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備受覺和國家的重視,價值觀的塑造對于個人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鼻嗄甏髮W生作為社會主要群體,需要從根本上加強價值觀自信的培育,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
思想文化建設在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社會尤其是高校在培育學生過程中要不斷堅持的目標和宗旨,新時代背景下強調我們堅持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內核即堅持價值觀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的思想文化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一方面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1.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通過思想文化建設來凝聚青年力量,在堅持文化自信的基礎上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2.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重要意義
2.1文化自信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所謂文化立國,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國皆意識到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推進價值觀建設,結合自身文化特性和經濟特性強調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我國擁有璀璨的歷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必須要形成人民群眾認可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在文化多元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強化本國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同時兼收并蓄,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從核心的價值觀上夯實文化自信的根基。
2.2社會發展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主席在聯大會議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要積極學習國外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相關經驗,將核心價值觀建設作為一項系統的、科學的服務于國家利益的國家戰略,通過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事業的進步,通過對文化事業的支持來鞏固社會秩序的穩定。
2.3個人發展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利于促使大學生在完備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較快地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證個體身心健康發展。培育高質量的人才就必須要強化價值觀的培育,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參加社會實踐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的理論素養、培養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品質、規范個體行為,為個體全面發展提供思想保障和內在動力,最終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進步。
3.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實現路徑
3.1結合歷史文化進行培育
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要深化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結合民族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開展教育工作。通過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和文明精神例如漢字、甲骨文、四大發明等促進大學生獲得一定程度的心理認同,然后以開放、包容、共享的心態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相互交融。以揚棄的態度來看待傳統文化,對紅色革命文化尊重且加以深思,從歷史中感受中華民族堅韌、向上、忠誠、勤奮的文化品性,實現教育目標。
3.2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培育
新時代背景下要結合社會發展現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進行系統性教學,通過新媒體、網絡等載體獲取大學生情感和認知層面的認同。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強化課程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邏輯性,用有說服力的社會現實案例、中外文化特征對比等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相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系統的思考和解決各類現實問題。
3.3結合社會實踐進行培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在價值觀建設和文化自信層面也具有現實意義??梢酝ㄟ^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大學生的體驗,通過素質拓展活動、知識競賽活動、“挑戰杯”等社會實踐項目開展主題教育,使大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到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促進個人思想的成熟以及理論指導實踐的現實意義,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堅定文化自信。
總之,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發展富強的過程中發揮著導向性作用,并且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堅持文化自信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方面,借助我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感染,文化自信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的實現;另一方面,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會促進大學生群體對我國文化發展的自信,產生更深厚的民族自豪感,進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獲得強有力的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高校大學生群體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和主要參與者,需要具備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把握文化自信的現實來源。
參考文獻:
[1] 張春和,張學昌.堅定文化自信的價值理路分析—兼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理論與改革,2016(6):37.
[2] 段海超,趙愛霞.文化自信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日常生活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6):88-89.
[3] 趙果.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機制的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68.
[4] 任艷妮,秦燕.大眾傳媒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與培育[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4(3):95-98.
[5] 孟祥風.基于心理契約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2.
[6]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梁雪:(1993.05—),女,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注:本文為2018年度同濟大學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課題“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