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將進入信息化時代。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一直是我國體育改革的重點問題,由于體育場館科學高效運營,才能提供的優質服務,進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否則,它將造成體育資源的閑置與浪費[1]本研究基于“智慧體育”時代背景下及體育場館智能化的成功案例給出有益的啟示和意見,提高我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的智能化,為我國“智慧體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理論基礎。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IBM“智慧地球”戰略業已得到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科技發達國家及地區的普遍認可,為“智慧體育”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智慧體育”在總體上由人的體育行為、物聯網、大數據庫、云計算平臺組成。對于“智慧體育”體育學術界得到統一之見。許嘩(2014)在其文中指出智慧體育的實現主要依賴的技術有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定位與導航技術等,其中云計算是基礎,為其他技術的運行提供基礎支撐,其他各項技術間也存在一定的關聯[2]。綜述所述,智慧體育打造應從服務和管理入手,是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技術基礎,通過對體育服務智能感知,實現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連接,形成全網狀信息化數據,在云計算中進行智能管理,實現資源的按需分配,滿足多元化體育需求。
1、傳播途徑網絡化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物聯網通過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達到充分互聯的效果,使得上述內容中健身者的健身數據能快速傳播,通過云計算的技術,得以實時的整理和分析,并迅速反饋到健身者手中,達到高速度、高效能的效果。
2、體育信息數值化
通過對生物芯片、傳感器等設備的綜合運用,使得物理事物都可以數字的方式被感知和計算,通過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
3、運動硬件智能化
例如利用運動傳感技術將健身者的運動信息進行搜集、管理、分析和監控,將智慧運動員管理系統通過生物傳感技術對運動員的生理生化指標以及每日的訓練情況進行監控、管理、預警,確保運動員保持良好身體素質以適應訓練及應對比賽。依次可見,智能化核心技術是智慧體育的支撐[3]。
我國大中型公共體育場館都是按照體育比賽的要求建成的,當時建筑體育場館,主要是國際和國內競爭的要求。功能單一,開放運營成本高,利用率低,如果價格低廉向群眾開放,經常會虧損,財政緊張,而小型公共體育場館大多是簡單的設施,缺乏體育服務設施,單一功能,生存能力和自主開發差。
在我國很多學者都表明體育場館數量相對不足和體育場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的問題普遍存在,比較受歡迎的運動項目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秋、跑步等等,盡管受歡迎程度較高,但由于場地限制,也只是給一部分有條件的大眾使用。而其他運動項目體育場地利用率較低,不少體育場館經常處于閑置狀態。要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高場館利用率和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浪費。
我國體育場館營銷手段中大部分處于傳統的手段,具有專業特色的營銷手段和路徑,未能得到普遍利用。盡管許多場館都不同程度地推行專業型的俱樂部會員制,但不少場所只是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充其量是一種打折優惠的形式,沒有做成后續的商業價值,未能利用會員制形成體育群眾基礎,形成一個可持續的體育經營圈。
1、構建大數據體育場館圈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也走向“智慧體育”道路。南京市區大多數體育場館實現場館使用管理信息化,實現場館社會化服務與使用,將數字城市電子地圖和GPS衛星定位系統結合,人們還能了解附近體育場館的位置、體育場館簡介和相關資訊。搭建了如手機APP“寧體通”,能夠隨時、快速地定位周邊的體育運動場地,查詢到體育運動場地實時的容量及動態價格,提供在線了解各個體育場館基本信息等情況,提高體育場館利用率。
2、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信息化特點及系統
體育場館信息化具有以下特點:體育場館連成一個體育圈,優勢互補,方便大眾查詢、比較。對于大眾場館來說,通過網絡技術獲取終端的位置,顧客到達預設地點后,其移動APP可收到此場館相關營銷信息的推送,包括優惠活動、展館服務、賽事預報等[4]。體育場館信息化系統的總框架分為數據采集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數據發布系統,分別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系統應用程序為技術基礎。
1、實行O2O商業模式,擴大體育群眾基礎
目前,國內諸多體育場館在運用“互聯網+”模式上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在體育場館搭建APP、O2O實現場館的智能化、快捷化、信息化,能夠查詢、對比、預約、報名、付款、邀約、評價、積分等在線服務,滿足了不同人群需求。而“互聯網+”模式的運用,使得建立體育群眾基礎,形成潛在客戶,比如,湖北武漢創建的“去運動APP”網上注冊會員多大10萬人次,提高體育群眾潛在用戶形成體育場館的經營手段。
2、體育場館服務數值化特點與系統
體育場館服務數據化具有特點:進行精準營銷,識別出用戶的線上和線下行為喜好,根據喜好進行分類,為商業廣告活動提供精準輸入。線上支付代替傳統方式,體育制造業客戶端APP往往會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例如,網上銀行、支付寶)綁定,提高服務水平。對于未來大眾場館,健康是其主要的關注點。場館運營商可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得出用戶健康報告,給予適當的飲食習慣和作息時間的建議,提高運動人群對場館的忠誠度[5]。體育場館服務數據化主要以大數據庫與APP客戶端軟件為核心技術。
1、加強體育場館智能化建設,滿足大眾多元化體育需求
體育場館非常注重智能化建設,使場館的效益也得以體現。例如,卡塔爾2022年世界杯計劃投資570億美元建造的場館,通過傳感器感測體育場館環境,調整室內溫度、濕度、日照等環境參數。并且在體育設施上安裝傳感器,對人的體育行為進行監控,并將數據傳送到健康管理中心,加以分析、整理,通過手機、APP等途徑給予運動人群建議反饋。提供優質的體育服務,增多體育場館的功能,形成體育場館競爭力。
2、體育場館智能化特點及系統框架
體育場館智能化特點:體育場館內用戶可通過移動通信設備、手機APP應用等實現自動檢票、無線全場陪伴、定位、尋找座位;通過攝像頭對運動者的運動幅度、運動步法、技術路線等影像進行捕捉,實現技術分析、身體健康分析并生成報告等將成為未來場館提供的配套服務等[4]。
體育場館是全民健身戰略的載體,加強體育場館智能化管理,提高體育場館智能化經營是提高全民體質中間步驟。本文提出“構建大數據體育場館圈,建立體育場館資訊簡介、實行O2O商業模式,擴大體育群眾基礎、加強體育場館智能化建設,滿足大眾多元化體育需求”等意見,突破“孤島思維”,帶動體育場館向智能化轉變;提高國民體育素質,實現“體育強國”目標。
[1]劉鵬.努力實現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N].中國體育報,2013-12-20(001).
[2]許曄,郭鐵成.IBM“智慧地球”戰略的實施及對我國的影響[J].中國科技論壇,2014(03):148~153.
[3]李新,劉勇.“智慧體育”視角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6(09):778~780.
[4]楊雅文.基于物聯網的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系統框架研究[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6(6):62~66.
[5]柴仲學.“互聯網+”時代我國體育場館服務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