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鋼++魏冬梅++楊博++于海洋++胡爽++陳禹含++陳宏
【摘要】目的 對高脂血患者采用中藥消脂方法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方法 將所有患者采用隨機的方式分為兩組,通過分析和觀察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以及臨床癥狀,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①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治療效果發現,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對比兩組患者體重,治療組體重的下降率要比對照組下降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降血脂狀況可知,治療組的的改善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以上三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中藥消脂方應用于高脂血癥治療之中,其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能夠提升患者康復速度,使各項指標趨于平穩,在臨床發展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髙脂血癥;中藥干預;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58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3..02
在臨床中,高脂血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脂質代謝異常疾病,其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出現異常、血清總膽固醇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突然升高造成的。高脂血癥有冠心病、動脈硬化、視力下降以及心腦梗塞等多種并發癥,現階段,將探索治療高血脂以及降低相關疾病的發生率作為醫學界的重點。
在傳統中醫學中,調節血脂具有一定功效,其能夠從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充分發揮多種途徑、多靶點以及多環節的作用。趙文萃[2]等研究發現,三七總黃酮具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可能與其降低DAGT、HMG-CoA活性,升高CYP7A、HTGL活性有關。王群等[3]研究了炒萊菔子中芥子堿可降低高血脂大鼠血中TC、TG、LDL-C的含量,而對HDL-C的水平沒有明顯影響。可見,多種中藥可通過多途徑調節血脂水平,防治高脂血癥的發生。本研究中藥消脂方是基于傳統中醫理論擬定的中藥復方制劑,具有疏肝健脾,化瘀降脂之功效。其對血脂的影響、藥理作用與機制、確切療效,以及與西藥聯合應用的效果均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鄭筱萸主編,中國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的原則作為本次研究的標準,其中包括總膽固醇(TC)>6.2 mmol/L或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1.8 mmol/L;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入選我院符合高脂血癥脾虛痰濕證診斷標準的患者60例。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納入標準/排除標準進行篩選,滿足條件的患者,告知其研究目的,入組前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 研究方法
根據患者的入院時間,將選取的高脂血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在進行干預之前,均采用普通基礎方式進行治療,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及常規西藥降脂治療。
對照組:僅常規基礎治療
治療組:常規基礎治療+中藥消脂方方藥(水煎劑,每日1劑)兩組患者均治療觀察12個月。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次研究所選的60例患者均屬于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腦卒中門診,且所選患者均符合入院標準,所有患者共同完成本次研究。
2.1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對比
在治療組中,有11例患者治療效果顯著,15例患者治療效果一般,無效患者有4例;相比于對照組的治療效果明顯的7例患者、治療效果一般的13例患者和10例患者治療無效患者,治療組的86.67%要比對照組的66.67%高出許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患者之后的證候積分進行分析和對比
經過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證候積分均有所下降,通過比較,治療組的治療效果要比對照組高出許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體重和體重指標進行分析和比對
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的體重指標以及體重有所下降,同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比較兩組患者體重改善情況可知,治療組的改善狀況要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變化狀況
經過治療之后,兩組患者LDL-C、TC均有所下降,同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血脂變化通過比較之后,治療組要比對照組好許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癥狀發生狀況以及安全性進行分析和對比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各項檢查指標均符合標準,與此同時,為發生不良反應和過敏癥狀。
3 討 論
在中醫學中,將高脂血癥歸于“眩暈”、“血瘀”、“痰濁”的范圍內。筆者根據自身服豐富的臨床經驗認為,高脂血癥重要病機特點是脾虛痰濕,而脾虛痰濕是高脂血癥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請長線,將健脾化痰祛濕法用于高脂血癥的治療之中。以此為依據,擬中藥消脂方,其成分包括白術、生山楂、黨參、炒麥芽、法半夏、陳皮以及草決明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藥治療,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病情,同時也能改善患者體重等各項指標,在臨床發展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受多種因素影響,本次研究只選取了我院部分患者進行研究,且觀察指標過于簡單,所以需要更深一步研究,在今后的發展中,仍需要不斷開展大眼本、周期長、多中心的實驗,以便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Xiao-Hai L U, Cardiology D O, Hospital C D.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yperlipemia[J]. China &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2016.
[2] 趙文萃,張 寧,周慧琴,等.三七總黃酮對高血脂大鼠血脂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8):143-147.
[3] 王 群,孫忠迪,劉 梅,等.炒萊菔子中芥子堿對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5):60-62.
本文編輯:劉帥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