。反之就沒有獎金和福利。國家項目通過第三方評估,重點支持那些能干事、能出成果的科研創造者;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員包括后勤人員盡可能推向市場。
對于高等院校工作人員,在尊重其個人意愿的前提下,理清工作職責,明確工作重點,使其合理享受財政獎金和福利待遇。如果從事科研活動,也可以享受研究成果帶來的智慧效益。
對于企業內部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要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來運作,給予重獎。只有建立與經濟效益密切掛鉤的科研新體制,才能激活社會人力資源,才能集聚一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能率領企業參與國內、國際競爭的人才隊伍。
2 創新激活種業市場要素
時代的發展已經給種業標定了新的生存基線: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讓種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中國種業才能贏得市場、贏得未來。
2.1 培育壯大航母級種業
近年來,全球種業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發展中加快了改革、兼并和重組的步伐,規模越來越大,世界上最大的20家種業跨國公司幾乎控制了全球的種子研究、開發和銷售,其研發基地和銷售網絡遍布全球,這種格局不可避免地對我國種業產生巨大影響。目前,我國種業呈現出多而小、散且亂、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大等現象。調查統計表明,全國種子企業近1萬家,雖然中國種子企業數量眾多,但是水平不高,絕大多數種子企業缺少研發能力,且產業集中程度不高,前十強種業所占市場份額有限。這就倒逼我國種業公司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要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實施兼并、重組、淘汰機制。我國種業公司要吸引高科技人才,開展全方位創新,把種業武裝成航母級公司,只有這樣才能與跨國巨頭種業公司相抗衡[2-3]。
2.2 拓展種業公司產業鏈
在農業生產和農業技術的各項活動中,農作物的種子是最具有決定作用的生產資料,因而種子企業無疑成為農業各類企業的龍頭。當下種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際跨國大公司為了提高行業壟斷程度和利潤率,其以種業為載體,連帶實現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銷售,并為生產資料消費者提供全程產品技術服務,形成了生產資料銷售與售后技術服務相輔相成、互相推動的良性循環,實現了農業生產資料銷售利潤的最大化。因此,我國種子企業不僅要做到農業生產資料的全部供給,做好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全程服務,還要對生產出的農副產品進行全程跟蹤或代購加工,解決農業生產者的后顧之憂。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機制下獲得最大限度的回報,才能進一步地壯大實力,立于不敗之地。同時,種業公司產業鏈的拓寬,也有利于自身向農業全程經營的實力派航母級大公司轉變,有利于種業公司制定出科學規劃,避免某一環節的盲目生產、銷售,從而更大限度地節約了各類社會資源,更好地抵擋各類農業風險。
2.3 全力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國家連續14年以中央一號文件形式發布了關于“三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據報道,2015年中央對“三農”的投入資金高達1.5萬億元,重點支持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建設,其核心都與農作物種子相關。現代農業離不開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好品種,生態農業也離不開抗病蟲草害強的新品種。因此,種子工程建設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前提、基礎。鑄造中國航母級種業公司,掌握中國農業命脈,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國家重大項目扶持。
3 創新激活種業發展內部動力
3.1 創新農作物品種研發方法
目前,農作物品種的研發方法多為系統選育和雜交選育,也有少數單位開展誘變育種,如太空誘變、離子束誘變和化學激素誘變等,還有一些單位利用作物優勢種質資源,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開展了分子輔助育種和轉基因技術育種。盡管農作物品種研發方法很多,但對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而言,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在進一步創新農作物品種研發方法,如染色體加倍法、一系育種法、二氧化碳淘汰法、C4植物篩育法、多基因聚合法、基因工程應用法等。我國航母級種業培育及發展應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聚集各方面高科技人才,以只爭朝夕狀態、以工匠般雕刻精神,加快新品種研發速度,以謀求長期保持在育種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4]。
3.2 創新農作物品種審定方法
我國現行的品種管理制度和審定標準存在缺陷,越來越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種業市場競爭形勢,好品種選育出來后由于制度原因不能很快進入市場,等完成所有的審定程序后又錯過了最佳推廣時期,甚至由于某些原因都不能通過審定。相反,有些品種在各個區試點看似表現突出,通過了嚴格的品種審定程序,進入市場推廣后卻表現平平,甚至存在致命弱點,沒有推廣價值。
比照美國在品種管理上,其主要是對新品種的保護而不重視新品種的審定。種子是否可以上市銷售完全由種子公司自己決定,質量也完全由種業公司自己負責。但在品種上市銷售之前,種子公司要對品種進行嚴格的利用價值評價測試,相當于我國的區域試驗,對其產量、抗性、品質、適應性、穩定性等進行全面鑒定。美國這種制度有利于加快新品種推廣步伐,使種子消費者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新品種,同時也有利于美國獲得國外的優良種子作為本國品種資源來收藏。
我國應借鑒國外經驗,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品種應用之路。比如,放開品種審定權,實行品種備案制度,加大種子公司準入門檻,培育航母級種業公司,在種業公司的資質和信譽度上嚴格管理,對失信譽度的種子公司吊銷其種子經營執照,要求種業公司購買一定額度的種子保險等。同時,國家也應多方籌集一定額度的種子風險金以防不測。
3.3 創建農作物新品種成果交易平臺
傳統的產品交易受區域限制,買賣雙方交易信息閉塞,產品的價值與成交的價格相差懸殊,新產品交易存在嚴重缺陷。近年來,隨著交易市場的日漸成熟,各類產品相繼建立了自己的交易平臺,客觀上提高了產品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的交易量。農作物新品種也應該遵循這一市場規則。由于缺少有效的交易平臺,信息不對稱,成果難以轉化,不少優良品種悶在“象牙塔”中得不到應用而白白浪費。科學合理地建立農作物新品種成果交易平臺,讓優良品種通過交易平臺,供各大種業公司選擇,盡快進入農業大市場,轉化為高效的生產力,應用于廣闊的農業生產活動中,發揮其應有的利用價值。
3.4 創新農業技術服務途徑
在整個農業領域,種子是最具高科技屬性的產品之一,是特殊的農業生產資料。良種還需良法,因而必須做好相應的技術服務指導工作。目前國內很多種子企業只重視種子流通過程中的銷售服務和農民的購買需求,而對種子銷售以后的技術服務跟蹤不到位。種子企業只有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做好種子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工作,才能不斷地提高市場占有率。例如,在銷售種子之前,實際考察農民的生產基地,因地制宜地幫助農民分析,推薦適合種植的作物和品種,同時還要說明供選擇的這些作物品種的優缺點,以供農民最后作出慎重選擇。在品種應用過程中,在作物生長的幾個關鍵節點進行技術指導,告訴農民要注意的事項,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在收獲之際指導農民適時收割,為其聯系烘干企業,實現顆粒歸倉,也可以為農民聯系收購加工企業。只有這樣全程跟蹤服務,把農民的上、中、下游方方面面都考慮好,才能做好種業的發展壯大[5]。
4 創造種業發展外部環境
目前,世界范圍內正在進行一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各國紛紛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聚焦生物技術培育優良品種,搶奪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我國的種業公司除了要全力爭取各級政府支持外,一是不遺余力地嚴把品種質量關,要把質量和誠信作為生命線、放在第一位;二是不遺余力地加大企業、品牌、品種宣傳,力爭做到家喻戶曉、世界聞名;三是不遺余力地加強橫向聯系與合作,要與國內同行合作,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與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合作,要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克己之短、揚己之長;四是進一步加強與國際農業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其先進的育種技術,交流優質的種質資源,為我國種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5 結語
種子是農業的核心,農業是國家的基礎,一粒種子能夠改變一個民族。我國的種業公司有責任肩負這一歷史重任,用創新發展理念解放思想,創新激活人力資源、種業市場以及種業發展內外部環境,做大做強現代種業。
6 參考文獻
[1] 張國志,盧鳳君,劉明.論我國現代種業發展的金融支持[J].種子科技,2016,34(4):32-33.
[2] 詹琳,陳健鵬.全球現代種業的演進軌跡:基于三大跨國種業公司成長視角[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4(5):77-89.
[3] 黃鋼,李穎,王玲,等.從發達國家現代種業發展看種子科技價值鏈創新管理[J].西南農業學報,2007,(06):1387-1393.
[4] 高磊,邵長勇,高雅霞.提高現代種業發展金融支持力度的幾點建議[J].中國種業,2012(4):1-3.
[5] 肖揚書,李東平,楊普,余慶來,趙偉.現代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及轉型發展的實踐與探: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5,34(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