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
摘 要:科技作為新時代的第一產生力,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而金融服務是支撐科技創新的關鍵所在,兩者相輔相成,是推動中小型企業科技進步、軟實力不斷提升的重要策略。科技金融對企業的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逐步構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鏈建設,使得中小型企業的產業融資環境不斷改善,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展,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本文就新時期大數據背景下分析科技金融融合創新為中小型企業發展帶來的優勢,并針對現階段所出現的問題作出深入探討,提出必要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科技金融 中小型企業 發展趨勢 問題
引 言
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的改革重點。隨著科技體制的完善和深化,科技金融的內涵與外延得到豐富,正向著各個產業,多維度地演變,覆蓋了企業風險投資、融資渠道、貸款保險、資本市場、金融中介等內容,對轉化科技成果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起了引領作用。
1.科技金融對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意義
1.1研究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經濟體系正發生著重大改變,將由以往的資源粗放型增長逐步轉向資源集約型,社會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科技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力量,而科技的創新和成果的轉化應用需要金融體系強有力的支撐。國內外的中小型企業發展實踐表明,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是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成果高效轉化的重要需求。良好的金融體系能為科技的創新帶來顯著的效益,而現今的科技能優化企業的投資體系,吸引投資主體,提升經濟實力。
1.2研究意義
自黨和國家明確提出建設創新性國家與科技興國的宏偉目標以來,高新技術產業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也成為各大企業紛紛前進的方向。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不斷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科技與金融的公共進步,才能維持大國力量不動搖,才能才國際市場中占據主導位置。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各大產業也進入到轉型的重要階段,要大力搞科研,創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益,才能更好地順應新的市場需求,催生新一輪的經濟繁榮。
科技金融是一個復雜且龐大的系統,底下還有若干個子系統共同發揮效益。只有依賴動態經濟學分析才能進一步分析科技金融的演化規律,從而總結出未來企業的發展趨勢與策略。因此,本文將在前人的優秀理論成果下充分探討科技金融體系構建的一般規律,試圖研究其對中小型企業產業轉型與發展的借鑒意義,提出針對性建議。
2.科技金融結合與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關系
2.1適應全球競爭的需要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速,在此推動下,國民經濟得到了高速持續的發展,并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成就,但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最為明顯的便是‘高耗低效的產業生產模式,使得產業鏈分工無法擺脫資源過度消耗、生態惡化的難題。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缺乏雄厚的資金實力,且品牌影響力不高,科技創新活力不足,人才相對缺乏,在激烈市場競爭的選擇下,應對投資風險乏力,問題愈加惡化,將成為加深社會產業不均衡發展矛盾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對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也埋有安全隱患。
2.2引領產業轉型需要
轉變產業生產模式,實現生產-管理-營銷結構的調整,關鍵在于要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創新之路,扎實推進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自主創新、向重點產業、光明產業轉變,引領未來方針,是新時期戰略布局的落腳點。科技金融拓展了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也提供了核心動力,企業要抓住機遇,深化科技體制的改革與管理方式的創新,在優惠政策的支持下進行金融創興,將有限資源轉化為科技創新的動力,為科技金融的實現搭建聚合平臺,吸引投資主體,為自身改革創設條件。
2.3順應科技創新的客觀規律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科技體制日益完善,為產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科技資源,并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中小型企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但不可否認,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始終得不到提升。究其根源,還是科技創新活力不足,發展規律與政策環境的構建存在問題,無法完全相適應。而我國科技與產業缺少協同互動,加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少,難以搭建有機的融資鏈條,致使科技金融很難從科研機構延伸到市場生產中來,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3.我國科技金融運用現狀
3.1科技金融的內涵
現階段,科技金融已滲透到社會中的各個產業,體現在產研、企業與市場、政策與制度等多個方面。在構建科技創新的體系中,科技金融相伴相生,在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服務需求之下,其內涵也在不斷衍生,豐富了企業的管理手段與服務模式,激勵投資與監管的改革,拓展了企業生產領域。科技金融的內涵主要反映了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運行的特點,是由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對象,以投資方為主體的新型管理模式。科技金融模式的構建涉及到政策制度的引入、資源的聚集和產業的定位三個層面,以及地區性科技創新環境、金融主體、產業鏈條、服務渠道四大系統。科技金融的頂層設計,由中央向地方延伸,由大型企業向小型企業轉向,形成立體化的融資體系和管理體系,而管理部門則拓展到科技研發與金融監管、財稅國資、專利申請等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在產業縱橫發展之下形成多維交叉網絡,補充技術創新鏈條,培養創新創業團隊,多渠道地轉化科研成果,使其為金融更好服務。最為重要的,要專注突破關鍵技術,注重科研質量,將地域優勢展現出來,全方位地打造、熟化創新鏈條,放大資源配置的時效性,構建全新的融資體系,推動功能完備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3.2發展規律
初始階段:理念轉變,營造創新氛圍,逐步轉化科技金融的成果效應,緩解企業管理矛盾,實現科技界與金融界的合作,加深社會、政府與企業的廣泛認同,促進科技金融資源整合,探索更為活躍的融資方式。
匯聚能量階段:科技金融機制主要用于解決企業融資難、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是中小型企業走進市場的第一步。科技金融已進入到創新實踐,相關政策體系框架基本確定,引導各類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吸引基金,投資風險分析部門紛紛設立,私募股權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項目空前活躍,成為以銀行企業為首的多樣化融資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產業形式日益豐富,在發展中,以科技為代表的保險手段更加完善,配套設施相對健全,政銀、銀企、資企的對接成為常態,科技金融得到了空前的應用,企業也正向著現代科技服務業轉變。
確定服務主體階段:科技金融已經成為科技創新、金融發展的重要體制,是深化產業升級的關鍵,也是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益的突破口。政府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引導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發揮中小型企業靈活性高的優勢,運用市場化機制調配管理方案,充分挖掘創新創業的不竭動力,孵化孕育高新技術產業,深度開發產業的能量。將各種形式的股權、資產基金、債券融資等主體向外擴展,在確保質量的情況下增加數量,以此取勝。資本市場更加注重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和效益,中小型企業要想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就要建立良好的區域信用體系,完善擔保體系,發揮產業功能,全面覆蓋網絡信息技術,優化創新技術鏈條,專注開發多元化、科技型服務平臺,完善配套設施,將科技成果引向資本市場,從而吸引更多強力投資主體單位。
確立市場價值階段:企業在進行金融體系的建設時,要立足區域產業與科技創新融合的市場效益,著力打造與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對接的優勢產業,深入發掘資本市場的需求,聚集服務質量與數量的雙重提升,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潛能,將區域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國際市場,樹立牢固、有價值的企業產業品牌。
4.科技金融背景下中小型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4.1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
要充分借助科技金融的力量,激活聚集并整合現有資源,獲取科技創新要素,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引導并鼓勵科研轉化為生產力,全面培育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孕育并催生科技型服務業和現代化產業,提高區域活力,促進市場消費,以科技支撐引領產業升級,貫徹并落實國家相關政策,為企業開辟一條光明的發展之道。科技便是生產力,也是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與運營能力的核心內容。企業要激活科技要素,向內優化融資體系,對外擴大融資渠道,內生科技創新活力,外化科研引導,促進體制的改革,提升投資效益,借助大數據平臺,更新管理模式,發揮科技資源的經濟效益,這是中小型企業產業轉型的首要任務,也是信息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趨勢。
4.2為資本增值提供空間
科技金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也需要借助科技拓展市場和空間。科技與金融是時代前進的產物,兩者相互依存,是企業打造品牌文化的有力保障。充分發揮科技金融的核心力量,引入先進的金融管理機制,專注服務于有潛力的現代化產業,促使企業生產規模化、高效化、信息化是緩解產業轉型壓力的主要措施,更能為資本增值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要做好兩者資源的銜接工作,將發展重心放在科技產業上,提質增效。發揮金融的效益作用,使其成為科技創新的血液,激活并釋放產業的市場潛力,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效對接,涵養社會經濟,將金融深植于創新創業的沃土中,著力打造集科技-產業-金融為一體的平臺,使科技服務于企業。現代科技發展局勢不可阻擋,產業形態越來越高端,由此使得企業對科技金融服務的依賴程度也在加強,科技革新的周期縮短,結構調整能否成功還要看企業的創新動力是否充足,金融政策解讀是否準確,戰略目標是否符合市場規律,新興產業是否能夠帶動產業進步,現代科技產業能夠健康成長。科技和金融,是企業立足于經濟市場的兩大動力,如何發揮科技金融的優勢,突破體制與模式的障礙,緊密發力是企業管理者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有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才能厚積薄發,形成獨特的產業競爭優勢。
4.3做好下潛、拓展、提升工作
科技金融具有大格局、跨度廣、層面多等特點,涉及了科技、金融、資產、市場等多個板塊,覆蓋了政策、制度、管理、運作等多個方面的實施,滲透了創新創業理念,展現了企業新興產業破殼、成長、發展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社會上的多部門聯動,為企業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通過深化體制改革,集合金融政策、暢通融資渠道,將科技成果順利轉移,最終服務于企業和市場。企業在做科技金融工作時,也要充分把握金融科技的發展規律,突出重點,結合資本市場逐步深入創新理念,高效對接政府、金融中介、社會,發展先導性產業。現階段科技金融的深度還未完全挖掘,企業要擴大運作范圍,認真分析融資領域的復雜環境,把控重要環節,使其縱橫發展,從技術、工藝的創新到人才的培養,由單一部門管理到多部門協同工作,從商品規模化延伸到產業化、信息化,將技術、資金拓展到市場服務、商務等諸多要素,共同作用于科技金融的創新。通過探索貸投結合、知識產權質押的方式在地區設立小型專業的科技型企業,為這類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正確引導風險投資,使其適應資本市場的相應規則,最終擇優選擇發展產業,并擴大規模。
5.結論
科技金融是一個全新的管理領域,也是發展現代服務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點內容。企業要有綱舉目張、主動敢行的戰略眼光,站在產業服務于經濟社會的戰略高度,深刻謀劃并部署科技金融的運營方式,明確方向,協同推進。勇于探索新的管理機制,開放融資平臺,提升責任意識,專注質量與資源的利用,營造軟環境、匯集硬實力、突出產業特色、夯實科技基礎,探索并建立與政府、企業、銀行等融資中介強強合作的鏈條,牢牢抓住科技金融的服務主體。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 張玉喜,趙麗麗. 科學學研究. 2015(02).
[2] 關于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的幾點思考[J]. 鄧天佐,張俊芳. 證券市場導報. 2012(12).
[3] 地方政府促進科技金融發展政策問題研究[J]. 馮毅,唐航,陳雪君. 金融教學與研究. 2014(05).
[4] 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 段銣.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4(07).
[5] 科技金融創新的制度取向與實踐模式[J]. 顧煥章,汪泉,高莉莉. 江海學刊. 2013(03).
[6] 淺談我國加大政府研發投入規模的必要性[J]. 曾梓梁,胡志浩.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