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俠 張萍
摘 要:微課的推廣和使用在我市已經進行好幾年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教育教學中日益凸顯出成效。微課可以見微知著,使學生快速領悟知識點,拓展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根據中學生典型學習特征,深入探究利用微課進行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行性和創新性;探究中學生利用微課進行課余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微課;均衡;自主學習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智能終端的推廣及普及,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應運而生、迅速興起,受到廣大教師的密切關注以及學生的熱烈追捧。這種新型教學方式完全滿足當前 “移動式、在線互聯網學習” 的需要,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可以實時互動的個性化教與學的新平臺。微課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對于提升中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教育均衡化、個性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
一、利用微課實施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行性
中學階段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個體存在諸多差異,教師不可能做到絕對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很難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由于每節課的課時有限,當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所授知識點后,教師就會開始新的知識點的教學,這樣必然就會造成部分學生或多或少地出現學習上的短板。微課是針對某個或幾個知識點或重要教學環節而制作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多媒體設備的在線視頻資源。學生利用微課可進行課前自主探究學習,也可用于課后測試、反饋、總結等,從而實現傳統課堂的翻轉。微課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講解,重難點突出、針對性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學生學習的難度。微課通過在線實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可進行及時反饋和評價,從而有效地解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水平的差異,基本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電腦、智能手機已經基本普及到每個家庭,這為微課教學的實現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利用微課進行中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意義
微課滿足了現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為我們教師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教師通過設計、制作微課課程,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有效提升自己的教研業務水平。
(一)面向全體,搭建自主學習平臺。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對于整班學生教學而言,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實現分層學習,完全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是非常困難的,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也不切實際。微課的出現,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既可以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的空間,又可以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再學習的機會。微課學習不受時空局限,學生可以依據自身情況和學習狀況自主安排學習,通過反復觀看學習,克服了課堂教學不可逆轉性的缺陷;對于課堂中沒有及時掌握的部分學習內容,學生可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實現排難解惑。學生從而不必擔心跟不上教學進度,在輕松的氛圍中從容學習,有助于學生有效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二)微課短小精悍,實現教與學的優化。學習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但我們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設計制作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視頻,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微課相關的資源、測試反饋等可以為學生鞏固知識點、進行分析和討論提供可能,并可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實現師生互動,及時為學生做出指導。微課的廣泛推廣使用,實現了農村偏遠學校、普通家庭的學生享受優質學習資源的機會,實現教育資源的極大優化。
例如: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由于部分學校實驗條件、實驗藥品等的缺乏和限制,教師無法做到反復演示、學生反復操作,導致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實驗操作不規范等問題。盡管教材中附有操作說明和示范圖片,但很多學生很難掌握要領。教師講臺上的演示也可能有部分學生看不清楚。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閱讀顯微鏡的操作過程,有個初步印象。課堂上詳細講解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作用,再利用教師事先設計制作好的微課視頻——如何使用顯微鏡,將實驗操作方法演示給學生看,確保教室的每個學生都看的清清楚楚,同時也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展示學生有可能出現的錯誤,減少部分學生犯錯的機會。沒有掌握要領的學生,甚至可以反復觀看,課余學習等。這樣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利用微課視頻可以實現中學課堂實驗教學的充分優化。
三、利用微課進行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建議
利用微課教學作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無限共享,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促進了教育的公平發展。那么,中學生在利用微課進行課余學習時,筆者認為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觀看微課視頻資源,不能簡簡單單地以為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就可以了。教師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如何引導他們完成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地分析判斷,給予學生及時的學業幫助。
(二)教師應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實施微課教學的教學目標應該與傳統課堂教學目標有所區別。筆者認為,微課背景下的學科課堂教學,應該著重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適性而教,適性而學。
(三)家校互動常態化。中學生的自覺性、約束能力通常都不足,讓學生在家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監督。因此,教師應通過即時通訊工具等及時的為學生提供輔導,并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微課在中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需要我們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黎慧穎.借力微課打造初中英語自主學習“加油站”[J].江西教育,2017.3
[2] 王小燕 , 趙洋 , 王清 .微課資源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應用的探究[J].新課程,2017.5
[3] 蔡玥琳.泛在網絡背景下的微課教學[J].考試周刊,2015.99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信息技術支持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案例研究》,課題立項號:AH20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