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會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知識、情感、學習方法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聽說讀寫方面都有要求。而開放課堂則可以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
關鍵詞:開放課堂 條件 發展 轉變 意義
當你去學校特別是農村學??疾鞎r,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思維不活躍,究其原因我想是現在的封閉式教學造成的,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我覺得開放課堂值得一試。開放課堂不是那么容易,它需要多方面的創設條件,主要包括學校、教師、環境等方面。一旦這些條件都成熟了,開放課堂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的教育發展,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什么是開放課堂?
開放課堂就是開放式的課堂,它是對傳統的封閉式課堂的挑戰,其生命力正隨著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而發展出來。所謂“開放課堂教學”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吸取已有的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創造性地應用于現代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育方法?!伴_放性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智能型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那怎樣才能實現課堂開放呢?
一、學校、教師、社會環境等方面應該要為其創設好條件
(一)學校方面:
我們深知,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觀念、一流的質量、一流的學生來承載,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促使我們強理念、定思路、快發展。而學校發展的希望在哪里?學生發展的希望在哪里?傳統的教學以講為主,課堂效益低,老師費力講了,學生不愛聽——少樂趣、少興趣、少情趣。同時為了讓課堂安靜,許多學校仍然選用學生規規矩矩坐著聽講,不隨意發言的方式。讓孩子成才成人,是我們的良知,也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使命。學校要發展,教改必先行。一所學校,如果不是主要領導親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廣新的教學理念,單靠教師的自覺和自發搞改革,其力度和進展程度都不會很理想。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走一條新路,首先學校就要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允許教師采用開放課堂,改變課堂上學生規規矩矩坐著聽講,不隨意發言的狀況。允許讓學生在課堂上圍坐,探討,共同學習。對能夠大膽創新的老師給予獎勵,要求每位教師在常規教學上必須過關,對不達標的教師在全體教師大會上通報批評,下大決心、費大力氣“將課改進行到底”。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給每個學生裝上黑板,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學習興趣會大增的,他們的好強心與自信心也會逐步增強。我相信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園里,學生都會有巨大的變化。
(二)教師方面:
目前教師方面還存在很大的難題:一是教師對以往的教學模式得心應手,害怕新辦法難操作;二是開放課堂很活躍,害怕程度難把握;三是對怎么改心中沒底,害怕搞不好。針對這些情況,我覺得教師應該做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1、轉變思想,強化新課改理念。制定合理的課改目標、評價細則和備課要求。講完即評,促進使用新辦法。
2、轉變能力素養。多出去培訓學習,利用課余時間多看相關的書籍。利用好集體備課,經驗是鮮活的,但結合實際怎樣有效推進呢?我們可以根據經驗完善教研、課改和學習計劃,爭取做到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從學案的分工編寫,到新課改課堂教學步驟,都要進行細致的討論,大家要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最后統一觀點,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除了這些,我們還要有目的的安排示范課,組織老師們聽課、評課、談感受,及時總結得失,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轉變方式手段。教師要在“轉變教學行為、充分開放課堂”這個主導思想下,結合實際采用具體形式,形成自己實施教學、組織課堂的特色。教師還可以采用“導學+合學”的課堂模式,真正還課堂于學生。同時挑選出教師研究編寫導學案,組織骨干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達標課,初學教師上過關課,保證人人晉級。
4、轉變對學生的評價。以往我們總是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沒有真正的去幫助所有學生進步,達到教育的均衡發展。要改變這種看法,我覺得首先要切實的去幫助那些后進生,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顧及全面。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優等生去幫助后進生,爭取讓所有學生都有進步。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學生的座次以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準,組織班委進行學習培訓,讓他們搞好帶頭、管理和組織。
(三)社會環境方面:
為了讓開放課堂走的更長更久,我覺得社會也應該創造些條件:比如在縣區內設立特定的可供學生學習勞動的農場、牧場、果園等,各單位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組織一些義務勞動:比如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去學校附近幫忙打掃村道等等。
二、開放課堂的意義
(一)學生思維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小組之間進行競爭評比,使學生間、小組間產生壓力和動力,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任務中來,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互助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上愉快,課下輕松。這樣老師教的輕松,學生也學的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曾有名人說過:愉快的情緒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組織和進行,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愛上學習。
(二)學生能力方面
現在的課程標準是要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單是書本上的知識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要走出去,要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社交、勞動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時讓學生從義務勞動中收獲快樂,培養學生為社會做貢獻的積極性。
(三)學生情感方面
有了和諧課堂,學生們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話說給老師聽,這樣老師就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關心和愛護。“親其師,信其道,而學其理”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地開動起記憶、想象的馬達,挖掘出潛在的智力能源,培養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參考文獻:
[1] 《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 張漢昌,趙菡,《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3] 余從芳《探究“開放式英語課堂教學”》,2012
[4] 虞益鋒《開放的課堂最精彩》,2004
[5] 張慶仙《我的課堂我做主---淺談開放式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