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圓
論刑事司法中的隱形程序
周旭圓
隱形程序在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它的存在不僅影響司法公正,而且還導致其他諸多問題。文主要對隱形程序及其各項問題進行闡述,以期解決實踐中產生的問題。
隱形程序 刑事司法程序 司法公正
隱形程序是程序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在司法機關內部實行,但尚未向外界正式通告的辦案規則與程序。包括刑事司法過程中所必須的非顯形程序和刑事司法過程中的非必須的隱形程序。本文主要從狹義的角度出發,討論關于隱形程序的相關問題。
除了程序自身明顯帶有的秘密性與非法性之外,隱形程序還有以下特征。
正當程序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參與原則”,在司法過程中表現為法官在控辯雙方的共同舉證、辯論下,聽取各方意見,最終形成判決結果,而不能僅僅聽信控辯一方一面之詞。而隱形程序的存在,完全破壞了“參與原則”。司法實踐中,隱形程序大多表現為控審兩方在刑事審判前,早已暗中對案件結果達成共識,這不僅使審判制度成為“空架子”,對辯方當事人的權利更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隱形程序的秘密性同時導致了其自身的多樣性。這種未放置于陽光中的程序,由于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在司法制度內部以各種形式傳播和發展。有些是以文件的形式,而有些是以習慣方式在司法人員內部交流和傳播,更為重要的是,在司法實踐中,隱形程序是被作為首選予以適用,除此之外才會選擇法律等其他規定。
隨意性事由隱形程序的非法性和多樣性導致的。由于隱形程序大多都不被置于法律規定內,這就導致隱形程序的啟動和進行的時間、地點和人員等都是隨意的,無任何規制可言,更勿論對隱形程序參與人員的懲戒了。
隱形程序能夠節省司法時間,提高司法效率,但是這種效率是以犧牲司法公正為代價的,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是對司法資源的任意揮霍。同時,隱形程序產生的結果不僅不能被社會大眾所認可,甚至會引起社會的反感和驚懼。
隱形程序自身是非法程序,侵害當事人的權利保障,對司法權威也有很大損害,但為什么隱形程序依然存在并且在持續進行?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國沒有陪審團制度,甚至的法官回避也是又因回避,我國不支持沒有合理理由的回避。這在一定程序上意味著,我國審判制度中的裁判者,有些時候并不是站在完全中立的角度。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法院更是有和控方在審判前相互協商的可能,這是隱形程序的發展之一。
其次,控辯均衡對抗缺乏有效的運作機制。雖然我國審判制度在朝著控辯地位平等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公眾思維和司法實踐中,控方檢察院始終處于更為優勢的地位。法律達著“控辯雙方不平等”的訊息,這意味著,如果檢察院適用某些“隱形程序”,很難被當事人一方留下證據。
最后,庭審的事前制約機制不健全。我國有朝著“起訴狀一本主義”發展的趨勢,但鑒于我國司法實踐,“起訴狀一本主義”還未得到全面實行。
我國目前的司法獨立,是法院的獨立而非法官個人的獨立。同時,中國有自己的一時半刻舍棄不掉的文化傳統,比如“人情社會”等。這都導致許多案件的判決涉及到政治、政策、輿論等因素。
中國離步入法治國家還有一段距離,它的法制也在逐漸完善和健全。而歷史和社會原因導致法院里的部分法官自身職業素質欠缺,人為的適用了某些隱形程序。
隱形程序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產生了許多司法弊端。其中最為致命的是導致司法不公。這不僅使社會公眾對國家司法失去信心,更嚴重的是導致了當事人權利的侵害。其次,隱形程序很容易產生司法腐敗。司法人員適用隱形程序時,其行為不受監督、不被規制,因此極易被權力侵蝕。再次,隱形程序降低司法效率。當事人感受到不公正、發現司法腐敗時,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大多會選擇上訴抗訴。司法資源本身是有限的,當第一次程序不能被公正適用時導致的第二次正當程序的開啟,與程序一次性就正當適用的情況對比,無疑是對司法資源的巨大浪費。最后,隱形程序還影響司法權威。司法權威的基礎,是靠案件的公正判決建立的,而程序的正當化對司法權威的樹立也有重要作用。隱形程序對司法權威具有極大破壞。
隱形程序有諸多弊端,而要解決隱形程序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隱形程序產生的原因著手。一是從司法制度設置上解決,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法官的中立,另一個是提高辯護方一方的地位。二是要提高法官自身素質,這方面可以從司法準入制度入手。三是逐步確立保障司法獨立,步入法治社會發展。
[1]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2]季衛東.法律程序的意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
[3]谷口安平,劉榮軍,王亞新.程序的正義與訴訟[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4]陳瑞華 .看得見的正義[J].法制資訊,2000(11):68~59.
[5]馬貴翔.我國刑事司法程序形式化的程序正義透析——兼論隱形程序與程序隱形化的區別[J].法商研究,2002(5):91~98.
甘肅政法學院)