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藍色茉莉》(BlueJasmine,2013)是由伍迪·艾倫執導的一部都市題材美國電影。影片上映后贏得了眾多觀眾的青睞,并且獲得了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的業界獎項。相比起其他導演或是在完成敘事之后讓人感覺淺顯,或是在敘事中太顯晦澀而招致故弄玄虛的譏評,艾倫的電影則往往讓每個人都明白了不同的東西,但又無法言明。影片通過塑造茉莉這一典型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她坎坷曲折的婚戀生活,涉及了女性關于愛情、婚姻、人生選擇等多個命題,多角度地展現了都市文化的特點,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啟示意義。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都市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愈演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這種文化影響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從婚姻觀念、人生態度、消費文化三方面,分析《藍色茉莉》中所蘊含的都市文化。
都市文明之下,人們對待愛情、婚姻的觀念成為都市情感的突出表現。而都市情感作為都市文化的一部分,將其融入影片藝術的創作之中,不僅在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增添影片的藝術魅力上有著極大的價值,而且在凸顯都市文化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影片中講述的故事清晰地反映了兩性在婚姻上的觀念。無論是茉莉和丈夫哈爾之間的婚姻,還是茉莉與外交官杜埃之間的相處,都反映了男女兩性在愛情或者婚姻上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兩性關系中,男性往往占據主導地位,自然而然,女性也就處于被動的地位;男性往往能離開女性獨立生存,而女性卻總把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茉莉,為了與哈爾結婚,過上貴婦般的生活,不惜在最后一年輟學,甚至失去了自己獨立的人格,被哈爾玩弄于股掌之間。在現實生活中,在擇偶方面,女性更多地看對方的條件,尤其是物質條件,希望通過婚姻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或者說生存環境。這樣的思維,從根本上導致了女性的悲劇。如影片中的女主角茉莉,選擇輟學與哈爾結婚,是因為哈爾能夠給她帶來上層社會的生活;即便在自己落魄的時候,她也毫不看重兩個處于底層階級的男人——金潔男友的朋友與那個牙科醫生,而是渴望依靠一個有富裕物質條件的男性,重新回到上流社會;在遇到外交官杜埃時,茉莉為了依附杜埃,不惜編造一系列謊言處心積慮地討好外交官;還有,從茉莉對于妹妹金潔的勸說,希望妹妹離開像廢柴一樣的男友,通過尋找有品位的男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充分顯示了茉莉在擇偶上的價值觀。影片對茉莉的壓抑人生的展示,無疑是對其婚姻觀念的一種批判。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城市)給予女性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女性不僅可以更為游刃有余地從事更多、更為光鮮亮麗的職業,也面臨著更為寬廣的選擇余地,她們可以根據個人的特長、旨趣和信念選擇不同的職業。其勞動目的也從最初原始資本積累式的求生存變為對各式物質享受與精神愉悅的追求。女性已經不再是男性的依附,茉莉的錯誤婚姻觀是其生活失敗的原因之一。
通過分析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可以進一步探析男女兩性在婚姻觀上的差別。都市空間帶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最明顯的影響,就是被包圍在泛濫的物質、商品中,這也催生了都市人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女性想要通過在婚姻中找到有品位、有能力的男性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男性在擇偶上也同樣表現出功利性,甚至較女性為甚。而且,當現實生活與愛情、婚姻發生沖突時,女性往往會放棄現實而選擇愛情;而男性則認為愛情是可有可無的,如果能夠錦上添花更好,如果不能,則可以果斷地放棄。例如,影片中的外交官杜埃,一開始感覺他似乎是一個純情的人,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就會發現他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外交官杜埃與茉莉之間的愛情更像是一場交易:茉莉所具有的外在條件——美麗的外貌、優雅的舉止,所編造的職業——室內設計師,所虛構的身世、經歷等,都成為杜埃想要娶她的條件;而杜埃外交官的身份、地位,所擁有的財富,也成為茉莉看重他的條件。因此,二者之間的戀愛更像是一場交易,當杜埃發現事情的真相時,也就毅然拋棄了茉莉,拋棄了愛情,選擇了現實。在一定程度上,茉莉是相信愛情的,為了與哈爾結婚,她放棄了自己的學業;無法忍受哈爾的背叛,選擇了檢舉哈爾,這些都反映了男女兩性在愛情、婚姻上價值觀念的不同。
《藍色茉莉》中的女主角茉莉,拜金,敢于追求,一心想要躋身上流社會,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茉莉也成為一個矛盾綜合體:一方面她是拜金、虛偽的;另一方面她又不斷地強調自己在努力做慈善事業,幫助窮人。在茉莉的身上,既有閃光的地方,也有陰暗的存在,這也正是影片真實性的表現。
首先,影片通過茉莉充滿坎坷的人生,反映了關于人生選擇的哲學命題。在都市文明之下,個人的生命選擇雖然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取決于個人的選擇。人生命運和個體選擇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用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人生,自然也就會有相對應的命運。影片中茉莉的人生悲劇,正是其人生選擇失敗的表現。茉莉不惜一切地追求上層社會的生活,成為其悲劇性結局的重要原因。她驕傲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惜放棄自己獨立的人格,為了嫁給哈爾躋身上流社會,她放棄學業、放棄自我;想要依靠外交官杜埃重回上層社會,而不惜編造一系列美麗的謊言;就在再次遇到養子之時,茉莉想的也是自己,想著自己需要對方;甚至茉莉在發現哈爾背叛自己之后的報警、擺脫訴訟等,都是在將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上的行為。不是依靠自己,而是想方設法依靠別人改變自己的生活,正是茉莉錯誤的選擇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茉莉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源自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歸化。男權社會中,女性通常被歸為兩種符號:一種是欲望符號,即男性欲望的象征,美麗的外表、優雅的舉止等,使女性成為男性炫耀成功的符號;另一種則是母性符號,女人不成為女人而是在男性的呼喚或想象下成為具有犧牲奉獻精神的“圣母”,這樣實際上是對女性各種與生俱來的欲望的壓制。茉莉在內心中顯然已經自覺地認同了男權社會對女性身份的設定,她在面對人生重要選擇時,也會依據這些觀念做出判斷,導致她的人生走向了不受自己控制的深淵。
其次,影片中通過茉莉與其妹妹金潔不同人生軌跡的對比,來表現不同的人生態度帶來的不同的人生軌跡。影片中,為了凸顯茉莉與妹妹金潔之間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第一是關鍵臺詞上的重復,金潔的前夫說過“look in the other way”的話,來表現金潔與茉莉之間不同的生活方式;還通過茉莉好友的口吻“It calls looking in the other way”,從一個外人的立場來證實茉莉與妹妹金潔不同的人生道路。第二,通過當事人不同的話語和態度來表現二者不同的人生態度。在影片中,金潔不停地強調茉莉有著高貴的基因,所以她才會堅定地認為自己屬于上層社會;而茉莉不停地告訴金潔“You deserve better”,其實是在不斷地告誡自己,不能降低身價,而要繼續追求上流社會的生活。從一定程度上說,茉莉與金潔有著相同的家庭背景,同樣是被收養,但是兩人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金潔腳踏實地,只想要過屬于自己的生活,在兩性關系上也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平等的姿態;而茉莉想要過上流社會的生活,想要“驕傲”地生活著,不惜一切代價躋身上流社會。同樣的家庭背景,卻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這正是人生態度不同所產生的不同選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大眾文化已經不能滿足都市群體的需求,被日益普遍的商品文化所取代,變成了當下洋溢著時尚氣息的消費文化。尤其是在都市這一特定空間中(都市并非城市,都市化建立在城市化的基礎上,只有城市在不斷的“生產”中形成了一定規模,一個作為消費中心的、產生消費文化的都市才得以出現),消費文化更是無孔不入,人們在耳濡目染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這種文化,并在行為上呈現出對消費文化的認同。《藍色茉莉》中的女主角茉莉就是消費文化泛濫下的典型代表。
首先,《藍色茉莉》充分顯示了后現代消費文化的泛濫。在一個物欲橫流的消費社會中,無論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都受到消費文化的影響,彼此之間的差異性逐漸消弭。因為茉莉有著優雅、迷人的外表,所以掩蓋了她缺乏賴以謀生的一技之長的事實;同時,也正是茉莉身上用金錢堆積出來的時尚,讓她身邊從來不缺乏追求者,幾乎所有階層的男人都被她所吸引,這些都是消費主義的物質文化影響下的表現。再如,影片中茉莉為了嫁給擁有萬千財富的哈爾,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即將到手的人類學學士學位,并對此知識類學科嗤之以鼻;為了依附擁有財富、身份、地位的外交官杜埃,毅然地放棄了自己的人格,編織了一系列美麗的謊言;再看看茉莉自身的氣質,所具有的時尚氣息,更是通過消費主義的物質文化堆積出來的,人們的審美也更是金錢、物質化的審美。通過人們對待物質與對待知識之間的對比,影片凸顯了消費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可以說影片也是在調侃消費文化的泛濫。
其次,影片中女主角茉莉的恐慌癥,成為消費文化下自我缺位的體現。在影片中,每每茉莉感覺自己要失去一切的時候,恐慌癥就會發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茉莉的恐慌癥與其自我意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種自我缺位的表現。從本質上說,茉莉是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人,她所謂的“自我”都是建立在金錢和物質基礎之上的,因此,當她意識到自己要失去一切金錢、物質的時候,就會變得恐慌,就失去了自我。這可以通過影片中一系列細節來證實:當她口口聲聲想要開始新的生活時,卻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或者目標,是在妹妹的提醒之下,才想要考取室內設計師資格證,卻不會用電腦;當她想要重新學習時,卻不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什么科目;當她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卻又靜不下心來,總是把問題歸咎于別人——妹妹的孩子太吵,她無法學習;妹妹的男友和朋友們看球太吵,她無法安心學習等。實際上,茉莉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確切的想法,在失去一切金錢和物質之后,她已經完全沒有了自我,這正是消費文化下自我缺位的表現。
綜上,作為都市題材的影片,《藍色茉莉》中涉及了諸多都市文化層面的內容。其中既展現了對于消費文化泛濫的一種調侃,又通過塑造茉莉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再現了現代都市文明背景下一部分女性的婚姻觀念、人生態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