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傳雄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很容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從而降低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找出原因,采取要的優化對策,方可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與優化建議,旨在改進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影響因素 優化
引 言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學科,是學生打好基礎、學好其他學科的關鍵。同時,語文學科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文學素養,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轉變原有的教育方式,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
1、教師因素
教師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沒有教師就無法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同時,教師還是整個教學課堂的靈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可實現語文課堂順利進行。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
2、學生因素
學生是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主要對象。在語文教學中要強調以學生為本,由此就可以見證學生的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積極設計教學活動,將知識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有所悟。對于學生而言,興趣很關鍵,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方可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對課堂充滿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中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教材因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忽視教材這一關鍵的影響因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需要有合理的教材,才能組織教學內容,對課堂進行設計。在教學中有重點和非重點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側重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分析,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既不耽誤教學任務的完成,又可以真正起到效果。在原則上要以教學內容為主,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延展,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能力在不斷提升。
4、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其能夠真正具備深厚的語文素養。有效的教學方法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能夠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結合教材實際情況與學生特點開展教學,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因此,教師要力求教學有所啟發,這樣方可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建議
1、巧妙進行多媒體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采取有效的多媒體教學予以輔助。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時常有所使用,許多教師在應用時完全使其替代原有教學模式,制作大量課件,卻不再手寫教案,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提升,學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無法真正理解知識。因此,要明確多媒體教學的地位,將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式更為合適。為了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要巧妙利用這一渠道優化教學,若是利用得當,就可以收獲良好的效果。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知識之間是否有一定的聯系。比如,播放視頻和圖片時,要確保這些內容與教材相符,這樣就可以使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心理需求,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比如,教授《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關于九寨溝的精美圖片。上課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九寨溝的圖片,時間不宜過長。教師可以一邊播放圖片,一邊有感情地講解九寨溝的相關背景,再將其與《九寨溝》這一課文相結合,突出作者的語言文字特點與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聆聽教師的講解,就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深刻感受到九寨溝景色之美,再結合課文的內容,就可以深刻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手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九寨溝的美景,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自豪。在潛移默化之間,學生還能夠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所在,對課文印象深刻。
2、不斷創新教育形式
為了進一步優化語文教學,就需要不斷創新教育形式,使教學不拘一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創新,敢于克服各種困難,不拘泥于傳統,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課文的內容。角色扮演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具有良好的情感體驗,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進行《狼和小羊》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推陳出新,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一名學生扮演狼,另一名學生扮演小羊。學生可以在提前了解文章內容之后,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對白更加生動。學生要對扮演的角色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自創動作和表情,大膽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華。在表演中,學生就可以了解課文的含義和主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教師容易實現應有的教學效果。
3、將發言權交給學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發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要充分以學生為本,了解語文的本質,積極提高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敢于提出質疑。為了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其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再以小組的方式解決。在小組中可以開展討論,自由表達觀點,再選出代表陳述本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有所啟發,通過互相討論,就可以做到取長補短,開拓視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其對學習更加主動。其他學生會將其視為學習的榜樣,也會因此而更加努力。總之,將發言權交給學生,其實就是肯定學生的學習地位,這對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大有裨益。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濃厚的興趣。為了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不斷采取有效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肯定學生的學習地位,方可提高語文教學會質量。
參考文獻:
[1] 代亞翠.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優化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4(19):114-115.
[2] 黨玉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因素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