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蓮
摘 要:有效的語文教學,是以有效的備課上課保障有效的課堂。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首先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來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達到實現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興趣;情感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情感教育,采用游戲教學等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取語文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語文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其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語文課取得成效的基礎。學生只有主動學習、主動認知、主動接受教育內容,才能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從而產生渴望學習語文的精神動力,并把這種精神動力積極地落實到日常行為中,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深入鉆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鉆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注重教學問題的有效性
好的問題能帶動一堂課,好的問題需要設計,也需要生成。在備課中考慮的問題生成,主要還是預設性的,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么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自己備課時則將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納”了進去,利用教學資源提出一些真正有效的問題,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
課堂的有效提問是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體現,也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提問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優劣成敗。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有計劃地、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三、用有效地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語文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學習必要的只是外,還要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的引導變得尤為重要,如果能把教師本身的提問變得張弛有度,效果會大不一樣。《小橘燈》一文寫到: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讓學生分析小姑娘沒說完話的原因,可以這樣問:“小姑娘的話沒說就停住了,是不是不知道爸爸的去向呢?”學生給予否定后又繼續問:“既然知道為什么不說呢?”學生的答案就會迎面撲來。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了她怎么的性格呢?”很明顯,因為有了過渡問話,所以在理解小姑娘聰慧、樂觀的性格時變得比較容易。所以,掌握過渡技巧才能有效解決語文問題。
總之,有效課堂教學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活潑性,激發一種自動的積極好學的學習欲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滲透策略 吉林教育 2009年1月.
[2] 王曉彬 小學語文中高段習作課有效教學行為設計 遼寧教育 2008年2月.
[3] 倪梁康.自識與反思[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